最近總是很能吃,而且餓的快,飢腸轆轆的滋味實在不難受,會感到肚子空空的,有時還會聽到肚肚咕嚕咕嚕的聲音,體重自然也有所增加。那麼飢餓感是怎樣產生的?
方法/步驟
先看理論篇:
人類的下丘腦存在攝食中樞和飽中樞,這兩個中樞感受血液裡葡萄糖的濃度。當葡萄糖濃度下降的時候,飽中樞裡的神經元可以利用的葡萄糖量下降,放電頻率下降;而攝食中樞則相反,它是被高血糖濃度所抑制的,當血糖濃度下降時,對它的抑制減小,於是攝食中樞裡的神經元放電頻率增高。這種放電頻率的改變,讓人就產生了飢餓的感覺。所以說,飢餓感時來自於血液裡葡萄糖濃度的變化。所以你餓的時候,不一定非得吃飯,吃兩塊糖,雖然你胃裡還是沒啥東西,但是就不覺餓了. 當然,飢餓感是很複雜的,與心理因素、飲食習慣也有一定關係。
下面小黛帶你去辨認真偽飢餓感
真正的飢餓
真正的飢餓是最重要的一種飢餓型別,它告訴你什麼時候應該吃東西了,會讓你感覺到一些生理指標的變化,比如低血糖、頭疼、能量低或者肚子“咕咕”叫等。
我們常常忙於工作,直到餓得不行才放下手頭的事情去吃點什麼,看到任何食物都狼吞虎嚥,這容易讓人犯胃病,最好準備一些零食在包裡或桌子裡。
電視型飢餓
看電視的時候,吃點零食是否感覺很享受呢?等到你發現自己胖了不少的時候可就晚了。這種現象可以稱作進食遺忘症(eating amnesia)。
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上一項研究發現,在分心的狀態下進食,會促使人們無意識地吃很多,攝入更多的熱量。建議大家在開啟電視之前先估計一下自己的飢餓程度。在看電視的時候讓兩手忙些別的事情(比如織毛衣或者玩玩手串),這樣也許就能避免拿起手邊的爆米花往嘴裡塞了。
無聊型飢餓
無聊的人們經常會開啟冰箱看看裡面有些什麼。感覺無聊然後吃東西是我們經常會做的事情,我們最好想辦法忍受無聊,而不是不自覺地去吃東西。
建議如果覺得無聊,可以做不同的事情讓自己放鬆,比如翻翻雜誌、逗逗寵物;可以去不同的地方休息,比如公園、湖邊、山丘;可以去約見不同的人,比如你的好朋友。
生氣型飢餓
是不是覺得這種飢餓型別有點奇怪?其實情緒與飢餓是有聯絡的。如果人們血糖偏低,這會導致思維邏輯不清和情緒易怒。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已婚人士中,血糖水平偏低的人更容易對他們的配偶生氣甚至引發爭吵。
其實,這樣的情況是能夠被控制的。當你意識到自己陷入這種情況的時候,建議來一包含糖零食,因為它會讓你的血糖在短時間內有所上升,推薦吃點水果或全麥食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