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應該學會聰明,學會生存之道。但不是學小聰明,小聰明的人能聰明一時而不能聰明一世。大智若愚,表面上糊塗之人,不計一時的得失卻能聰明一世。不自以為是,不自作聰明,方能立於不敗之地。清代的鄭板橋在自己廉潔為官一生即將離別之際,留下了“難得糊塗”這一名訓,仔細品味,道理深奧。
誠然,“糊塗”不招人喜歡,但“聰明”同樣也不一定招人喜歡,更不要以為自己比別人聰明。只有聰明著糊塗的時候,方皆大歡喜。要知道,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
自以為聰明的人往往不得善終,而真正大智大慧的人,表面上都似乎有點“愚”,吃了“虧”也不知道,而恰恰不敗人生的訣竅就在於“才”不外露,要露就要收到事半功倍、立竿見影的良好效果,否則就不要露。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普遍有一種自我優越感,而且一個人的行為、情緒往往與這一優越感有著極大的關聯。一旦這種優越感受到了他人的挑戰或威脅,或是由對方一不小心造成了這種優越感的失落,一旦他意識到自己的那種優越感是一種幼稚可笑的愚蠢行為後,他會萌生出一種不挫敗對方絕不罷休的嫉妒和厭恨感,於是便會採取一種近乎專橫的粗暴行為,通過情緒、行為或語言把這種粗暴強行施加於對方。
有時候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但很明顯感到有某種東西在駕馭著某個人的情緒,使他對自己冷淡與厭恨,使自己難以招架而痛苦不堪,儘管在此之前你感覺雙方關係還是很好的。這就是人性中的一個最可怕的陰暗面、劣根性,然而,它像個幽靈似的又是那麼普遍地存在著。“你的愚笨,便是他的驕傲;你的聰明,便是他的恥辱。”大多數人看不慣這一可恨的行為,但卻拿它毫無辦法。
聰明人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自作聰明,過分相信自己。有時會在無意中因抓住了對方的缺點或錯誤而得理不饒人,嘴比刀子還快,口無遮攔地加以指出,而這正好極大地傷害了對方精心為自己構造的優越感。又或,我們時常在無意中抓住一個顯示自己聰明的地方,便迫不及待地希望對方能注意到自己的特長和智慧,而這也無疑使他的優越感受到了極大的挑戰,招致他從此對你感到極大的不滿。
有些人非常聰明,但在事業或婚姻家庭上卻屢遭挫折,究其原因之一,就是自視清高,因為陽春白雪,和者蓋寡。這些人不懂得鋒芒應藏而不露的道理,稜角太過分明,大小事兒都看得很重,堅持原則而不能通融,得理不饒人,鋒芒畢露,說話做事得罪的人很多,故與人糾葛太多,樹敵過多,於是,平白無故的浪費了許多寶貴的精力和時間去窮於應對和平衡各種關係,經常搞得焦頭爛額,身心疲憊。
在人際交往中過於精明,斤斤計較,工於心計,凡是大小吃虧的事兒一概不幹,別人不願意與這樣的刺蝟人打交道,只好敬而遠之,以免引火燒身,所以這樣的人朋友甚少或沒有朋友,他只有非用到別人不可時才想著去臨時抱佛腳,別人自然就不領情了,於是做事總感覺磕磕絆絆的不順利,無眾人相助,則萬事難成。這些人不知道,佔別人的便宜,就是惹禍的開始。道德是永遠的,財富是暫時的。
做人千萬不要自以為聰明。高談者未必有高見,沉默時也許在沉思。世上聰明者眾多,能過“愚”字關者甚少,大智者往往大愚。一種智慧,能夠被別人認識是一種榮耀,能夠被自己認識是聖者賢人。踏踏實實做事,本本分分做人才是真正聰明者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