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選擇及科學使用微量元素鈣?

 目市場上的鈣劑類較,微量元素分析儀 臨床醫生和患者提供了多的選擇機會近年來由於鈣劑的使用頻率增高,臨床上出現了些不合理應用現象。

方法/步驟

1 鈣製劑的種類

目前臨床所用鈣劑主要分無機鈣、有機鈣、生物鈣製劑三類。(1)無機鈣有氯化鈣、氧化鈣、碳酸鈣、磷酸氫鈣等,臨床常用的有碳酸鈣、磷酸氫鈣,此類鈣劑含鈣量高,但其水溶性低,進入體內後須經胃酸解離成鈣離子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當胃酸缺乏時解離不完全,生物利用度降低。此類鈣劑較易引起胃腸道刺激症狀。(2)有機鈣臨床常用的主要有葡萄糖酸鈣、乳酸鈣、氨基酸螯合鈣、檸檬酸鈣等,此類鈣劑多存在有效含量較低,但較無機鈣而言,水溶性好、胃腸刺激小。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氨基酸螯合鈣,既有含鈣量高的優點,又不受胃酸缺乏的影響,在體內吸收利用充分,是目前較理想的補鈣製劑。(3)生物鈣製劑主要包括龍牡壯骨沖劑、蓋天力等,一般都由富含鈣的天然原料或貝殼經高溫煅燒而製成的。此類鈣劑的離子化程度高,易被機體吸收利用。但有些生物鈣的製劑中含有對機體有害的元素,如鎘、鉍、鉛等,長期服用會產生潛在重金屬中毒的可能。1998年上市的鈣爾奇D(蘇州立達製藥有限公司)是碳酸鈣與維生素D的二合一藥物,既有含鈣量高的優點,維生素D在體內轉化成維生素D 3 又可促進腸鈣吸收,是一值得推薦的優良鈣劑。

   

​ 2 鈣製劑的選擇與合理使用 鈣是人體內最有活力的元素之一,人體活細胞賴以獲得能量的重要機制是鈣的跨膜運動,骨的生物力學強度基本由鈣化合物決定。人一生鈣的需要量有較大變化,嬰幼兒缺鈣可出現佝僂病,抗病能力下降。兒童缺鈣會影響生長髮育。青少年缺鈣導致骨骼力學強度不足牙齒髮育不良。孕婦缺鈣可發生牙齒鬆動,小腿抽筋,胎兒先天性缺鈣。中老年缺鈣可致骨質疏鬆、駝背,還可致輕度甲亢。因此臨床在應用鈣劑時應根據其年齡及個體的生理特點而進行選擇。黃種人由於膳食習慣,兒童普遍缺鈣,兒童時期由於各器官發育不健全,在選擇鈣劑時應選擇對胃腸刺激性小、溶解度高、吸收利用度高的鈣製劑,一般多選有機鈣製劑。老年人應攝入更多的鈣才能維持體內鈣的平衡,老年患者在鈣劑的選擇上,由於其群體的特殊性而有別於一般人的補鈣方法。老年人由於機體各器官的功能逐漸衰退,尤其是胃腸功能減弱,消化液分泌減少,胃酸缺乏,因此老年鈣缺乏患者應選擇水溶性好的鈣製劑,如葡萄糖酸鈣等。近年研究發現,懷孕及哺乳婦女腸鈣吸收率明顯高於懷孕前婦女。因此懷孕哺乳婦女應補充適量鈣劑。當婦女到絕經期後,由於體內雌激素分泌減少,骨吸收速度增加,骨量減少,需補充較多的鈣。進入老年後,由於雌激素的降低,體內活性維生素D生成下降,腸粘膜吸收鈣功能下降,腸鈣吸收減少,需增加鈣的攝入,但在補鈣的同時應加服適量的雌激素、孕激素。

   

​ 3 鈣劑在使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不同個體對鈣劑的選擇是有區別的,葡萄糖酸鈣在體內代謝成葡萄糖,使血糖濃度升高故不適於糖尿病鈣缺乏患者。乳酸鈣在體內代謝成乳酸,使機體產生疲勞、痠疼,故不適於體質衰弱的病人。碳酸鈣為鹼性藥,在體內中和胃酸,因此老年人及胃酸分泌下降者均不宜長期服用。不能簡單地把骨質疏鬆、骨關節痛、骨折等人體骨關節系統的退行性改變理解成“缺鈣”而進行長期補鈣 [3] 。從醫學角度看,人體對鈣元素吸收減少是骨骼系統退變的一個因素,就骨質疏鬆而言,體內激素調節紊亂而導致內分泌代謝異常才是其真正的發病原因,因此此類鈣缺乏症不能單純靠補鈣來糾正,而要標本兼治。

   

4 鈣劑不良反應​ 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胃腸道刺激症狀,如噁心、胃疼、便祕等。人體長期大量服用鈣劑可能發生高血鈣、尿鈣增高、腎結石、異位鈣化、動脈粥樣硬化等不良現象,對骨質疏鬆骨折的病人,在高鈣攝入後髖骨部骨折危險性上升了50%。

   

5 鈣製劑的服用方法​ 鈣劑採用分次服用比一次服用吸收好,對胃酸分泌正常的人群在兩餐間服用可減少食物對鈣吸收的干擾,對胃酸缺乏者不宜空腹服用。對鹼性強的鈣劑要與食物同服以減少刺激性。總之鈣劑的應用,除了考慮它臨床應用的合理性之外,還要考慮它的藥學方面的問題,如劑量問題、生物利用度、 鈣劑中其它成分對機體的作用,鈣劑與其它藥物的聯合應用以及患者的經濟狀況等方面問題。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