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天氣多悶熱,寶寶的胃口也開始不好,嚴重的寶寶都出現了營養不良,那麼我們的媽媽該怎麼辦呢?下面10個日常好習慣可幫助寶寶預防食慾不振,一些中醫推拿發也可緩解寶寶的厭食症狀。父母們趕緊來學習吧。
步驟/方法
10個日常好習慣:
1、寶寶要有充足的睡眠,使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凡是睡眠好的胃口就好,睡眠不足胃口就不好。
2、要養成小兒自己的進食習慣。幾個月大時讓他抱著奶瓶吃奶,一歲時拿杯子喝水,一歲多就開始學習拿勺吃飯。兩歲半以後小兒完全可以自己吃飽。
3、如果小兒偏食,不要呵斥和強迫。家長也千萬不要在飯桌上談論自己不愛吃的菜,這對孩子有很大影響。
4、飯前要少吃零食,特別是飯前一小時不能吃。
5、孩子要坐在固定的位置吃飯,不能跑來跑去,也不能邊吃邊玩。
6、不要強迫寶寶進食
7、提高嬰幼兒的飲食興趣。家長要做一些對嬰幼兒有吸引力的食物,如將饅頭捏成動物形狀,更能引起孩子的興趣。給孩子一份有趣的餐具,幫助他自己舀,也會增加他的飲食興趣。
8、不要暴食。好吃的東西要適量地吃,特別對食慾好的孩子要有一定限制。
9、適當的戶外活動。
10、飯前應該避免劇烈運動。
中醫推拿治療法:常用穴位及操作
脾經:
【位置】:拇指節螺紋面。
【操作】:①將患兒拇指屈曲,循拇指橈側邊緣由遠端向掌根方向直推為補,稱補牌經。②拇指伸直,由指端經羅紋面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稱清脾經。補牌經、清脾經,統稱推脾經。③在拇指末節羅紋面作旋推法,亦稱為補脾經。
【次數】:100~500次。
三關:
【位置】:前臂撓側,陽池至曲池成一直線。
【操作】:用拇指撓側面或食、中指面自腕推向肘,稱推三關,或稱推上三關;屈患兒拇指,自拇指橈側推向肘,稱大推三關。
【次數】:100~300次。
板門:
【位置】:掌測大魚際平面。
【操作】:①指揉,稱揉板門;②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橫紋,或從板門穴推向橫紋處,稱推板門。
【次數】:100~300次。
內八卦:
【位置】:手掌面,以掌心為圓心,從圓心至中指根橫紋約2/3處為半徑所作圓。
【操作】:用運法,稱運內八卦。
【次數】:100~300次。
外勞宮:
【位置】:手背部、與內勞宮穴相對,內勞宮在手掌正中心。
【操作】:①用指揉法,稱揉外勞;②用指甲掐,稱掐外勞宮。次數:揉100~300次;掐3~5次。
四橫穴:
【位置】:掌側食、中、環、小指近節指間關節橫紋處。
【操作】:①四指拼攏從食指橫紋推向小指橫紋,稱推四橫紋;②用拇指甲分別掐食、中、環、小指近節指間橫紋,稱掐四橫紋。
【次數】:推100~300次;掐5次。
注意事項
嚴重的食慾下降,伴有精神萎靡、低熱則可能為結核菌感染;如果寶寶食慾嚴重下降,父母最好帶寶寶去醫院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