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索瘤多見於40~60歲的中老年人,偶見於兒童和青年,腫瘤好發於脊椎兩端,即顱底與骶椎,前者為35%,後者為50%,其他椎骨為15%。發生在縱軸骨以外者罕見,如椎骨橫突,鼻竇骨等,較多以骶尾部疼痛為首發症狀,絕大多數椎管內脊索瘤在診斷之前往往經歷了相關症狀數月至數年。
其早期症狀多為疼痛,多系由腫瘤擴大侵犯或壓迫鄰近重要組織或器官所引起。位於骶尾部的腫瘤常引起尾部疼痛,隨後區域性出現腫塊,並逐漸長大,從皮下隆起,也可向盆腔內發展,壓迫膀胱和直腸,引起尿失禁、便祕、坐骨神經痛等症狀。位於蝶枕部的腫瘤可壓迫視神經及其他腦神經、腦垂體、腦幹等,在後期並可引起顱內高壓,在椎管周圍有脊髓受壓者,可引起根性疼痛、截癱、大小便失禁等。
發生於脊柱的脊索瘤最多見於骶尾部,常位於骶尾骨交界處,患骨明顯膨脹,骨內正常結構消失,呈毛玻璃樣陰影,腫瘤呈溶骨性缺損,有時可穿破骨皮質向臀部及盆腔內擴充套件,形成邊緣清楚的腫瘤性軟組織塊影,中間可有殘餘骨質硬化或散在不成形的鈣化點,區域性密度增高。造影檢查,可顯示直腸、膀胱、子宮等鄰近器官或組織受壓推移表現。
骶椎以上脊柱的脊索瘤,累及單個或2~3個鄰近的椎體時,骨質呈溶骨性破壞,有時可見散在鈣化點,單個椎體損害時,可見圓形或斑點狀骨質稀疏區。
原作者: 再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