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衰竭患者吃什麼好?如何飲食??

作為腎病患者來說,單純的藥物治療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我們制定很多對治療效果有輔助作用的各種方案,其中,飲食方案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而且具有不可替代不可忽視的作用。

各類腎病患者在接受復能治療的過程中均應忌用:腥辣、煎炸、水產品如魚、螃蟹、辣椒、蒜、生蔥、香菜、狗肉。可適當新增少量調味品如:香油、味精、蔥姜等,南方患者可適當食用辣椒。多食用清淡而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

對於進入透析階段的患者,分為兩種情況:

①已經常規透析、無尿或少尿,達每週2~3次的患者,並且達到常規透析的效果,應該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質量為治療目的,可執行常規透析飲食標準(但限水),對於熱量和蛋白質的攝入不必嚴格控制。但常規透析是指以透析的效果來評定,對雖常規血透(一週二至三次)但未達到常規透析的效果,還應嚴格控制蛋白質飲食。

②雖然進行透析,但經過積極治療可能延長透析間隔時間甚至有條件擺脫透析者,應根據各階段的病情特點按飲食標準進行合理控制,以便於病情穩定的恢復。

對於腎衰水腫或高血壓患者飲食要點

水腫明顯或血壓升高的患者應該限制鈉鹽和水的攝入,這裡所指的減少鈉鹽攝入是在血鈉正常(135~145mmol/L)或增高(>145mmol/L)的情況下而定的。

對於腎衰竭高鉀患者的飲食要點

進入腎衰階段,有高鉀傾向或存在高鉀(血鉀大於5.5mmol/L)的患者應低鉀飲食,防止高鉀對神經、肌肉系統甚至對心臟造成不良影響、危及生命安全。

飲食應根據患者的營養狀況、體力、氣色等結合病情嚴重程度動態調整,特別是優質蛋白的攝入,當腎衰患者營養狀態良好、體力充沛、氣色好時應適當控制嚴格一些(特別是血肌酐上升加快者,要求更應嚴格)。若經過一段時間飲食控制出現營養不良、體力下降明顯、氣色不佳,應及時調整飲食方案,適當增加優質蛋白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此為動態飲食。防止出現嚴重營養不良或營養過剩,避免飲食不當影響病情。

個性化動態飲食標準

所謂個性化飲食即患者可根據自身飲食喜好合理的搭配肉、蛋、奶的種類和數量,如不願吃肉的患者可以按照日優質蛋白總量換算成只攝入蛋類或奶製品;不願吃蛋類或奶製品的患者同理,可選擇攝入其他類別優質蛋白飲食。同樣,對麥澱粉餅也可搭配其他主食共同應用,不必一日三餐皆為麥澱粉餅。

另外,營養不良的患者在適當增加優質蛋白飲食時,應認識到增加蛋白攝入對毒素水平的影響,避免毒素隨營養的改善進一步上升引起思想負擔加重或認為療效不好。

腎病患者飲食都應嚴格的按《十大標準》之飲食標準來執行

1、優質低蛋白飲食

(1)腎衰患者應限制蛋白飲食:低蛋白飲食可減少尿蛋Eh排洩,延緩腎衰竭進展,減輕氮質血癥,改善代謝性酸中毒,減輕胰島素抵抗,改善糖代謝,改善脂代謝,減輕甲旁亢等,對慢性腎臟病治療是有利的。但低蛋白飲食應當個性化制定,並注意營養指標檢測(如血清白蛋白、總蛋白,避免營養不良的發生。

(2)在高熱量的前提下,每天給予0.6~1.0克/公斤體重的蛋白質,大多數患者可以滿足機體的基本需要,而不至於發生蛋白質營養不良。

(3)各階段患者蛋白攝入量:臨床上,蛋白質的攝入量應根據腎小球濾過率及慢性腎臟病分期進行調整及制定。

(4)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推薦蛋白入量每天為1.2克/公斤體重,當患者合併高分解狀態的急性疾病時,蛋白入量應增加至l.3克/公斤體重;維持性腹膜透析患者推薦蛋白入量為1.2—1.3克/公斤體重。50%飲食蛋白應為高生物價蛋白。可同8,-J牢l,充複方a2酮酸製劑。

(5)每日蛋白質攝入小於0.3克/公斤體重(優質蛋白小於0.2克/公斤體重為極低蛋白飲食,如超過3周,會發生蛋白質營養不良症,須加用複方α2酮酸製劑(如開同)或必需氨基酸製劑,才能維持較好的營養狀態。

(6)蛋白攝入應以高生物價優質蛋白(富含必需氨基酸)為主,如:雞蛋、瘦肉、牛奶等,應占50%以上,儘可能少食富含植物蛋白的食物。對於豆製品,非腎衰患者不必限制,進入到慢性腎衰階段的腎病患者應列為限制攝入或不攝入。

(7)為限制植物蛋白的攝入,可部分採用麥澱粉(澄面)作主食,以代替大米、麵粉。麥澱粉作為主食是因為麥澱粉基本不含植物蛋白,可減少植物蛋白含非必須氨基酸多、生物利用度低而導致的毒素產生增多。麥澱粉適用於除糖尿病腎病之外的慢性腎衰竭患者,非腎衰患者可以不用。

(8)每天優質蛋白的攝入需根據患者的公斤體重換算出肉、蛋、奶的具體數量,以便患者參考:具體換算關係如下:

優質蛋白質含量:l個雞蛋清=6g蛋白質,l兩(50g)瘦肉一1 0g蛋白質,100g牛奶=3g蛋白質。

每日優質蛋白質總量包括一日三餐所有食物中的蛋白質數量(如。肉包、肉火燒、排骨、奶片等),而非一日三餐之外再單獨補充肉、蛋、奶等優質蛋白。如患者吃肉水餃或肉包,瘦肉蛋白已經達到規定數量,就不用再增加肉類蛋白質補充;如瘦肉量已經達到一天的蛋白總量,則蛋類和奶類就不用再補充;蛋和奶也是同樣的道理。

為方便大家更好的找到適合自己的飲食方案特通過表格劃分,分糖尿病腎病和非糖尿病腎病的慢性腎臟疾病對於每天蛋白攝入量的比對與分析,您可參考以下表格:

2、高熱量飲食:高熱量食品包括肉塊、奶油、魚油、植物油、細糧(小麥、大米、糯米)、澱粉、糖類、蜂蜜等。

(1)慢性腎衰各期的患者應該進行高熱量飲食,攝入足夠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以供給人體足夠的熱量,減少因蛋白質提供熱量而分解,產生過多合氮廢物。故高熱量飲食可使低蛋白飲食的氮得到充分的利用,減少體內蛋白質的消耗,降低毒素的產生。

(2)為了攝入足夠的熱量,可多食用植物油(如花生油、玉米油、食用調和油)和食糖。

(3)主食熱量:每100g麥澱粉約提供350千卡的熱量。按輕體力勞動標準(腎病患者每天的活動量算作輕體力活動)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35千卡(146kj)熱量。通過換算,每100克麥澱粉或2兩雜糧約提供350千卡熱量即每1 0公斤體重所需熱量。患者需要的每天主食熱量根據:總公斤體重/10= ?個澱粉餅或?×2兩粗糧計算得出。(注:每個麥澱粉餅為1 00g即2兩)

(4)對於主食,除食用麥澱粉餅之外,也可配合食用饅頭、米飯、窩頭及其他粗糧,不是非麥澱粉餅不可。總體原則為:腎衰患者因自身飯量而定,在麥澱粉餅及其他主食的基礎上搭配優質蛋白及蔬菜等,每次進餐達九成飽即可。注意:腎病患者應進食易消化的食物,腎衰患者常有胃腸道症狀如噁心、嘔吐、胃痛、胃脹、反酸、腹脹、食慾不振等,對於水

餃、麵皮、餛飩、單餅等死麵食品儘量不吃。

(5)糖尿病患者注意:當出現。腎功能不全時,可用麥澱粉代替部分主食,提倡食用麥澱粉餅,要保證每天的能量攝入,可以適當提高糖類的攝入量。過去在糖尿病的飲食治療中,都強調要嚴格限制糖類的攝入,而現在研究發現,適當提高糖類攝入量並不增加胰島素的需求,反而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對病情的控制非常有利。另外,應用胰島素的患者應做到三固定:即進食量固定、胰島素用量固定、進餐及應用藥物的時問固定。

3、低鹽、低磷飲食

每天攝入食鹽小於3克,稱為低鹽飲食。對於浮腫患者的飲水和鈉鹽攝入應該根據患者浮腫的程度、尿量的多少、每天體重的變化、血清鈉離子的含量、血壓、心肺功能等由醫生具體制定,以便準確。水腫明顯或血壓升高的患者應該限制鈉鹽和水的攝入,這裡所指的減少鈉鹽攝入是在血鈉正常(135~145mmol/L)或增高(>145mmol/L)的情況下而定的。

進入腎功能不全期(腎小球濾過率<60毫升/分鐘)的患者應該注意低磷飲食:每日磷的攝入量應少於600~800毫克。除各種肉類外,水產品、動物內臟、芝麻、花生、核桃、蜂蜜、蛋黃、茶葉、各種乾果等含磷較高,應限制攝入。

4、低動物脂肪飲食

腎病患者提倡應用宮含多聚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魚油,高脂血症患者慎食豬大油等動物脂肪,以免加重高脂、高膽固醇血癥,加快腎小球硬化程序。

5、低鉀飲食

進入腎衰階段,有高鉀傾向或存在高鉀(血鉀大於5.5mmol/L)的患者應低鉀飲食,防止高鉀對神經、肌肉系統甚至對心臟造成不良影響、危及生命安全。

以上標準根據患者的病情及結合治療的情況合理掌握,具體可諮詢您的主管大夫,由您的主管大夫進行具體指導。當然如果你將化驗指標及病情狀況傳送過來,專家組也將會為您量身制定一份飲食方案供您參考。

原作者: 郭寶葉復能腎醫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