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宮海洋科學講堂——走進海馬的世界?

Hi,大家好,我是龍宮海洋,今天就由我帶大家走進海馬的世界。請大家用心聽講哦!

龍宮海洋科學講堂——走進海馬的世界

認識海馬

認識海馬

魚綱,海龍目,海馬屬動物的總稱。海馬因其頭部酷似馬頭而得名,但有趣的是它卻是一種奇特而珍貴的近陸淺海小型魚類。

龍宮海洋科學講堂——走進海馬的世界

海馬自然生長於環境較好的天然海區,常附著在海藻上。而人工養殖海馬時,人們往往對其生態要求不夠重視,在養殖過程中常出現水質較差的現象,如鹽度偏低、變化幅度大;水質混濁、水中生物繁多,水質不鮮,受到工業汙水影響;水中pH值變化幅度大,餌料種類單調、供應不及時、不新鮮,光線過強,水溫不穩定等。這些都會給海馬養殖帶來不良後果,因此應精心選擇海馬生長環境,創造良好的養殖環境和條件。

由於海馬喜食鮮活餌料,給人工飼養帶來了一定困難,現在一般都根據海馬不同發育時期的攝食習慣,採用天然捕撈和人工繁殖相結合,活餌和新鮮死餌混合餵養的方法,如海馬幼苗所需的橈足類除從河口和天然池塘捕撈外,現在已有人工繁殖的方法。成海馬的餌料,可用新鮮毛蝦、幹毛蝦或冷藏毛蝦。從幼苗到成魚的過渡階段,可用小蝦或人工繁殖的糠蝦。

龍宮海洋科學講堂——走進海馬的世界

海馬是熱帶、亞熱帶魚類,其生長季節主要在夏秋季,當冬季水溫低時,攝食減少,生長几乎停止。做好海馬的防寒保溫、越冬保種工作是人工飼養海馬不可忽視的問題。

海馬與水母的區別

為了讓大家更加簡單直觀的瞭解海馬,這裡我會利用海馬的鄰居大家所比較瞭解的 “水母”,作為一個參照物來對比。

游泳時的姿態 : 水母- 活動力差,是靠傘蓋收放來完成運動的。 海馬- 活動力差,完全依靠背鰭和胸鰭來進行運動,扇形的。

食物: 水母- 幼體和成體時都可以以滷蟲為食。(藻類和浮游生物) 海馬- 原則上水母的食物海馬都是可以接受的,可是因為品種的不同,在幼體時個體大小有差異如“日本海馬”的 幼體跟滷蟲差不多大,所以小海馬無法食用,所以要用更小的餌料餵食。(如輪蟲,小球藻)

生活條件: 水母- 水母經過我們的培育適應的溫度在10到30之間,最適宜溫度為24-27度,鹽度30左右最適宜 。 海馬- 適應的溫度的能力比水母要差很多,溫度在適溫範圍12~33度之間,25度左右為最佳。海馬對鹽度適應比較敏感,能在10%~30‰的鹽度範圍內生活,但最好控制在25以下。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