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說發表醫學SCI,但是真正明白醫學SCI期刊該怎麼分類的人,可以說是少之又少。筆者據多年的發表經驗為大家來具體的分析下,如下:
方法/步驟
一 根據醫學論文使用資料的來源,通常將論文分為原著和編著兩大類。 原著論文原著論文又稱為原始論文,即著作的原本,是作者經過具體選題所進行的調查研究、實驗研究、臨床研究的結果和臨床工作經驗的總結,是作者的第一手資料(即直接資料)。其內容比較廣泛,可以是使某種新理論、新技術應用於實際所取得的新進展的科學總結;也可以是醫學理論上的創新間接和新的科研成果,可以是實驗研究、臨床觀察、調查報告、病歷報告、病歷討論。原著論文既是具體單位和個人科研水平的重要標誌,又是醫學科研工作者提出的某些假說和觀點的主要載體。它的主要形式有論著、著述、短篇報道(如病歷報告、技術革新成果、經驗介紹)等,醫學期刊雜誌文章主要由原著論文組成。原著論文應有作者自己的新理論和新方法、新見解和新觀點,以推動醫學科學向前發展。 編著論文編著論文的主要內容來源於已經發表的資料,即以間接資料為主,屬於第三次文獻。結合作者個人的部分研究資料和經驗,把來自多種渠道的、分散的、無系統的、重複的、甚至矛盾的資料,按照個人的觀點和體系邊拍起來,使讀者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瞭解某一學科領域或某一專題的發展近況和水平。在醫學圖書中編著所佔的比例較大(如教科書、參考書、專題討論等),而在醫學期刊雜誌中的講座、專題討論、綜述、專題筆談等多屬於編著之列,其中以綜述為代表。 編著性論著內容雖不完全是作者親自所做的研究,但它充滿著新觀點、心簡介、心攝像、新資料。它為原著性論文提供大量最新資訊。使醫學某一領域或某一專題更加完整化、條理化、理論化和系統化,是醫學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按醫學學科及課題的性質分類 (一)基礎醫學論文 研究人體的解剖和生理功能、致病因素以及人體對致病因素的入侵和藥物或其他治療措施的干預所做出的反應,認識健康和疾病相互轉化的規律成為基礎醫學。基礎醫學論文多數屬於基礎理論研究範圍,包括實驗研究和現場調查,少數屬於技術交流範圍,即介紹實驗技術,有關儀器的設計、製造及使用等。 (二)臨床醫學論文 臨床醫學是研究人體各系統疾病發生的機制、診斷和治療,促進疾病向健康轉化以及其中的學科。臨床醫學論文多為應用研究範圍,可分為診斷、治療、護理等方面,有理論研究和技術報告,目前屬回顧性總結分析的論文較多。
三、按論文寫作目的的分類(一)學術論文學術論文是對醫學科學領域中的問題進行總結、研究、探討,表述醫學研究的成果和理論性的突破,並對科學實驗或技術開發中取得新成就的文字總結,作為資訊進行交流。 學術論文型別多種多樣,按表達方式可分為專題是、綜合式、提出假說式、商討式、比較式等;按內容可分為理論型和實驗型。它是學術會議交流的主要內容,也是醫學期刊雜誌的主要內容。 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是為了用來申請授予相應的學位或某學科學術職稱資格而寫的論文。作為考核及評審的檔案,用以表明作者從事科研取得的成果和獨立從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可以說是單篇論文,也可以是系列論文的綜合。學位論文包括畢業論文、學士論文、碩士論文、博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