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遊在對景點進行講解時應注意的事項?

  從語言的表現形式分,導遊語言可分為口頭語言、態勢語言、書面語言。在導遊服務中,口頭語言、態勢語言使用最多,是導遊員用以實現導遊服務目的的主要手段。

 導遊服務中,口頭語言使用頻率最高。它的構成應包括語音、、詞彙、語義和語法。但在口語交流中,語音最富有表現力,它藉助量、語調、語氣和語速的變化,使同樣的詞彙和語法在使用時令對方產生語義理解上的差異。所以,掌握好語音的運用技巧,導遊員的講解就會對遊客產生較強的感染力。

方法/步驟

 (一)音量

  音量是說話時聲音的強弱程度。導遊員在導遊講解和同遊客對話時,要善於應時應地控制自己聲音的強弱。一般說來,導遊員在控制聲音時應注意兩個原則:

  第一,根據遊客人數的多少和講解地點的環境狀況來控制音量。遊客人數多時,導遊員可適當提高音量,反之則適當降低音量,音量大小以每位遊客都能聽清為宜(必要時可藉助擴音器)

  第二,浪據導遊講解和言談對話的內容來調節音量。對於一些重要的內容或資訊、、關鍵性的詞語等可以加大音量進行強調,以加深遊客對這些資訊的印象和理解。有時,為了強調,除了加重音量外,還要拖長音節或一字一頓地慢慢說出。例如:

  明天早上我們團隊八-點在中餐廳用餐。加重音量在“八”和“中餐廳”上,並將“八”的音節拖長,強調力度加大。

(二)語調

  語調即說話的腔調,是指說話語句中語音高低升降的配置。語調一般分為升調、直調和降調3種,帶有相應的感情色彩。

  1.升調多用於表示疑間、興奮、激動和驚歎等感情狀態。

  例如:

  您老來過海南嗎?(表示疑問)您老80年代就來過海南?(表示驚歎、疑問)

  2.直調多用於表示莊嚴、穩重、平靜、冷漠等感情狀態。

  例如:

  海瑞,是我國明代著名的政治家,一生為官剛直清康,體恤民情,深受百性愛戴,世人稱之為“南包公”、“海青天”。(表示莊重)

  由於外語和地方方言都有各自的語調習慣,國內遊客由於受地方方言的影響,所使用和理解的普通話也各有差異。所以導遊員在講解時語音要標準,使用語調要注意所需表達的情感的變化,符合遊客說話的習慣。

(三)語速

  語速是指說話時語流速度的快慢。導遊員的語速要根據遊客對講解所使用的語言的理解程度進行適當的調整,如對於兒童、老人及語言領會能力較弱的遊客應適當放慢語速,語速過快會使遊客無法跟上導遊的思路,不能應時應景地理解遊覽物件物,也會導致導遊工作得不到良好的配合。當然過慢的語速也會招人厭煩。導遊員在調整自己的講解語速時,應考慮以大多數人的特點來進行。

  語速還應根據導遊過程的程序和講解的物件物來進行調節。重要的內容或需要重點強調的內容,語速可適當放慢,以便遊客理解、會和記憶,像重要的景觀名稱、年代、人名、數字及時間、地點等。導遊的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導遊講解還應注意配合引導遊覽程序的節奏,徐疾有致,較好地控制旅遊者的行程安排。

(四)語氣

  語氣是指說話時的口氣。它通過陳述句、疑問句、感嘆句、祈使句等句子形式表現語言的感情色彩,增加句子的變化,使語言富有節奏感。其中,停頓的巧妙運用則能加強句子的語氣和表現力。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