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和大家談談關於選購望遠鏡的原則:
方法/步驟
1、勿盲目求大。大口徑的望遠鏡是沒一個同好的夢想,可是凡事都要量力而行。大望遠鏡的解析度比小口徑的望遠鏡高,然而在熱平衡的速度、便攜性等方面則大大不如小口徑的望遠鏡。而且如果你所在的地方大氣非常的不穩定,即使買了大望遠鏡也猶如雞肋,最終反而你會發現大望遠鏡不如你手裡的小鏡子。因為大氣的晃動使得高倍下的望遠鏡中的影象像在水中一般,根本無法看到細節。城市燈光汙染嚴重,而且各種空氣汙染也日趨嚴重。使得你不得不帶著你的望遠鏡到郊外觀測。由於大口徑望遠鏡不具備小望遠鏡的便攜性,如果你沒有汽車的話,攜帶將非常不便。
2、關注望遠鏡的支架。很多同好把大量的錢花在望遠鏡的主鏡上,忽視了三角架、赤道儀、經緯儀、地平支架等支架的重要性。等使用望遠鏡時才發現支架是如此的搖晃,簡直無法觀測。其實望遠鏡的支架雖然是附屬於望遠鏡的物品,但其重要性是不可忽視的。尤其是望遠鏡在高倍觀測的狀態下,很輕微的晃動就使得視場偏離觀測目標。
3、不要好高婺遠。購買望遠鏡一定要量力而行。同時,在買到望遠鏡以後就要經常的使用,把手頭的器材用熟,“燒透”,充分發揮手中器材的極限,鍛鍊自己的觀測本領。筆者和校內一些喜歡天文的同好接觸過,發現一些同好對於天文說起來頭頭是道,有時讓筆者也自嘆服如。然而到了要觀測的時候,卻連最基本的調焦都弄不好。(這位同學告訴我她媽媽砸了她5臺望遠鏡,看來是個對於觀測很熟練的同好了)小望遠鏡不如大望遠鏡,但對於各種操作卻相對簡單一些,各位同好一定要充分訓練好關於對極軸,調焦,尋星等基本的本領,發揮小望遠鏡的效能。
4、初學觀測,對天體攝影近而遠之。天體攝影是一個難度比較高的專案。尤其是膠片攝影,要求攝影者有相當熟練的望遠鏡操作能力。尤其是長時間暴光,對於對極軸的精度要求相當的高,初學觀測,不適宜進行天體攝影,天文攝影不僅難度大,對於望遠鏡尤其是赤道儀的精度要求很高。當然,普通的天文攝影還是可以參與的,像日月全食,星跡,流星雨等難度不高的天文攝影。
5、理性對待價錢。凡事量力而行,太低的低價是不可能有好東西的。偶爾在一些論壇上看到這樣的帖子“欲進行天文攝影,請推薦一款望遠鏡,價格500圓左右”很遺憾,進行天文攝影,500圓只能買一隻中檔的目鏡。由此可見,望遠鏡的價格是很高的。而且引用過馬路同好的一句話“望遠鏡是一分錢一分貨,一毛錢兩分貨,一塊錢三分貨”望遠鏡的口徑越大,價錢越高,而且成幾何倍數上升。如果手上沒錢,最好還是購買相對便宜而且口徑大一些的國產貨吧。同時,不要相信超低價,太低的低價意味這幾何倍數的低品質。
6、給“學生兵”的建議。目前,中國的愛好者中,大多數是學生兵。學生兵有個比較明顯的特點就是,喜歡跟潮流,做事不冷靜。星座都沒認全,就開始籌劃著買望遠鏡。對於大口徑特別的喜歡。結果因為沒有錢,買了一些口徑大,但是支架、鏡片精度都和差,反而不值得。像是市場上常見的76700的“利達牌”,望遠鏡有明顯的球差和成像圈,可以說,望遠鏡不值這個超低價。如果你沒有錢,那就勤勤懇懇做做普通觀測,向孟奐學習,說不定肉眼發現個彗星什麼的,還有多看一點書,科普的看煩了,來點稍微專業的,沒事參加天文奧賽,說不定哈佛看中你了,以後不就不愁沒錢買望遠鏡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