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秋風起,蟹腳癢,九月圓臍十月尖。”九月要食雌蟹,這時雌蟹黃滿肉厚;十月要吃雄蟹,這時雄蟹蟹臍呈尖形,膏足肉堅。
明代文學家張岱就曾說食大閘蟹“不加醋鹽而五味俱全”。就像墨分六色,琴具七音一樣,大閘蟹也有多味:蟹肉一味,蟹膏一味,蟹黃一味,蟹子又一味。而蟹肉之中,又分“四味”:大腿肉,絲短纖細,味同乾貝;小腿肉,絲長細嫩,美如銀魚;蟹身肉,潔白晶瑩,勝似白魚;蟹黃,妙不可言,無法比喻。而蟹子曝幹後則是海鮮珍品,為海鮮第一味。
那麼,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大閘蟹更好吃更美味呢
食材
首先,要辨別是否是正宗的陽澄湖 大閘蟹 。
陽澄湖 大閘蟹 ,歷來被稱為“蟹中之冠”,它的形態和肉質,在 螃蟹 家族中,是大大的與眾不同,它有四大特徵:青背、白肚、黃毛、金爪,其肉質肥嫩、鮮美。
一是青背,蟹殼成青灰色,平滑而有光澤。
二是白肚,由於陽澄湖的湖水深達2米以上,加上湖底為沙礫沉積,幾乎沒有淤泥,蟹長期在湖底行走,腹部緊貼沙礫,形成白肚。貼泥的臍腹甲殼,晶瑩潔白,無墨色斑點
三是黃毛,蟹腿的毛長而黃,根根挺拔。
四是金爪,蟹爪金黃,蟹腳長期在陽澄湖沙礫堆積成的湖底覓食行走,故而蟹爪堅韌、爪毛金黃,堅實有力,放在玻璃板上,八足挺立,雙鰲騰空,臍背隆起,威風凜凜。
因此,陽澄湖 大閘蟹 在海外久享盛名,被譽為"中華金絲絨毛蟹"。
其次,要學會如何挑選優質的陽澄湖 大閘蟹
一算:“九月圓臍十月尖”。農曆九月宜食雌蟹,黃多肉厚;農曆十月宜食雄蟹,膏滿肉堅。
二掂:重的肥壯,輕的肉少。
三看:選老蟹棄嫩蟹。老蟹黑裡透青帶光,外表沒有雜泥,腳毛 又長又挺,體厚堅實,肚皮呈鐵斑色,蟹腳堅硬;如肚皮發亮,就是嫩蟹。
四觸:觸一下眼睛,大蟹鉗應反應迅速;拉一下腳,應立即縮回。
五翻:把蟹身翻倒,肚皮朝天,能敏捷翻轉的是好蟹。
六放:把蟹放在地上,能迅速爬行的是健壯的蟹。
再次,收到活的陽澄湖 大閘蟹 後,要學會儲存,以保證陽澄湖 大閘蟹 的滋味鮮美
主要是要謹記以下步驟。
保養 螃蟹 “四”不:
一、蟹在家中不得在水中放養,以免悶死。
二、蟹最好不要散養,建議把蟹捆紮緊,這樣不容易把蟹腳的肉質爬空,腳可以保持 蟹肉 質豐滿。
三、蟹在運輸中不得放在過份顛簸和悶熱的車中,這樣會影響蟹的壽命。
四、在家中最好放在冰箱中保鮮,不得放在冷凍中,以免凍死。
方法/步驟
具體步驟如下:先將蟹體清水洗刷乾淨,插一片生薑於肚臍處,然後用草或者繩線把蟹緊緊綁住,防止蟹腳與蟹身脫離。放入鍋內隔水蒸,蒸前先將鍋內的水煮開,然後放入蟹蒸十二至十五分鐘,直至蟹殼變紅,即可剝食。如是純煮食則要涼水下鍋,防止斷腳,待水開後小火煮15-20分鐘,再關火燜4-5分鐘。如有條件,蒸煮蟹時亦可放一些紫蘇葉,紫蘇性味辛溫,發汗解毒,行氣實中,能解魚蟹毒。
吃蟹需要蟹不離(蟹調料):
食蟹,自然離不開“蟹調料”。古人云:“食蟹之美,蟹佔有五、料為其四,餘為器也”,可見“蟹調料”之重要。舊時,江、浙民間習慣將“蟹調料”俗稱為“蟹不離”,每遇秋蟹應市時,達官顯貴人家都好以自家調製的“蟹不離”與蟹一併饋贈友人。
注意事項
•注意 :
1、蒸煮大閘蟹時無須加放任何調料(可放蔥、姜),用清水,更能突出蟹的鮮味。
2、最好用普通的鐵鍋,一定要冷水時就將蟹放入 (儘量不要使用聚熱性和密封性特別好的鍋子 )。
3、清蒸大閘蟹時最好用蒸籠而不是盆子 這樣更能凸顯大閘蟹的原汁原味 •小貼士:如果想使蟹殼顏色好看,可以將蟹殼刷乾淨,倒扣蒸煮,並且在水中加入適量啤酒,顏色會更紅潤。
做好後,大閘蟹色澤橙黃,肉鮮香甜美。翻開底蓋,連著把蟹背也一同剝開,蟹背裡金色的膏黃就展現在眼前,仔細地把膏黃剝下來,放進嘴裡,細細地品味,慢慢地咀嚼,真是“蟹肉上席百味淡”。
吃蟹要四除:
一、除腮(俗稱蟹眉毛),在蟹體兩側,形如眉毛,成條狀排列;
二、除胃(俗稱蟹尿包),位於蟹骨前半部,緊連蟹黃,形如三角形小包;
三、除心(俗稱六角板),位於蟹黃或蟹油中間,緊連胃,呈六角形,不易識別;
四、除腸,位於蟹臍中間,呈條狀。
吃蟹禁忌:
一、不宜與茶、柿子同吃:茶水、柿子中的鞣酸,易與螃蟹中的蛋白質結成塊狀物,導致腹痛、嘔吐。
二、死螃蟹不吃:螃蟹死後會分解產生有毒的“組胺”,不怕加熱、蒸煮。
三、孕婦不宜大量吃螃蟹:螃蟹可活血化淤,可能使胎氣不安、動胎,導致流產。 •四、病人不宜大吃:螃蟹性寒、帶溼毒,含大量高蛋白質、高氨基酸、高膽固醇,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肥胖病患者、過敏體質和腎功能不全患者,均不宜大量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