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熱成像技術原理?

目前,新的熱成像儀主要採用非致冷焦平面陣列技術,整合數萬個乃至數十萬個訊號放大器,將晶片置於光學系統的焦平面上,無須光機掃描系統而取得目標的全景影象,從而大大提高了靈敏度和熱解析度,並進一步地提高目標的探測距離和識別能力。

1991年的海灣戰爭成為展示高科技武器使用先進技術的平臺。在這些新科技中,紅外熱成像技術就是其中最為閃亮的高科技技術之一。紅外熱成像技術。是利用各種探測器來接收物體發出的紅外輻射,再進行光電資訊處理,最後以數字、訊號、影象等方式顯示出來,並加以利用的探知、觀察和研究各種物體的一門綜合性技術。它涉及光學系統設計、器件物理、材料製備、微機械加工、訊號處理與顯示、封裝與組裝等一系列專門技術。該技術除主要應用在黑夜或濃厚幕雲霧中探測對方的目標,探測偽裝的目標和高速運動的目標等軍事應用外,還可廣泛應用於工業、農業、醫療、消防、考古、交通、地質、公安偵察等民用領域。如果將這種技術大量地應用到民用領域中,將會引起安防領域的革命。

  智慧監控是計算機視覺和模式識別技術在視訊監控領域的應用,它能對視訊影象中的目標進行自動地監測、識別、跟蹤和分析。國外智慧視訊監控技術的發展動力是來源於對特殊監控場所的監控需求,9•11事件之後,出於反恐、國家安全、社會安定等多方面的需要,智慧視訊監控與預警技術已逐漸成為國際上最為關注的前沿研究領域。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的應用場所,如在惡劣天氣下24h全天候監控、邊防與周界入侵自動報警、火災隱患的自動識別、被遺棄的行李和包裹等遺留物體檢測、盜竊贓物查詢、被埋屍體查詢等等。

一. 紅外熱成像系統的工作原理

1672年,牛頓使用分光稜鏡把太陽光(白光)分解為紅、橙、黃、綠、青、藍、紫等各色單色光,證實了太陽光(白光)是由各種顏色的光復合而成。1800年,英國物理學家F.W.赫胥爾從熱的觀點來研究各種色光時,偶然發現放在光帶紅光外的一支溫度計,比其他色光溫度的指示數值高。經過反覆試驗,這個所謂熱量最多的高溫區,總是位於光帶最邊緣處紅光的外面。於是他宣佈:太陽發出的輻射中除可見光線外,還有一種人眼看不見的“熱線”,這種看不見的“熱線”位於紅色光外側,叫做紅外線。這種紅外線,又稱紅外輻射,是指波長為0.78~1000μm的電磁波。其中波長為0.78~1.5μm的部分稱為近紅外,波長為1.5~10μm的部分稱為中紅外,波長為10~1000μm的部分稱為遠紅外線。而波長為2.0~1000μm的部分,也稱為熱紅外線。

紅外線輻射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種最為廣泛的電磁波輻射,它在電磁波連續頻譜中的位置是處於無線電波與可見光之間的區域。這種紅外線輻射是,基於任何物體在常規環境下都會產生自身的分子和原子無規則的運動,並不停地輻射出熱紅外能量。分子和原子的運動愈劇烈,輻射的能量愈大;反之,輻射的能量愈小。

在自然界中,一切物體都會輻射紅外線,因此利用探測器測定目標本身和背景之間的紅外線差,可以得到不同的紅外影象,稱為熱影象。同一目標的熱影象和可見光影象不同,它不是人眼所能看到的可見光影象,而是目標表面溫度分佈的影象。或者可以說,它是人眼不能直接看到目標的表面溫度分佈,而是變成人眼可以看到的代表目標表面溫度分佈的熱影象。運用這一方法,便能實現對目標進行遠距離熱狀態影象成像和測溫,並可進行智慧分析判斷。

紅外熱成像技術是一種被動紅外夜視技術,其原理是基於自然界中一切溫度高於絕對零度(-273℃)的物體,每時每刻都輻射出紅外線,同時這種紅外線輻射都載有物體的特徵資訊,這就為利用紅外技術判別各種被測目標的溫度高低和熱分佈場提供了客觀的基礎。利用這一特性,通過光電紅外探測器將物體發熱部位輻射的功率訊號轉換成電訊號後,成像裝置就可以一一對應地模擬出物體表面溫度的空間分佈,最後經系統處理,形成熱影象視訊訊號,傳至顯示螢幕上,就得到與物體表面熱分佈相對應的熱像圖,即紅外熱影象。

  非致冷焦平面紅外熱成像系統由光學系統、光譜濾波、紅外探測器陣列、輸入電路、讀出電路、視訊影象處理、視訊訊號形成、時序脈衝同步控制電路、監視器等組成。

  系統的工作原理是,由光學系統接受被測目標的紅外輻射經光譜濾波將紅外輻射能量分佈圖形反映到焦平面上的紅外探測器陣列的各光敏元上,探測器將紅外輻射能轉換成電訊號,由探測器偏置與前置放大的輸入電路輸出所需的放大訊號,並注入到讀出電路,以便進行多路傳輸。高密度、多功能的CMOS多路傳輸器的讀出電路能夠執行稠密的線陣和麵陣紅外焦平面陣列的訊號積分、傳輸、處理和掃描輸出,並進行A/D轉換,以送入微機作視訊影象處理。由於被測目標物體各部分的紅外輻射的熱像分佈訊號非常弱,缺少可見光影象那種層次和立體感,因而需進行一些影象亮度與對比度的控制、實際校正與偽彩色描繪等處理。經過處理的訊號送入到視訊訊號形成部分進行D/A轉換並形成標準的視訊訊號,最後通過電視屏或監視器顯示被測目標的紅外熱像圖。

  紅外焦平面陣列的工作效能除了與探測器效能如量子效率、光譜響應、噪聲譜、均勻性等有關外,還與探測器探測訊號的輸出效能有關,如輸入電路中的電荷儲存、均勻性、線性度、噪聲譜、注入效率,讀出電路中的電荷轉移效率、電荷處理能力、串擾等。

  焦平面陣列結構有四種類型:單片式、準單片式、平面混合式和Z型混合式。單片式焦平面陣列是指在同一晶片上即含有探測器又含有訊號處理電路的Si器件;準單片式焦平面陣列器件是將探測器和讀出線路分別製備,然後把它們裝在同一個襯底上,通過引線焊接將兩部分連在一起;平面混合式採用銦柱將探測器陣列正面的每個探測器與多路傳輸器一對一地對準配接起來;Z型混合式則將許多積體電路晶片一個一個地層疊起來以形成一個三維的電路層疊結構。平面混合和Z型混合方法的優點是由於將多路傳輸器與探測器直接混合,因而具有很高的封裝密度,較快的工作效率,並使總的設計得以簡化。由於訊號處理是在焦平面陣列中進行的,所以減少了器件的引線數目,光學孔徑和頻譜頻寬也得以減小。

  讀出電路的電荷處理能力直接控制焦平面的動態範圍,它的電荷轉移效率影響焦平面的非均勻性、資料率、串擾和噪聲,這些都綜合影響焦平面的空間、時間和輻射能量的極限分辨能力以及空間和時間頻率傳遞特性。因此,讀出電路的設計要求為:高電荷容量、高轉移效率、低噪聲和低功率耗散;其次考慮抗光暈控制和降低交叉串擾。

  據報道,砷化鎵(GaAs)可作為一種潛在的焦平面陣列讀出技術,其原因是:GaAs的熱膨脹係數與碲鎘汞探測器(HgCdTe)的匹配要比矽好得多,這樣便有可能可靠地製備大型混合焦平面陣列;GaAs技術的輻射硬度比矽好得多;n型GaAs器件的施主能級比矽更接近導帶邊緣,這就使得GaAs器件在4K時更不受凍結效應的影響。

  目前達到實用水平的焦平面陣列探測器主要有碲鎘汞、銻化銦、矽化鉑和非製冷探測器4種。陣列式凝視成像的焦平面熱像儀,屬新一代的熱成像裝置,在效能上大大優於光機掃描式熱像儀,定將逐步取代光機掃描式熱像儀。其關鍵技術是探測器由單片積體電路組成,被測目標的整個視野都聚焦在上面,並且影象更加清晰,使用更加方便,儀器非常小巧輕便,同時具有自動調焦影象凍結,連續放大,點溫、線溫、等溫和語音註釋影象等功能,儀器採用PC卡,儲存容量可高達500幅影象。

  紅外熱像儀是通過非接觸探測紅外能量(熱量),並將其轉換為電訊號,進而在顯示器上生成熱影象和溫度值,並可以對溫度值進行計算的一種檢測裝置。紅外熱像儀能夠將探測到的熱量精確量化,或測量,不僅能夠觀察熱影象,還能夠對發熱的故障區域進行準確識別和嚴格分析。

  

二、紅外熱成像技術的發展

  從赫胥爾1800年發現了紅外線後,開闢了人類應用紅外技術的廣闊道路。 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人用紅外變像管,研製出了主動式夜視儀和紅外通訊裝置,為紅外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德克薩斯儀器公司(TI)在1964年首次開發研製成功第一代用於軍事領域的紅外成像裝置,稱之為紅外尋視系統(FLIR)。它是利用光學機械系統對被測目標的紅外輻射掃描,由光子探測器接收兩維紅外輻射,經光電轉換及處理,最後形成熱影象視訊訊號,並在熒屏上顯示。

  六十年代中期,瑞典AGA公司和瑞典國家電力局,在紅外尋視裝置的基礎上,開發了具有溫度測量功能的熱紅外成像裝置。這種第二代紅外成像裝置,通常稱為熱像儀。

  七十年代,法國湯姆蓀公司又研製出,不需致冷的紅外熱電視產品。

1986年,瑞典研製出工業用的實時成像系統,它無須液氮或高壓氣,而以熱電方式致冷,可用電池供電;1988年又推出全功能熱像儀,它將溫度的測量、修改、分析、影象採集、儲存合於一體,重量小於7kg,使儀器的功能、精度和可靠性都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九十年代中期,美國FSI公司首先研製成功由軍用轉民用並商品化的新一代紅外熱像儀,它是屬焦平面陣列式結構的一種凝視成像裝置,技術功能更加先進,現場測溫時只需對準目標攝取影象,並存儲到機內的PC卡上。各種引數的設定,可回到室內用軟體進行修改和分析,最後直接得出檢測報告。由於取代了複雜的機械掃描,儀器重量已小於2kg,如同手持攝像機一樣,單手即可操作使用。

  隨著紅外焦平面陣列技術的迅速發展,美、英、法、德、以色列等西方發達國家都在競相研製和生產先進的紅外焦平面陣列攝像儀,其中美國在紅外焦平面陣列感測器的發展水平方面處於遙遙領先地位,其焦平面陣列規模已大達2048×2048元,已接近於可見光矽CCD攝像陣列的水平。日本在世界上最先實現了100萬像元整合度的單片式紅外焦平面陣列,在品種方面,從HgCdTe、InSb、GaAlAs/GaAs量子阱和PtSi到非致冷紅外焦平面陣列等種類產品推向市場,搶佔商機;法國、荷蘭、瑞典、英國、德國和義大利等在非致冷紅外熱攝像儀技術的發展方面,已顯出其處於前沿的競爭地位,如AGEMA公司的熱視570,AGEMA520和德國STNATLAS電子公司駕駛員視覺增強系統,都具有很高的水平和市場競爭實力。

  七十年代,中國有關單位已經開始對紅外熱成像技術進行研究。八十年代末,中國已經研製成功了實時紅外成像樣機,其靈敏度、溫度解析度都達到很高的水平。進入九十年代,中國在紅外成像裝置上使用低噪聲寬頻帶前置放大器,微型致冷器等關鍵技術方面有了發展,並且從實驗走向應用。如用於部隊的行動式野戰熱像儀,反坦克飛彈、防空雷達以及坦克、軍艦火炮等。

  近幾年來,中國的紅外成像技術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與西方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有些裝置的先進性也可同西方同步。如目前己能生產面積小於30μm2的1000×1000畫素的探測器陣列,由於採用了基於銻化銦的新器件,目前己達到了解析度小幹0.01℃的溫差,使對目標的識別達到更高的水平。

  紅外熱成像儀,可以分為致冷型和非致冷型兩大類。紅外電視產品和非致冷焦平面熱成像儀是非致冷型產品,其他為致冷型紅外熱成像儀。

  前一代的熱像儀主要由帶有掃描裝置的光學儀器和電子放大線路、顯示器等部件組成,已經成功裝備部隊,並己用於夜間的地面觀察、空中偵查、水面保險等方面。

  目前,新的熱成像儀主要採用非致冷焦平面陣列技術,整合數萬個乃至數十萬個訊號放大器,將晶片置於光學系統的焦平面上,無須光機掃描系統而取得目標的全景影象,從而大大提高了靈敏度和熱解析度,並進一步地提高目標的探測距離和識別能力。

三、知名望遠鏡式熱成儀儀器品牌

目前能夠生產紅外夜視熱成像儀的廠家不多,國內有不少廠家試圖在生產,但是產品僅僅在實驗階段。目前在國內能夠見到的品牌中最知名的就是美國RNO品牌。而且在市面我們能夠見到的更多的頂級紅外夜視熱成像儀,是RNO品牌,其產品大多是美國軍轉民的產品,所以效能上非常卓越。RNO的主力產品是雙筒紅外夜視熱成像儀,效果確實非常好,價格也不菲。在國內我們能見到的是RNO的HC系列雙筒紅外夜視熱成像儀,包括HC-336和HC-640. 其中HC-336又分為HC336-3和HC336-5兩個型號,價格大約在10-20萬元人民幣。

下圖就是RNO非常知名的HC系列熱像夜視儀,改系列產品與2002年為美軍定製,目前美軍採購量超過10萬臺,前期美國海豹突擊隊人手配備一臺HC640. 2010年,RNO與美軍共同研發的TC系列超高清紅外夜視熱成像儀成功,RNO HC系列才得以成功轉為民用,也讓很多打獵愛好者有機會使用這款傳奇的紅外夜視熱成像儀。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