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谷英村景點攻略?

張谷英村景點攻略:張谷英村,屬湖南省岳陽市岳陽縣張谷英鎮,張谷英村位於岳陽縣以東的渭洞筆架山下,專家認為,張谷英村建築規模之大,建築風格之奇,建築藝術之美,堪稱"天下第一村",至今已存在500多年。目前保留1700多座明清建築。張谷英村景區已成為湘北的重要旅遊景點之一。

張谷英村景點攻略

張谷英村景點

百步三橋

上新屋

接官廳

進士

議事廳

王家塅

張谷英村景點介紹

百步三橋:是張谷英村的特色景點之一,這橋又叫“張谷英橋”。百步三橋建於清嘉慶年間.位於張谷英古建築群中部,橫跨渭溪河,在不足百步的距離中,依渭溪河水迴環曲折之勢,搭起三座花崗岩石板,平橋。橋隨水轉,人在橋上過,腳如水上漂:同時,石橋也二次橫跨渭溪河。石橋兩岸建築鱗次櫛比,橋下流水潺潺,宛如一幅清新的水鄉圖畫。

張谷英村景點攻略

上新屋:位於龍形山尾。清嘉慶十三年(公元1808年)由張谷英16世孫緒彬公所建,建築面積7560平方米,共有房屋172間,具有明清時期古莊園建築雛形。從外觀上看,結構嚴謹,高牆聳立,從高處俯視,像一個飛機模型。整個房屋以木結構為主,以青磚、花崗岩結構為輔,有六進七井八橫堂。堂屋地面全是六寸方磚鋪成的各種圖案。堂屋兩側、天井迴廊相互對稱,四通八達。

張谷英村景點攻略

接官廳:雖然佔地不大,但是用材最多,做工最考究。接官廳比其他廳堂顯得豪華、莊重。其上樑整個形狀像一頂“官帽”,由三層做成,寓意在此接待的官客能夠“連升三級”。最下面一層木樑呈“井”字形,寓意“井田制”,代表人們對土地的追求;第二層木樑呈“~”(即木枕形),寓意官運享通,高枕無憂;第三層是“*”型,像古代官帽上的“帽翅”標記,寓意高官在位,在四角還雕有四個鰲魚頭,是“獨佔鰲頭”的意思;在正樑中間還雕有一個大銅錢,表示財富。

張谷英村景點攻略

進士:張谷英村在當地整個大屋有著“書香世第”之稱。因為張谷英歷代來有尊儒重教、讀書為榮的傳統,在大屋內兄弟同登金榜,祖孫共奪文魁的現象屢見不鮮。據統計:民國前有進士一名、舉人七名、貢員一名、貢生六名、秀才四十五名、太學生三十三名,解放後大學生三百餘人、博士兩人、一名留英博士,可謂是個個博學多才,智勇雙全啊。

張谷英村景點攻略

議事廳:是為解糾本村與外村有矛盾糾紛而設立的,一有了有了矛盾糾紛和內部有要事都在議事廳處理。廳旁兩個木柱子下面的基石,有別於其他地方相對稱的基石,這裡外邊一個上圓下方,內面是方的,天井也是外圓內方,表示“無規矩不成方圓”,它告訴人們在處世判事方面,對內講規則、講原則,對外講靈活。

張谷英村景點攻略

王家塅:是整個建築群中儲存比較完整的清代建築,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已有200多年曆史,張氏第十六代雲浦公所建,這裡有“洞庭天下水,岳陽樓外樓”的美稱,他的建築風格近似於岳陽樓。整個建築是一個典型的“豐”字型結構,屋脊上有“雙鳳朝陽”、“大鵬展翅”的造型,正堂兩邊各有巷道一條,叫“雙龍出洞”。巷道縱橫交錯,成十字穿堂皇,宛如民間迷宮,門庭嚴謹,高牆聳立,有古園林廟宇風格,頗為壯觀。

張谷英村景點攻略

當大門:所謂當大門,取意於大門兩側的石鼓,也就是門當。門當越大也就表示家族越旺、家勢越大。門上方的橫樑叫"戶",表示一戶人家,當大門的門戶上刻有太極圖形與門當彼此呼應,二者合起來就叫做"門當戶對"。
  進入當大門是一個不小的庭院,甬道兩側各有一個水池,被稱為"煙火塘"。塘中水波盪漾,堪稱一道景觀。甬道盡頭又是一扇門,進門才是當大門堂屋。當大門堂屋的佈局是"五井五進","井"指的是天井,"進"是指堂屋的間數。五井五進是說當大門堂屋是由五個天井,五間堂屋構成的。堂屋的盡頭供奉著張谷英老先生的塑像,每到年節,張谷英村的村民會在這裡舉行祭祖活動,參加祭祀的人長袍禮帽,古老的儀式展示著這個家族悠久的文化傳承。

張谷英村景點攻略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