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紅瑪瑙的鑑別方法之造假?

人工燒色的原理就是瑪瑙成分中含有少量顯色離子,若只含有Fe3+離子瑪瑙就會呈現天然紅色,若只含有Fe2+離子就會呈現青綠色。自然界中絕大多數瑪瑙都同時含有Fe3+和Fe2+兩種離子,在氧化性氣氛下,通過簡單加熱方式就會讓Fe2+氧化成Fe3+,從而讓灰色瑪瑙轉換為紅色瑪瑙。

  

方法/步驟

燒色紅瑪瑙,也就是收藏領域的東紅瑪瑙,從感官上和南紅瑪瑙有明顯區別。燒色的紅總體來說不那麼自然。紅色偏暗,不亮氣,紅有浮於表面的感覺。從質感上,由於燒色紅瑪瑙是利用一些淺色瑪瑙來加工,這類其他產地的瑪瑙,沒有南紅瑪瑙的特有膠感,即油脂感,通常通透度較高,玻璃感強,和溫潤特性的南紅有著本質不同。

  主要區別如下:料脆,容易出現類似玻璃的崩口;色悶,俗稱死色,缺乏清亮感覺,無法達到真正純正豔麗的紅色;顯微鏡下有細微的火劫紋,這是由於高溫造成

有些瑪瑙原石本身含鐵元素較高,經過加熱後會變為紅色,但多數則不具此條件,所以要用硝酸第二鐵或氧化第一鐵溶液,浸漬一個月後,再以硝酸鈉浸泡約兩週後,讓其乾燥,然後加熱酸化處理,可以使其變為紅色。人工燒色在瑪瑙優化處理上歷史悠久,識別上也有一定難度。染色瑪瑙在高倍放大鏡下觀察,能看到顏色沿晶體間空隙滲透的網狀顏色分佈,玻璃感強,也無南紅特有的脂感

注膠是南紅近代開始出現的一種優化方式。注過膠的原石較易識別,在外層有一層透明包裹體,間有細小氣泡存在。雕刻後的注膠南紅肉眼較難識別。仔細觀察會發現在內部有細如絲線的透明線紋。通常這種透明線紋較為平直,一般貫穿的幅度較長,甚至貫穿整體。這種透明線狀紋和南紅中的天然紋理有一定區別,是傷裂環氧膠填充後產生的

紅碧石是成分中含有粘土礦物和氧化鐵等礦物雜質的玉髓,也有雞肝石、羊肝石等叫法。涼山南紅產地同時出產大量的紅碧石,其中一類火山紅碧石外觀皮殼和涼山南紅幾乎完全一致,從外表基本無法正確判斷識別。火山紅碧石外層也有高溫氧化的褐色至鐵黑色皮殼,塊度大小不一,既有小如豆子的,也有幾十公斤的碩大原石。火山紅碧石的完整性非常好,基本沒有綹裂。韌性比涼山南紅高,常規力度擊打很難破損。斷面顆粒感強呈砂面,光澤度差,無脂感。顏色以紅色為主,間有黑色斑點雜質。日光下紅碧石不透光,即使在玉石專用強光手電下,該石種也幾乎不透光

料器可以根據需要製作出透明、半透明甚至不透明形態,與天然南紅最大的區別是無油脂性,高倍放大鏡下可見一定的氣泡。料器的物理特性較脆,斷面成玻璃狀蹦口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