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設計入行各種途徑對比—自學篇?

模具設計入行各種途徑對比—自學篇

第二種模式就是進模具廠做鉗工學徒,或是加工學徒,以此學習模具技術,幾年後自學或是找人學習軟體和設計,再轉設計。這種模式可以說是現在的一個主流了,因為沒有辦法在一畢業就直接進公司做設計學徒,就只有想辦法先做鉗工學徒了,因為鉗工學徒和設計學徒不一樣,這個是會大量招工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一個模具廠的工人是要保持一種金字塔結構才是最有利的。常見組合如下:主管一個,鉗工組長,加工組長几個,師傅,輔師要在組長的人數上多個2-4倍。再然後就是各個層次的學徒了。能力強一點的學徒已經在向輔師轉化,而新進的學徒還在做最簡單的工作。這樣,各個層次的人都有,才是最合理的組合。很少有公司不要學徒直接招輔師和師傅,這樣大量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不得不用有技術的師傅來做,不但不划算,師傅們也會有怨言。、那我們就來討論下這種模式下的學徒晉升位設計師的路是如何走的吧。首先,剛入行的時候,什麼都不懂,因為門檻低,不止是模具設計,數控程式設計等專業的畢業生會做模具學徒,很多其他專業,特別是機械專業的,還有沒有讀過專科的高中生,甚至更低一些的新人,都會選擇進入模具廠做學徒,都是一心想學好技術,拿高工資。可是進來後卻發現,現實是殘酷的,現在的模具行業早已不是當年黃金時代白銀時代的工資了。(參考前作:《模具設計發展史》)尤其是學徒工資,更是低的離譜,很多連一千都不到。比普工都不如。要是問起為什麼這麼低,公司會說,工資低是暫時的,等學好技術工資自然就高了。很多人都信了,老老實實苦熬下去,在沒有人指點的情況下,本本分分的做事,在工作中學習技術。一點一點的等著師傅擠牙膏似的教著一點一點的東西。如果遇到好一點的師傅還好,如果師傅比較保守的話就更慘了,除了最簡單的東西以外幾乎什麼都學不到。基本上幾年下來能學到師傅的一半就不錯了。而且,因為現在模具行業的分工非常細,每個工種的工作範圍都非常明確,這樣就導致學徒們可能做了幾年只學到了某個或是幾個工種而已,對模具的整體知識可以說很少接觸。基本上,這種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其實只適合於鉗工而已。特別是現在,模具廠也進入了流水線時代,往往那個工種的師傅帶出來的徒弟也就只能做這個工種了。想跨工種都不可能,就更不用說學習整個模具技術了,想通過這種方式來學習設計,其難度可想而之了。在現在各個分組裡面,唯一能夠比較全面接觸到模具技術的只有裝配組和修模組了,因為只有這兩個組才能夠接觸到全套的模具,其他的組基本上都只能看到單個的圖紙,而且是很多模具的零件打亂了放在一起的,根本看不到組立圖,整套模具是什麼樣的一點概念都沒有。在此建議走這條路的兄弟一定要注意了,要學技術就只能進這兩個組了,其他的組就不要進了,除非是打算做那個工種一直做下去。當然,做到師傅級別工資也是不低的,4000-5000是沒問題的,資歷久的還可以高一點,就是人比較累,而且基本上就到頭了。那麼,到了這一步,接下來的路如何走就要因人而異了,基本上有這麼幾種情況比較常見。一:原本是想學設計的,或是在學校裡學的就是,但是沒有這個環境和氣氛,尤其是住集體宿舍的。雖然電腦可能不少,但大多數都是在上網,聊天,遊戲,電影,或是炒股什麼的。能拿來學習的很少,即使有個別一開始是在學習的,但是慢慢的受到別人的影響,就難以安下心來學習了,特別是遇到難題不知道如何解決的時候,情緒會比較低落,往往會找個理由給自己放鬆下,這一放鬆就麻煩了。也許是電視太好看,也許是遊戲太精彩,也有的是談了女朋友,大量的業餘時間不得不圍著女友來轉了。慢慢的,學習的時間就越來越少了。最後很多人原來買來打算學設計的電腦終於變身成了娛樂工具。所以,如果有自學設計的朋友想避免這種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住集體宿舍,自己搬出來租個小房間,不要籤網線,老老實實專心學習,這樣才有可能靜下心來,學到真正有用的東西。除非運氣很好,同宿舍的幾個兄弟都是很上進的,都是在學習的,這就沒問題了。不過這種情況應該是極少的了,畢竟年輕人,大多還是比較貪玩的。二:也就是上面說的,自己出來租房子,一個人或是找個志同道合的兄弟一起。(當年我就是和兩個兄弟一起合資買電腦,租房子自學的設計。)兩三個人最好,這樣遇到問題還可以互相討論。然後從各種途徑找到一些學習資料,一點一點的來學習設計。這個時候最主要的是要合理規劃,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來學習。能有個前輩在這個時候指點一下是最好的了。(第七篇文章就是討論下這種背景下應該如何自學的問題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一般,能堅持下來學習的人,在半年到一年左右,基礎就已經差不多了,接下來如何走就看自己如何選擇了,如果基礎打的好,可以多留意人才市場的招工資訊,如果有招設計學徒的就馬上去試下。不過這種機會現在已經不多了。另一種就是,找個水平過硬的師傅再系統的學習下。一般來講,找開工作室兼帶徒弟的培訓中心是最合適的。基礎好的一兩個月就可以出師了,學的慢一點的也就是時間會長一些,最多三個月,一樣的能學好。畢竟已經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自學,比起專心做學徒,從不自學的人來講要好很多的。

三:就是做多幾年模具鉗工,做到師傅級別,工資也不低的。這種情況一般是做了幾年後覺得太累,或是煩了,就想轉到模具設計上去。這種情況屬於是被動轉了,這種情況也很常見。一般做了幾年鉗工的朋友,因為前期很多沒怎麼自學過軟體,轉設計最大的障礙就是電腦的應用了,技術反而沒什麼問題,因為加工和結構都懂了的。只需要克服軟體的使用,圖紙的設計,還有3D拆模的技巧就可以了。不過,往往到了這個程度的朋友工資都不低了,同時年紀也不小了,多半都已結婚得子了,一下子幾個月不工作,沒了收入,壓力也是很大的,很多朋友下不定決心轉最主要的原因是這個了。而且,年紀太大了接受軟體的難度也大了些,不如年輕人學得快了。好在這些都不是大問題,我幾個這種情況的學生都是學了兩個月左右就工作了,開始工作的時候壓力比較大,速度老是跟不上,三個月到半年後就基本上沒有問題了。畢竟,軟體是可以靠勤練來解決的,不像模具技術,不是一朝一夕能學好的。到了這個程度,要不要轉設計,就要看自己個人的規劃了,如果只是想再打幾年工,然後回老家自己創業,那麼是沒有必要轉的了。如果還打算再模具這個行業做下去,那麼轉設計會更好一些,雖然工資上的優勢並不是很明顯,高階的設計師比起高階的鉗工師傅收入高的有限。但區別還是有很多的,我總結了下,主要是以下幾點:一個是勞動強度,做模具還是很辛苦的,年輕的時候能吃苦,加班熬夜是家常便飯,但是年紀大了過了三十歲,再像以前那麼加班熬夜就頂不住了,而且,對身體也不好。特別是長期上夜班的,其實是透支身體資本,要是身體垮了,就不知道是掙是賠了。第二個是危險係數。做現場加工,危險是無處不在的,做的時間長了,再怎麼小心,難免都會有些工傷,小傷就算了,但要是運氣不好,也可能遭遇到重大的傷害,雖然現在公司都比較正規了,賠償方面都不會少。但是,我想沒有人願意拿自己的身體去換錢吧。而做模具設計就沒有這個顧慮了,最多就是容易發胖,滑鼠手,等等一些辦公室職業病,比起現場的職業病要輕多了。第三個是發展前途:這個我覺得才是最有意義的,模具鉗工或是加工做到師傅級別的時候,再往上走就是主管和老闆了,但是又有幾個人能做得到呢?想轉到別的行業基本上得從頭來過,肯定是不划算的。而做模具設計就不一樣了。做了幾年之後,如果厭倦了可以選擇轉向做模具工程,模具業務,產品開發,這些崗位都是需要有模具設計基礎才能做好的位置。特別是產品開發,做過模具設計的人轉產品開發是有很大優勢的。而且接觸的東西都是比較靠前的,而製造業的特色就是,越靠前利潤越大,機會越多。就像金字塔一樣,最底層的就是普工,技師,銷售了。目前中國的製造業發展起來也才十幾二十多年,而且還在穩步上升中,如果不甘心在技師的位置上做到老,轉設計是個不錯的選擇。位置不一樣了,眼界不一樣了,接觸的人事物也不一樣了,對自身也是個很好的鍛鍊,以後能有什麼樣的發展就要看自己的奮鬥了。總之是個比技師更精彩的位置!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