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答中考英語閱讀理解題?

Tags: 英語, 考生, 能力,

閱讀理解是考查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著重考查學生的整體理解能力、分析判斷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擴充套件聯想能力和獲取資訊能力。閱讀理解題是中考英語的測試重點,也是難點之一,是中考英語試題中卷面分值最高的一種題型,在中考試卷中分值達40分。而且,閱讀理解能力的高低還直接影響到完形填空、短文改錯、單項填空等答題能力的提高。做閱讀理解題,不僅要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還要具備良好的閱讀方法和技巧。

方法/步驟

一、閱讀理解題的命題特點

中考試題中的閱讀文章題材多樣,體裁形式豐富,試題涉及掌握語篇主旨,事實細節、深層含義、推理判斷、猜測詞義等多方面的閱讀能力考查。因此,需要學生在平時對各方面的知識都有所積累,以適應中考命題的趨勢。從問題設定上可以將問題歸結為四種類型:

1 直接題目
這類題比較簡單,只要通讀全文,瞭解文中敘述的重要事實或細節,就可以解答出來,有的可從文章的原句中直接找到答案。

2 理解性題目
這類題要求考生對文中個別難詞、關鍵詞、片語或句子作出解釋。解答這類題需要對文章的上下文,甚至整篇文章的內容進行準確、全方位的理解才能得出正確答案。

3 推理性題目
這類題考生往往不能直接從文中找到答案,而需要根據上下文及其相互間的關係或對整篇文章進行深層次理解後,才能找到答案。有時還需考慮作者的態度、觀點、傾向等因素,加以推理,方可獲得正確答案。

4 概括性題目
這類題要求考生在閱讀和理解全文的基礎上對文章作出歸納概括或評價。考生在做這類題時不能只憑文中的隻言片語就斷章取義,而應結合語言知識、背景知識、生活常識等,對文章的主題或結論作出正確的判斷。

二、閱讀理解題的解答步驟

1 略讀全文,抓住話題,掌握主旨大意。略讀時要特別注意短文的首段,一般就是文章的主旨大意。注意通過首句或末句抓住每段的大意。因此,通過略讀掌握短文的主旨大意以及主要資訊的分佈,在答題時就心中有數,這樣才能真正加快速度。
2 查讀。略讀之後,根據題目和提問仔細閱讀,準確理解題意及文章的細節,在相關段落或句子中尋求正確答案。
3 找到相關段落和語句後,要認真斟酌,透過表層結構,領會其深層含義。對於結構複雜的句子要進行句法分析。考生可以在短文中找出支援答案的資訊,再加上一些已有的常識和一定的邏輯思維來確定正確答案一
4 復讀。做完一篇短文後面的所有題目後,再對所有選項進行審查,儘量減少錯誤和疏漏。

三、閱讀理解題的解題方法和技巧

做閱讀理解題,根據實際情況,對不同的題型可用不同的方法。一般情況下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1 事實細節題
這類選擇題相對容易些,它主要是考查學生對文章事實和細節的理解和把握。對於這些選擇題,考生要先在題目中找到關鍵詞,然後以此為線索,運用查讀的方法對文中的細節進行具體的理解。

2 猜測詞義題
這類題主要考查學生根據上下文對某些單詞或短語的意思進行推測的能力。這些單詞或短語往往是考生不熟悉的。對於這種題採用“代人法”十分有效,即將供選選項逐一代替畫線部分的單詞或短語,看一看哪個選項更恰當,那個選項就是正確答案。

3 句子理解題
這類題考查考生對文章中個別句子的正確理解,往往要求考生準確理解一些有關聯的句子之間的邏輯關係。如:前因後果、行為動機、概括或舉例說明、比較、條件等,比較幾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

4 主旨大意題
這類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整篇文章或其中某一個段落大意的理解。解答這類題目時,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快速瀏覽,找出每個段落的主題句,因為主題句概括了每一段的主題思想,它一般出現在段落或文章的開頭,有時也在段中或段尾。通讀全段或全文後,利用所給的選項進行反推也比較有效。因為這個大意考生不必自己概括,所給的選項中有一個是正確的。考生可結合主題句運用排除法進行判斷,再作出選擇。

5 推理判斷題
這類題目是要求考生根據所讀材料進行一定的推理、判斷和引申,領會作者的觀點、意圖和態度。這就要求考生依據文章所提供的事實,透過表面的文字資訊去推理文章內在的深層含義。解答這類題既可以從已知推出未知,也可以根據所給選項進行反推。

6 資料演算題
這類題要求考生能就文章提供的資料及其相關的資訊推算所需資訊。解答這類題不要孤立地看待數字資訊,而要理順它與其他資訊之間的關係,然後進行演算。

7 識(讀)圖題
這類題考查考生對圖形、地圖、插圖或圖表等形象化的表達資訊方式的識別能力。解答這類題目時,首先將文中的資訊與圖形資訊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分析、理解和驗證,重點把握好文中方位介詞及有關資訊詞,還要注意比較選項中提供的各種圖形的異同,並從中捕獲有效資訊。
總之,對於閱讀理解題的解答,要加強日常閱讀練習,多讀一些適合自己實際水平的英語短文,聚沙成塔,積少成多。大量的閱讀不僅能增加和鞏固自己的詞彙量,增強語感,而且能擴大知識面,這樣做題時才會得心應手。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