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小學遊記作文講評課更為精彩?

Tags: 作文, 學生, 遊記,

如果教師把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直接告訴學生,學生印象不深刻,而且課堂氣氛容易沉悶,教師唾沫橫飛,學生昏昏欲睡,違背了“兩活”課堂“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活動充分”的宗旨。筆者從學生的習作中找到了同題材的好中差三篇作文,讓學生評價他們的優缺點。選擇同題材的習作有很多好處:同樣的內容,哪些可以寫,哪些該詳寫,一目瞭然,可以讓學生直觀地看出詳略該如何處理;同樣的題材,還可以讓學生直觀地分辨出文章的優劣。本來想讓學生在課堂上仔細閱讀後進行簡單評價,找出優缺點。因時間有限,就改成讓學生在預習導學中預先寫好,在課堂上反饋。

1.遊記作文講評課方法的選擇

作文評講課不能教師一味的評講,更要突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評和改,讓學生評自己的文章,改自己的文章,化被動為主動。

學生對照著遊記寫作要求分析出了三篇文章的優劣,指出了不足。學生在評三篇同題材的水平不同的文章時,思維活躍,發言踴躍,收穫超越以往。

我們 針對小學遊記作文出現的最大問題描寫不夠生動,沒有寫出真情實感的問題,課堂上進行了針對性訓練。教師選擇了三篇名家作品,有本單元的柳宗元的《小石潭記》,以前學過的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濟南的冬天》,讓學生從中找出景物描寫的具體方法(包括修辭)。這三篇文章都是學生們會背誦的、比較熟悉文章。在學生分析的基礎上歸納了幾種常用的方法,要求學生採用其中的一兩種方法修改自己作文中寫景不夠生動的片段。《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通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修改是寫作的延續,是寫作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從本質上說,修改也是一種寫作,而且是一種高階寫作,它“力求用盡可能完美的形式表現構思的成果”,從而寫出優秀的作品。只有懂得修改文章的人,才算是會寫文章的人。大概10分鐘左右的時間,學生修改好,然後小組交流,讓每個學生都充分活動起來,評判修改的結果。小組評出最優秀的作文在全班交流,再讓學生分析優劣得失。大部分學生通過同題修改都能發現自己的優缺點,知道應該如何使寫景更生動。

2.遊記作文講評課講究互動寫作,共嘗甘苦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不會作文,最簡單的原因就是教師本身不會寫作文,學生從來沒聽到過教師自己議論寫作文的切身體會。”葉聖陶先生也語重心長地說:“教師下水確實是個切要的要求。”“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寫下水文是上好作文講評課的有效途徑。用好這一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水文”有如下三個作用:一是有效定點的作用。教師通過設身處地寫“下水文”,可以真實地瞭解這篇作文的重點和難點,這樣就可以在講評時結合自己寫“下水文”時碰到的問題,以確定學生最需要“扶一把”的地方,使講評圍繞側重點“中心開花”。二是示範比照作用。為學生自評、互改提供參考和標準。

總結

作文講評課該如何上?筆者覺得作文講評課要完成“兩項任務”。一方面教師對學生作文作出總體評價,讓學生懂得本次作文的得失;另一方面要讓學生成為講評課的主體,讓每一位學生在活動中學會發現並得到提升,完成對自我的超越。“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把學生“習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和學生自己習作中的“個別問題”進行分析、修改。

學生學到了使文章靈動活潑的有效方法,從教師的下水範文中與教師進行深層次情感共鳴,達到相互理解的效果。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