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Tags: 兒童, 戰爭, 和平,

20.《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教學要求:1、認識6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整首詩。2.通過想象畫面,體會字裡行間所蘊含著的感情,感悟作者對於戰爭的控訴、對於和平的期盼和對於戰火中的孩子的憐惜。3、瞭解詩的結構,初步懂得詩歌的表現手法。

教學重難點:1、初步懂得詩歌的表現手法。2、讀出詩歌的節奏和韻律。課前準備:收集世界上目前仍處於戰火中的兒童的圖片和文字資料。課時:一課時

一、品讀詩文,享受春天1.齊讀課題2.導引:同學們,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百花盛開,陽光明媚,這時候,你最想去做些什麼事情? 生答 ……

3、共同欣賞《享受春天》

師:我們正享受著春天帶給我們的溫暖,帶給我們的快樂!今天老師先送給大家一首小詩。詩的題目叫:《享受春天》    出示: 享受春天        蔚藍色的大海,              是海鷗的樂園;              金黃色的沙漠,              是蜥蜴和甲蟲的天下;              藍得發黑的夜空,              屬於星星和月亮;              綠茵茵的草地,              滾動著歡樂的足球;              我們在鮮花中讀書              我們享受春天……4、自己小聲讀這首小詩,你有什麼感受?從哪些詞感受到美麗、快樂、幸福?

交流:學生描述眼前的景色之後,讀相應的句子,並指導朗讀。

美:蔚藍色金黃色綠茵茵---擴詞:描繪顏色的詞----這就是大自然的美麗色彩,五彩繽紛。

歡樂;從哪些詞中體會到的?樂園?鳥的天堂(1)——想象海鷗在大海上如何自由地飛翔?(2)大海還會是誰的樂園?(魚群,孩子們……)

(3)自由:蜥蜴和甲蟲的天下 體會“天下”主人

(4)藍得發黑的夜空,屬於星星和月亮,(1)你看到的是怎樣的畫面?星星和月亮在夜空中幹什麼?(2)指導朗讀:讀出安靜、和諧的感覺(5)草地,滾動著歡樂的足球引導:在綠茵茵的草地上,你還想幹什麼?5、指導朗讀:生活在這樣美麗和平安靜的地球上,我們就好像生活在美好的春天裡,能夠天天享受著春天,是多麼的幸福啊!

6、齊讀小詩 讀出幸福、讀出快樂的感受

7.小結:這就是春天,我們享受春天。帶著這種感受再讀題目,老師聽出了你們的聲音中充滿了幸福和快樂,帶著不同的心情讀,就有不同的味道。

二 感受戰爭環境下的痛苦與災難 1、過渡質疑:然而此時此刻,在世界上還有許多國家的孩子,他們生活在隆隆的戰火中,不能像我們一樣享受春天帶來幸福和快樂,這究竟是為什麼?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走進他們的世界,找一找答案。

出示昨天的自學要求:(1)生字關:會讀生字、生詞,理解詞語意思。

(2)課文關: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歌。

(3)問題關:是誰不能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他們為什麼不能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這究竟是為什麼”表達了怎樣的情感?交流:

(1)課件出示詞語:兩組,你發現這兩組詞有什麼特點?綠茵茵格式的擴詞 解釋意思(2)把生詞送回課文,過課文關,找一個小組檢查朗讀課文情況 讀通了課文才能解決問題

(3)是誰不能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戰火中的孩子們)為什麼他們不能?(因為戰爭)是戰爭破壞了這一切,用波浪線畫出戰爭造成的破壞,用橫線畫出本來的景象。交流,同桌分工讀一讀,有什麼感受?男女生對比讀,大自然本來應該的景色,和戰爭造成的破壞,作者是怎樣連線起來的?轉折------可是用了什麼方法?進行對比,對比手法更突出了戰爭造成的破壞。

(4)、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四小節有什麼共同點?(結構相同:先描寫?再與現實中的?最後每一小節都有一句“這究竟是為什麼”這樣對稱整齊,讀起來也琅琅上口。詩歌的特點。)

激情:是誰發出這樣的呼聲?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引入作者資料:1990年的8月爆發了震驚世界的海灣戰爭,詩人高洪波親眼目睹了在戰火中一雙雙充滿恐懼和渴望的眼睛,內心極不平靜,於是提筆寫下了這首詩。“這究竟是為什麼?”反覆出現了四次。這句話包含著詩人怎樣的感情?

疑問、不明白,憤怒,憤慨。把你的理解用朗讀來表現吧。同一句話反覆出現,把作者的疑問、抗議、憤慨表達的淋漓盡致。讀出來!!語氣一次比一次強烈

師小結:是戰爭破壞了美好的環境,是戰爭讓人們不能享受春天。齊讀。讀出情感的變化。

4.擴充套件,補充課外知識

(1)直面數據:戰爭造成的災難遠遠不止這些, 請大家看下面一組資料:課件出示:在過去10年裡,200多萬兒童在戰爭中被殺死,600萬兒童受傷,100萬兒童成為孤兒。伊拉克每個月約有5000名兒童死亡,是世界上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每8名兒童中就有1名以上在5歲前夭折。87個國家的兒童生活在6000萬枚地雷的陰影中。每年陸續有1萬名兒童成為地雷的受害者。阿富汗,每四個孩子中就有一個不到週歲生日就死去;每5名兒童中就有3名在戰亂中失去了一位親人;在阿富汗境內仍有1000萬顆地雷,而被地雷炸死者中34%是兒童。師:看著這些鮮紅的資料,有沒有刺痛你的眼睛?你想說什麼?(2).戰爭中沒有幸福,沒有歡笑,有的只是災難和死亡。我們繼續來看——課件出示圖片。邊看邊解說:難民營中的孤兒那一雙雙眼睛,充滿了希望,充滿了祈盼,他們在希望什麼? 祈盼什麼?

三、昇華情感,祈盼和平1、生讀最後一小節。

戰火中的孩子希望什麼、祈盼什麼?“一張課桌、一間教室”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和平環境裡少年兒童來說是一個多麼簡單的要求,可是“戰火中的孩子們”竟然要用“祈盼”,這都是因為——沒有和平,這些都是空想。是因為他們處在戰爭中,他們享受不到春天,享受春天就是享受和平。……省略了什麼?讓我們為戰火中的孩子來祈盼吧—

齊讀一小節,這是咱們四2班孩子的呼聲,也是全世界善良人們的呼聲,愛好和平的人們的呼聲。

帶著這種心情,再讀題目:你們的聲音中充滿著希望,充滿了祈盼

四、享受春天,深知責任1986年9月25日,世界各國兒童代表共聚美國紐約,共同簽定了《兒童和平條約》,這條約表達世界兒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願,是全世界兒童共同的心聲。請打開了98頁閱讀連結:《兒童和平條約》自由讀,齊讀1234小節小結:這就是我們想要的春天,這就是我們祈盼的春天,這就是我們呼喚的春天。希望全世界的人們都能和我們一樣——齊讀:享受春天,享受和平!

齊讀課文還著的希望和祈盼,再次通讀課文

詩人高洪波用詩歌表達了對戰爭的憤慨,對和平的嚮往,引起了我們強烈的共鳴。你能像他那樣寫一寫嗎?小練筆:讀1-4節舉例( ),本來是( ),可是( ),這究竟是為什麼?  板書設計: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有潔白的教室      世界和平的期盼  平穩的課桌               鮮花中讀書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