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大多是急性盆腔炎遷延而來,大多患者都有人流史、藥流史或宮腔操作史。據有關資料統計有五分之一的患者毫無臨床症狀,有症狀的患者多是出現低熱、腹痛、白帶異常,勞累、性/交及月經前後加劇,月經失調、不/孕、可有下腹包塊及區域性壓迫刺激症狀。一旦檢查出有慢性盆腔炎,最要緊的就是治療。
方法/步驟
目前慢性盆腔炎治療方法有針刺+理療+中藥保留灌腸方法治療慢性盆腔炎、使用抗生素靜脈滴注療+盆腔灌注法治療慢性盆腔炎、服用婦炎丸等治療慢性盆腔炎。
針刺+理療+中藥保留灌腸方法中,灌腸多是用注射器輕輕插入肛門,將藥液緩慢注入結腸。雖然能區域性患者患者不適的症狀,但是其有一定的弊端,灌腸法不易掌握速度,外溢明顯,藥液在腸道保留時間短,從而影響藥液的充分吸收及療效,且肛管短粗,對肛門腸道刺激較大。患者常有腹脹,便意感強,而出現中斷灌腸不能完成治療,效果不穩定;而抗生素靜脈滴注療+盆腔灌注法中,長時間的使用抗生素,容易導致菌群失調,致使宿主的抵抗力下降,使得後 期的治療難度加大。
中醫裡面並沒有盆腔炎病名的記載,但根據其臨床表現,可概況於“帶下病”、“婦女腹痛”、“症瘕”、“下焦溼熱”、“不/孕”等疾病之中。盆腔居於下焦,為胞宮胞脈的居所,胞宮生理上內通外達,是經血排出和胎兒娩出的通道,若是經期或產後不注意衛生,就容易導致寒、溼、熱、毒之邪,乘虛而入與餘血博結,致使溼氣不得化,熱氣不得清,氣血不得通,故而出現腹痛、帶下病、不/孕等等。因此,治療本病的關鍵就是“活血化瘀、清熱解 毒、利尿通淋”
注意事項
溫馨提醒:中醫中藥活血化瘀藥能改善血液迴圈,使得增生的組織鬆散消散,這樣藥物才能達到病灶發揮作用;另一方面,清熱解毒藥能消炎滅毒,杜絕一切病原體入侵;最後配合利尿通淋藥排洩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