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頭顧問的收入到底有多高??

有相當部分入行的新人對獵頭行業的收入有過高的期望,以為工作兩年就可以拿到年薪幾十萬,但往往現實很骨感。入職第一年往往是一個適應學習的過程,一般情況下會在三個月試用期內出單,但是也有不少人是在入職半年的時候才出單,這個過程非常煎熬。也就意味著,如果你半年才出單,那第一年很可能只能拿底薪了。

方法/步驟

【你的收入取決於很多因素】:

1.所在公司的性質:內資,外資?

2.公司業務模式:RPO?規模招聘?高階獵頭業務?

3.業績提成政策:各個公司差異非常大

4.整體經濟形勢:獵頭行業也是經濟形勢的晴雨表,經濟形勢較差的時候,甲方公司招聘預算銳減,自然也就沒有獵頭公司的生意機會了。

【收入與行業相關性】

1.收入與行業關係比較大:相對而言,越是外資客戶比較多的,行業員工平均工資較高的。行業發展迅速招聘需求旺盛的行業,應該是獵頭比較青睞的行業。當然,大家都盯著這種行業,所以這些行業的獵頭競爭非常激烈。

但是最近幾年行情大變,IT和地產行業是外資介入相對較少的行業,基本上都是本土客戶。外企客戶反而有點單薄起來。兩年前的地產行業,只要是個顧問,就能完成任務。現在地產行業大勢已去,多數獵頭也都轉了行業。

甚至個別專注地產的公司整體轉到其他行業。行業一直都是動態發展的。選擇行業,最好不要逆勢而為。比如,我所在的製造業,最近兩年行業發展疲憊不堪,市場人才供過於求,甚至個別行業大面積裁員,很難有更大機會。最好選擇風口上的行業,需求旺盛,且人才供不應求。

2.適合女性獵頭的行業:那肯定是快消零售行業,我進入獵頭這行的時候的上司就是做了數年的快消行業(尤其是奢侈品)。當然,不同行業的獵頭顧問,會兼具這個行業特有的特質。所以快消行業的人尤其是奢侈品快消行業的獵頭顧問一般比較fashion一些,會跟自己所focus的行業match一些。

【關於市場盈利水平】

傳統行業生產規模越大,邊際成本越低,相應盈利越客觀,獵頭行業恰恰相反。越是大的外資公司,人員規模越大,人工成本越高。

看看那些TOP外資公司的財報,盈利水平只有2%-9%。這個盈利水平都不如絕大部分傳統制造業的盈利水平高。越是幾十人的規模,focus在1-2個行業的“小而美”公司,盈利水平越高。市場平均盈利水平應該可以保持在20%-30%的水平。

為什麼?

①越是TOP公司,越要付出更高的salary吸引高素質的員工,人工成本是獵頭公司最核心的成本。但是單產卻並非正比增長的。

②獵頭公司擴張途中,最大的痛點就是管理。越擴張人員流動越大,單產走下坡路,管理成本更高,相應的盈利水平肯定越低。20%-30%的盈利能力,根本就不像外行人想象的那麼高的盈利水平。當然,因為這個行業國內極少有公司完全公開自己的財務資料(科銳國際已上市,有公開資料)。所以,以上盈利資料僅供參考。

【選擇一家公司可以從以下維度考慮】

1.規模:如果純獵頭業務,人員規模一般不大;如果公司規模超過100人,要麼是開始做RPO,要麼就是鬍子眉毛一把抓。這個行業沒有規模效應。

2.瞭解這家公司的客戶結構:是Fortune 500為主,還是摻雜內資?你為什麼樣的客戶服務,也決定了以後你的行業地位;

3.瞭解你的直屬上司/顧問:這個行業屬於傳幫帶,所以你的未來發展取決於你入行的第一個上司。你需要站在一個行業精英的肩膀上,才能看得遠;

4.公司品牌、公司資料及系統、KPI及業績政策等;

【入行,選公司該選什麼樣的公司】

根據公司知名度來選擇獵頭公司,會有失偏頗。獵頭行業與實體企業完全不同。而且,有時候恰恰是越是出名的獵頭公司,越是爛。

行業出名的公司,基本上有兩類:

1.一類是行業真正的翹楚,最早的創業者,在聊到獵頭行業時,這些公司是永遠不能繞過去的。

2.公司人員規模擴充迅猛,流動性非常大。比如某翰,全國有一千多個員工,流動性非常之大,行業裡有不少人都是從這家公司出來的,可想而知這些員工為自己的上個東家都做了哪些口碑傳播啊。市場上有些規模不大的公司,品牌知名度都在客戶那邊,同行不太瞭解,都是悶著頭掙錢的公司。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