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的中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經成為國家戰略,由此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創業型企業。從我們接收的諮詢業務來看,許多創業型企業採用股權激勵的方式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留住優秀員工。股權激勵作為一種長期的激勵方式,是通過有條件地給予激勵物件部分股東權益,使其與企業成為利益共同體,從而幫助企業更好地留住核心人才,推動企業的發展。然而,其實並不是每個企業都適合採用股權激勵的方式,即使是可以採用股權激勵的企業,也不是在每個發展階段都適合。另外,企業在採用股權激勵的時候,往往會結合多種形式。許多人力資源管理從業者對股權激勵還比較陌生,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形式。
方式方法
業績股票
業績股票是在中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機制中用得最多的一種模式。它是指公司根據被激勵者的業績水平,以普通股作為長期激勵形式支付給經營者。通常,公司在年初確定業績目標,如果激勵物件在年末時達到預定目標,則公司授予其一定數量的股票或提取一定的獎勵基金購買公司股票。業績股票的流通變現通常有時間和數量限制。
業績單位
業績單位是指業績股票的改進,和業績股票相比,業績單位減少了股價的影響。業績單位支付的是現金,而且是按考核期期初市盈率計算的股價折算的現金。高層管理人員的收入是現金或者是市值等於現金的股票,除了有期初市盈率影響的痕跡外,不再受到股價的其他影響。
虛擬股票
虛擬股票是指公司授予激勵物件一種虛擬的股票,激勵物件可以據此享受一定數量的分紅權和股價升值收益,此時的收入即未來股價與當前股價的差價,但沒有所有權,沒有表決權,不能轉讓和出售,在離開企業時自動失效。虛擬股票的好處是不影響公司的總資本和所有權結構,並且被激勵者即使在遇到證券市場失效時,只要公司效益好,仍可通過分紅分享到利潤。壞處是兌現時現金支出壓力大,特別是在公司股票升值幅度較大時。
股票增值權
是指公司授予激勵物件的一種權利,激勵物件可以在規定時間內獲得規定數量及一定比例的股票股價上升所帶來的收益,但不擁有這些股票的所有權,也不擁有表決權、配股權。激勵物件不用為行權付出現金,行權後獲得現金或等值的公司股票。
按照合同的具體規定,股票增值權的實現可以是全額兌現,也可以是部分兌現。另外,股票增值權的實施可以是用現金實施,也可以摺合成股票來加以實施,還可以是現金和股票形式的組合。
股票增值權經常在三個條件下使用:第一個是股票激勵計劃可得股票數額有限;第二個是股票期權或股票贈予導致的股權稀釋太大;第三個是封閉公司,沒有股票給員工。
股票期權
股票期權是一種合約,期權合約的賣方(也稱立權人)通過收取權利金,將執行或不執行該項期權合約的選擇權讓渡給期權合約的買方(也稱持權人),持權人將根據約定價格和股票市場價格的差異情況,決定執行或放棄該期權合約。股票期權只是一種權利,而非義務,持有者在股票價格低於“行權價”時可以放棄這種權利,因而對股票期權持有者沒有風險。股票期權的行權也有時間和數量限制,且需激勵物件自已為行權支出現金。
經營者持股
經營者持股是指管理層持有一定數量的本公司股票並進行一定期限的鎖定。激勵物件得到公司股票的途徑可以是公司無償贈予、由公司補貼被激勵者購買或激勵物件自行出資購買等。激勵物件在擁有公司股票後,擁有相應的表決權和分配權,承擔公司虧損和股票降價的風險,和企業成為利益共同體。
員工持股
員工持股是指由公司內部員工個人出資認購本公司部分股份,並委託公司進行集中管理的產權組織形式。員工持股制度為企業員工參與企業所有權分配提供了制度條件,持有者真正體現了勞動者和所有者的雙重身份。其核心在於通過員工持股運營,將員工利益與企業前途緊緊聯絡在一起,形成一種按勞分配與按資分配相結合的新型利益制衡機制。同時,員工持股後便承擔了一定的投資風險,這就有助於喚起員工的風險意識,激發員工的長期投資行為。
限制性股票
限制性股票是指事先授予激勵物件一定數量的公司股票,但對股票的來源、拋售等有一些特殊限制,一般只有當激勵物件完成特定目標(如扭虧為盈)後,激勵物件才可拋售限制性股票並從中獲益。
延期支付
延期支付是指公司為激勵物件設計一些薪酬收入計劃,其中有一部分屬於股權激勵收入,股權激勵收入不在當年發放,而是按公司股票公平市價折算成股票數量,在一定期限後,以公司股票形式或根據屆時股票市值以現金方式支付給激勵物件。
管理層/員工收購
管理層/員工收購是指公司管理層或全體員工利用槓桿融資購買本公司的股份,成為公司股東,與其他股東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從而改變公司的股權結構、控制權結構和資產結構,實現持股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