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拉松要怎麼訓練?

馬拉松已經成為一項全民運動了,並且業餘和專業的馬拉松選手都可以參加馬拉松,只不過,業餘的跑者參加馬拉松之前要進行一定的訓練,這樣在馬拉松比賽的時候才能遊刃有餘。那麼跑馬拉松要怎麼訓練?馬拉松訓練要經過強度訓練,配速訓練等等,詳細的還是請看下面介紹吧。

工具/原料

跑鞋,壓縮衣,跑步記錄軟體,速乾衣

跑馬拉松要怎麼訓練

耐力訓練:有兩種形式,一是心血管耐力練習。

①定時跑( 60'-120')小強度;

②勻速跑(30'-"-50')中等強度;

③越野跑(定時、定距、勻速、變速);中等強度以上;

④計時跑(反覆跑、間歇跑),大強度。二是肌肉耐力練習,一般人對耐力有誤解,認為鍛鍊肌肉耐力與心血管耐力毫不相干,因而忽視肌肉力量素質訓練,其實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我們通過力量迴圈練習六個內容,進行6 --8組,時間為50'".60',心率控制在150次/分,提高了肌肉耐力,同時也增強了心血管系統的機能,使訓練內容多樣化,這樣訓練興趣高,收效大。

跑馬拉松要怎麼訓練

速度訓練:業餘馬拉松運動員長時間奔跑能力較強,而5000米和1000米的水平卻不高,因此,對速度訓練必須予以足夠的重視,妥善安排。我們採用如下訓練方法:

①快速長跑:15' -35';

②無氧訓練:間歇跑10-12X (400 m-1100 m):節奏跑(400-1200 m) X 6一8,也可以從2000 -1600 -1400-1200-800 -400米中間休息3到4分,也可作8 X1000 m反覆跑,組間休息6'-8';

③專項力量訓練:上坡跑、抗阻力跑等,坡度不太陡,能保持跑的正確姿勢,沒有長的坡度(200 m以上),就多跑幾次短跑,跑時注意向前性,保持正常步幅。坡度訓練可一直繼續到比賽前三週,接近比賽前三週上坡跑可由200-250米縮短到60-80米,長坡放鬆跑,縮短距離後要加快,接近短跑速度,反覆進行,如3-5次x2組,組間休息1',經過一個階段的練習後便可跑10次x2組,組間休息3'。賽前三週,每週這樣訓練一次,就會覺得體力充沛,達到良好的競技狀態,投入比賽。

跑馬拉松要怎麼訓練

柔韌性練習:跑者平時訓練,由於時間不充足,思想又不重視,經常不做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性體操。多數人柔韌性很差,體前屈只能手指觸地.柔韌性對途中跑動作是否能舒展,步幅是否開闊都起了重要的作用。直接舒展起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跑的速度.因此,要求跑步者每天在準備活動中做一些正壓腿、正踢腿、前後左右劈腿和其它柔韌性練習,時間約15'。途中跑時步幅才有舒展感,消除了步子拉不開的現象,也可避免肌肉拉傷。

跑馬拉松要怎麼訓練

運動量要大、中,小相結合:我們採用週期節奏,每月四周一迴圈:第一、二週(大)耐力周,突出量,以完成數量為主,第三週(中)專項周,保持一定量(相當前周的3/4 ),提高一下強度,第四周(小)身體訓練周,放鬆調整。

大訓練量訓練,一週安排2-3次,強度訓練每週以兩次為宜。周訓練次數8-10次為宜。這樣,由於平時練習課次少,週期也不長,不會造成對機體的不良影響。實踐證明,周訓練量夏訓:男120-180km;女90-130km為宜。馬拉松比賽,全年不得超過兩次。

馬拉松訓練裝備很重要

除了訓練之外,跑步的裝備也很重要。裝備裡最重要的是合適的鞋這不需要多說,關於鞋的挑選也有很多文章介紹。除了鞋之外我覺得還有一樣重要的裝備就是跑步記錄軟體【喲哈運動圈】,這也是跑者實施計劃的基礎,很多的跑者會通過跑步軟體來記錄自己每天跑步的資料,然後再根據實際的情況調整計劃。

跑馬拉松要怎麼訓練

注意事項

馬拉松專案主要是以耐力為基礎,同時相應發展速度、力量、協調、柔韌和靈敏等素質。在一定的有氧代謝訓練基礎上,加強專項耐力訓練,逐步提高成績。

還有有的跑者會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12周訓練計劃,11周訓練計劃,這些訓練計劃都得從耐力、速度為出發點,每天逐一進行。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