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交易心得分享2?

2:8規律是大家熟悉的規律,它告訴我們無論在長期交易中還是短期交易中,輸家總是大多數,贏家總是極少數。在市場極端情況下輸贏家的比例可以上升到9:1或者更高。在市場總體走好的情況下輸贏之比接近7:3。統計表明,即便所謂大牛市中,輸贏家的比例依然高達8:2。這表明,牛和熊市不能改變對交易技術缺失的人的失敗命運。

有一種謬論告訴我們心態是決定交易成敗的關鍵。這種說法是輸家檢討自己的失敗後的所謂“總結”,他的潛臺詞是:“其實我的水平很高,就是我的心態不好”。推卸責任是人性使然,所以,政體建構中人們強調監督和制衡機制,企業管理中需要有外部的第3方審計和內部的制監管。對於交易人而言,決策、執行、監督都是一個人的事情,你對失敗責任的推卸,沒有人會跳出來警告你告訴你這樣做不對,因此,相對企業而言個人交易具有先天的劣勢。

在這個例子中,不反對心態對交易的重要性,但是一個人的良好心態是怎麼形成的?是天生就來的嗎?顯然不是。我們知道沒有誰可以生而知之,良好的交易心態不是每天高喊幾句誰誰誰的語錄就可以形成的,它需要我們事前的訓練和長期的交易實踐。在大多數交易者中,事前的訓練幾乎沒有,這樣的後果是:在可能的贏利到來之前已經把自己的最為稀缺的兩樣資源消耗殆盡,這兩樣資源就是:金錢、信心。如果你成為了這樣的一個人,那麼,你最好的選擇是退出市場,重新學習。學習是必須存在的,否則,你不要指望你會有良好的心態。良好的心態來自於事前的準備和實踐中的持續的勝利。規則的運用,信心的增加,是良好心態的前提,如果是一進場就遭遇連續虧損,誰的心態也不會好到哪去。

那麼,是什麼使大多數人在交易中失敗呢?關鍵點在於,這些人不懂得交易規則,我說的不是交易所的買賣規則,而是說這些朋友不懂得交易的贏利規則。在他們的眼裡,規則是不可靠的,是會經常出現意外的。例如很多人交易虧損了,他們不選擇砍倉,而選擇被套。我問他們錯了為什麼不砍倉?他們通常的回答是:萬一我砍了又漲上去呢?但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朋友的持倉會一虧再虧。在這些人眼裡沒有可以遵循的規則,不知道什麼是規則,在行情中追漲殺跌,最後滿身是傷。

贏家心態:
贏家的行為模式是遵從於他的交易體系,這個體系至少包括3個體系:買入訊號體系,賣出訊號體系,糾錯體系。這個體系在過去的交易中已經證明了是有效的,穩定的。所以贏家們在大多數情況下,不會懷疑自己的體系,這也是為什麼贏家總是固執的,總是堅持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總是不理會外在的訊息而只相信自己的判斷。這種堅持在什麼情況下會出現變化?市場證明他出現了錯誤的時候,證明他的體系出現了錯誤的時候,證明他的體系已經不能再靈敏的隨市場而動的時候,這個時候,他會修正他的體系。步步為營,一個完整的體系。

在贏家的眼裡牛市和熊市並不重要,這就象一個以土地為生的農民,他不在乎豐收和歉收,因為無論是豐收還是歉收他都要春耕秋收,這是他的宿命和天職。贏家的宿命也是如此。贏家不會放棄熊市中的贏利機會,當然也不會對牛市失之敏感,否則還談得上什麼贏家呢?

我們通過贏家和輸家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的比較,就會讓問題更清楚了。

方法/步驟

51.空頭市場中,統計報告先擺一邊: 在空頭市場中,必須能忽視所有的統計數字,而專注於市場的走勢,要了解即將發表的數字所反映的是過去的事,而非將要發生的事,未來將要發表的數字,是目前和近期內所產生的結果。 52.市場能給多少,就是那麼多,不要抱持不切實際的期望: 有些操作者總是希望賺盡市場中的每一分錢;企圖在市場中拮取最後一滴利潤,所耗費的時間與精神並不值得;把一條魚分成三部份:魚頭、魚體、魚尾,其中最大的部份是魚體;操作者只要想辦法吃到魚肉就好了,魚頭、魚尾留給人家吃。 53.不要對賠錢的合約戀戀不捨: 不要持續保有賠錢合約兩天或三天以上,也不要讓它拖過一個週末。這是某位成功期貨交易者用以強迫自己自律的一個法則。“賣掉賠錢的合約”聽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即使買賣老手亦有同感。”他說:所以我要自己切實遵守,不允許有例外情形發生。這樣盲目服從這條規則,兩年下來,我省了幾筆大賠的錢。 54.利用股價指數期貨避險時,以值為主要的參考依據: 所謂β值為評估證券風險大小的指標,也就是和整個股市報酬率的相關程度。舉例而言,假設股價指數向上變動1﹪,某支股票向上走高1.2﹪,則此股票的β值為1.2,依此類推;β值可作為避險比率的依據。 55.從小數目開始: 先以紙上模擬作業測試交易能力,然後開始做小額買賣,漲跌幅度較小的商品。新手最好先多學習些買賣技術,再去接觸漲跌幅度大的商品

56.不要在交易過程中,任意改變原先的決定: 一旦決定買賣的基本方向,就不要整天讓行情的漲跌混亂你的交易計劃。根據買賣當天的價格變動或訊息來做決定,往往會遭殃。成功的期貨交易者說,他們寧可在開市以前先確定基本看法,在不受市場行情干擾下做好決定,然後在適時下單。在買賣當天若完全改變當初的基本看法,就會把自己誤導,而且即使小有斬獲,也得支付手續費。 57.不要盲目地跟隨群眾所認同的: 成功的交易者喜歡有一個自由呼吸的空間,當大家爭相買入的時候,他們卻找理由賣出。根據歷史,群眾總是走向錯誤。當成功的交易者所持有的合約跟一般大眾,尤其是那些小買家相同時,他會感到不適。當大部份顧問公司建議買入的時候,成功的交易者會按兵不動,或者拋售期貨合約。有些顧問公司對市場行情所做的判斷,是參考許多顧問公司的意見之後決定的。如果分析中有85%看漲,這就暗示了過於樂觀的行情。 58.不要受其它人的意見所影響: 在買賣當中,不要被別人的意見所左右,不然你會一直改變心意。一旦對市場動向有了基本看法,就不能讓自己輕易受影響。總有一些人給你一些似乎合理的意見,讓你轉換合約的方向。如果你聽了這些外在的意見,將會誘使你改變心意,到頭來你會發現,能使你獲利更多的,竟是你自己原來的看法。 59.市況不明時,先在場外觀望: 不要覺得自己必須每天進行交易,或持有合約,新手常會禁不住天天進行交易或持有合約,而這是一種費錢的傾向。成功的交易者會培養耐性和自律功夫,等待較佳的機會下單。當他們對持有合約感到不安時,會減少合約,不然則平倉了結。 60.口數多時,分批進場: 如因要多投資10口合約,可以將它分成四次買進,以便在全部買進前,看看市場走勢是否對你有利。成功的交易者仗用這個基本法則和許多技術上的訊號指引他們買賣。但最重要的:是觀察市場走向。那些年輕百萬富翁們,喜歡等待市場證明原先所持有的合約是對的,然後才會投入全額資金

61.儘量減低損失: 當市場的走勢對你不利時,就要承認錯誤,平倉了結!買賣中有50%的賺賠,而你儘早把虧損的合約平倉,繼續持有賺錢的合約,那你就會成功,有些成功的交易者,他們在買賣中只有三或四次賺錢,但基於他們的自律功夫,或運用停損單,他們在大賠之前早已脫身,新手最普遍的失敗就是:“沒有認錯的能力”。要克服“逗留市場,希望市場走勢轉為對自已有利”這項誘惑,須得受過很多的教訓才辦得到的。 62.不要太在意正常的季節性走向: 雖然玉米價格總在秋天下跌,但成功的交易者不會讓那種季節性的趨勢影響他的買賣。“太多人想要在季節走向上博博運氣,所以找個地方,做相反的事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63.避免自己判斷高低價: 當你相信市場已經漲到最頂,或跌到最底了,而採取與市場走勢相反的步調,那你的買賣就很危險了。成功的交易者認為,這可能是學費很昂貴的一課。他們寧願讓市場價格自由行動。 64.平倉後,不要任意反向操作: 當你持有一賠錢的合約,而你決定把它平倉,不要做180度逆轉的事。例如:當你作多頭,但市場走向卻與你相反時,先出場觀望一段時間,再決定是否反作空頭。因為如果你逆轉自己的合約,可能會受到很大的打擊-市價走低,你的損失可能減少;若市價再走高時,你會損失更多。 65.不要斤斤計較: 如果你要買進商品,請勿存著討價還價的心理,以低於市價2點下單。那些存心從市場榨出額外小錢的人,往往眼睜睜的看市場走勢趨近他的目標,然後又滑開了。所以,為了多賺五分錢,他們往往賠掉十塊錢,當你覺得操作時機已到,就勇敢做它,不應計較。

66.不要盲從專家的意見: 期貨市場非漲即跌,可說是隻有贏家與輸家,而沒有專家,對專家的意見可以參考,而不要盲從。 67.牢記操作的三要素——“財力、膽識及耐性”: 要操作一定得先有錢,亦即是財力,評估你可以輸得起的錢來投入,以免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負擔;自己所研判的行情到來時,必須有勇氣進場,才不會錯失行情;最後,很重要的一點,必須有耐性,在行情未完全符合自己的操作準則之前,切忌冒然進場,發揮你最大的耐性等待行情的發動。 68.操作不要多,重要的是操作正確: 必須瞭解自己的資金有多少,千萬不要以有限的資金,建立過大的部位,形成擊敗自已的敵人。 69.確認操作的目標,不要讓情緒成為學習的障礙: 在市場中操作可以採取許多方法使自己更成功,但千萬不要走進岔路,多數的岔路對操作影響不大,但總有一條會讓你陷入萬劫不復,走進岔路通常是錯誤的第一步,進而觸動不佳的情緒,影響了操作應有的客觀,純粹為操作而操作。冷靜下來,確認你的目標──賺錢,而非操作。把操作當成目標,反而失去了操作的真締。 70.成功操作者的共同法寶-停損: 任何一筆交易進場前都須明確地瞭解風險所在,並實際設定一停損價位,行情到達停損價位時須確實執行,切忌一再拖延。 71.人都會犯錯,但不要犯同樣的錯: 多數操作者在市場中總是做出錯誤的事,並且一犯再犯,最大的代價就是賠了很多錢。減少在市場中重複犯錯的次數,你的操作會愈來愈成功。一個成功的操作者說:“我之所以能在市場中賺錢,並非我做對了什麼,而是我比一般人少做錯了很多。” 72.試問自己,在操作上或投資上,想要達成什麼目標? 找出一種適合自己的方法,想盡辦法強化此方法,不要猶疑不決,喜新厭舊,搖擺不定,換了一種方法又一種方法。所有操作問題的答案,都能在自已身上找到。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