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大人們常常會用“俗話說得好……”卻不曾想這些俗語背後卻大有文章,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難道“臭皮匠”真有這麼厲害嗎?當然不是!很多我們常聽到的句子,甚至由於歷史的變遷、社會的發展,這些句子和原來有很大的出處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語出:“嫁乞隨乞,嫁叟隨叟”。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女人即使嫁給乞丐或者是老頭,也要隨其生活一輩子,這是那個三從四德社會的產物。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俗語轉音成雞、狗了。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真相:“皮匠”實際上是“裨將”。
“裨將”在古代是指“副將”,原意是指三個副將的智慧合起來能頂一個諸葛亮。在流傳過程中,人們將“裨將”說成了“皮匠”。
王八蛋
王八蛋
真相:原為“忘八端”,民間的一句罵人話。
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記了這“八端”,也就是忘了做人的根本,可是後來卻被訛傳成“王八蛋”。
狗屁不通
狗屁不通
真相:原為“狗皮不通”,多用來指責說話或文章極不通順。
狗的表皮沒有汗腺,酷夏時,狗要藉助舌頭來散發體內的燥熱,“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體這個特點。
無毒不丈夫
無毒不丈夫
真相:原為“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
“無毒不丈夫”,事實上與古人崇尚的價值觀念大大背離。大丈夫,自然是那些坦坦蕩蕩、胸懷寬廣的男人,要有度量,才可稱為男人,所謂宰相肚裡能撐船,說的就是度量大。
無奸不商
無奸不商
真相:原為“無尖不商”。
古時候開糧行的賣穀米是用升或斗量的,商人賣穀米每次都把升和鬥堆得尖尖的,儘量讓利,以博得回頭客,所以叫無尖不商,而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這樣。
兩肋插刀
兩肋插刀
真相:原為“兩肋岔道,義氣千秋”。
其來歷是隋唐時,秦叔寶為救朋友,染面塗須去登州冒充響馬。路過兩肋莊時,在岔道想起老母妻兒,猶豫片刻,一條路去歷城,一條路去登州。歷城是回家,但他最終還是為朋友,視死如歸去了登州。兩肋莊岔道體現出秦瓊的深重義氣,就被人們傳為“兩肋岔道,義氣千秋”。而今卻因誤傳成了在肋上插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