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邏輯思維?

兒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已經證明:幼兒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語言最迅速的時期,也是最關鍵的時期。這一時期的3-4歲的幼兒發音機制已開始定形。換句話說,3-4歲的幼兒是學習發音和口語表達的最關鍵時期,但言語治療協會通過調研全國數百家幼兒園及早教機構發現:3-4歲的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發展不均衡:比如有的幼兒能較好的用口語表達出自己的需求,但有的幼兒在進行口語表達時,存在一些問題:發音不清晰、語序顛倒、代詞使用混亂、發單音節多於發多音節、用詞不規範、語句不完整等。

針對這些現象,言語治療協會結合語言教學活動的探討,提醒3-4歲孩子的父母使用“溝通法”可以有效促進3-5歲幼兒園期的語言發展,為升入小學做準備打基礎。所謂“溝通法”是以對話形式進行的語言交往,也就是以提出問題、回答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來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這種現象在幼兒園或早教機構出現的頻率很高,針對這樣的情況,家長或老師在教孩子說話時應使用的工具是邏輯訓練卡片,主要是選取不同的生活情境,不同的引導方式讓孩子產生表達的意願,使孩子學會準確運用詞語,長期使用孩子能說邏輯通順的長句子,會講一個完整的故事或事件。同時也給家長和言語治療師提供了言語表達訓練的方法和範例,讓言語訓練活動變得生動、有趣。

作為家長,作為老師,我們要時刻重視幼兒口語能力的發展,隨時隨地對幼兒進行口語能力的培養,這樣,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才會真正達到其年齡階段的發展要求。

方法/步驟

幼兒發音不清晰,發單音節多於多音節。例如有的小朋友,發音含糊不清,對自己不願做的事情常說“不”,完整的一句話都不能很好的表達出來。作為家長和老師來說,這種情況不容忽視。針對此種情況,教師或言語治療師在指導幼兒的時候,需要從發單音節的詞發展到發多音節的詞,然後放慢語速,逐步要求幼兒將要表達的大意用一句話完整的表達出來。

代詞使用混亂,代詞的使用對3-4歲的幼兒來說相對抽象。很多幼兒分不清“你”、“我” 、“他”的關係。例如有的小朋友在學校找媽媽,卻會說成 “我要找你媽媽啦!”等,針對這種情況,要拿出他喜歡的東西吸引他的注意力,然後說短句:“這是我的***”,“那是你的***”。在說到“我”的時候,讓幼兒拍拍自己的胸脯,在說“你”和“他”的時候,讓幼兒用手指指認人,從而讓他分清了三個代詞的指代意思。

語句不完整、語序顛倒,是幼兒最常見的語病。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和語言能力的發展是同步進行的,幼兒掌握語言的過程也就是思維發展的過程,而思維的發展又促進語言構思能力、邏輯性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由於3-4歲的幼兒思維能力較差,以至出現語言構思不嚴謹、邏輯性差、語言表達不正確等現象。例如有的小朋友會說 “我有新筆,媽媽買的,昨天,老師。”

孩子, 語言, 幼兒, 口語, 言語,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