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學知識總複習:[14]八下?

知識要點:

一、空氣

1、空氣是由幾種單質和幾種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

2、空氣的組成:(體積比)

氮氣:78% 氧氣:21% 稀有氣體: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氣體和雜質0.03%

3、空氣的利用。

(1)氮是構成生命體蛋白質的主要元素。

燈泡、食品中作保護氣

氮氣的用途制化肥、炸藥、染料等

液態氮可作冷凍劑

(2)氧氣與人類的關係最密切。

氧氣的用途:

提供呼吸、急救病人、登山、潛水等

支持燃燒、氣焊、氣割、鍊鋼等

(3)稀有氣體:化學性質很穩定,通電時能發出各種有色光。

製作保護氣

用途製成各種電光源

用於激光技術

二、氧氣和氧化

1、氧氣的物理性質:

通常情況下是一種無色、無味氣體

密度比空氣大

不易溶於水(或難溶於水)

三態變化,液態氧、固態氧呈淡藍色。

2、氧氣的化學性質:供呼吸、支持燃燒、化學性質較活潑、具有氧化性。

(1)硫在氧氣中燃燒:

(2)S + O2===SO2在氧氣中燃燒時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熱,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在空氣中燃燒時發出淡藍色的火焰)

(2)鐵在氧氣中燃燒:

(3)3Fe+2O2 ==== Fe3O4燃燒時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一種黑色固體(注意:鐵絲燃燒時要綁一根火柴來引燃,瓶底要放點水或細砂防止炸裂瓶底)

3、氧化反應:物質與氧發生的化學反應。

燃燒:發光發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可引起爆炸

緩慢氧化:速率緩慢的氧化反應,可引起自燃

4、氧氣的製取

(1)實驗室製取

①實驗室常用分解過氧化氫或加熱高錳酸鉀或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的方法來製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別為:

2H2O2====2H2O +O2

2KMnO4====K2MnO4+ MnO2+O2

2KClO3=======2KCl +3O2

②實驗室裝置圖課本45和46頁

③排水法(因為氧氣不易溶於水或難溶於水)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氣法(因為氧氣密度比空氣大)

(2)工業製法:分離空氣發(屬於物理變化的過程)

5、催化劑。

一變:改變其他物質化學反應的速度

二不變:本身質量化學反應前後不變

本身化學性質

6、滅火和火災自救

(1)溫度達到著火點以下

可燃物燃燒條件跟氧氣充分接觸

(2)

溫度達到著火點以下

滅火方法跟氧氣隔絕

(3)火災自救及措施(看課本)

三、化學反應與質量守恆

1、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

(1)化合反應:A+B=C

(2)分解反應:A=B+C

2、質量守恆定律

(1)定義: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個定律叫質量守恆定律。

(2)質量守恆定律的解釋

原子種類沒有變化

反應前後原子數目沒有增減

(3)化學反應前後一定不變的量:①原子種類②元素種類③原子數目

④物質總質量

3、化學方程式。

(1)定義:用化學式來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

(2)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原則:

一是以客觀事實為依據;二是要遵守質量守恆定律

(3)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方法和步驟。

(4)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意義

①表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種類②表示反應的條件

③表示反應物、生成物間原子、分子個數比

④表示反應物、生成物間的質量比

4、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1)、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依據:化學方程式能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間的質量比。

(2)計算步驟。

設未知量寫出化學方程式寫出有關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和已知量

列出方程求解寫出簡明答案

四、生物的呼吸

1、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

(1)呼吸系統的組成。(主要由呼吸道和肺兩大部分組成)

鼻腔鼻毛:阻擋空氣中的灰塵和細菌

黏膜:分泌黏液,有豐富的血管,有嗅細胞

咽:通道

呼吸道喉:

氣管、支氣管

部分支氣管

肺肺泡管(有很多肺泡)

肺泡: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外有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

(2)、呼吸運動

吸氣:肋間外肌、膈肌收縮肋骨向上向外移動(膈機頂部下降)胸腔容積擴大肺擴張,導致肺內氣壓減小外界氣體進入肺泡

呼氣:肋間外肌、膈肌舒張肋骨下降,膈機頂部回升胸腔容積縮小肺借彈性縮回,導致肺內氣壓增大肺內氣體排出肺泡

(2)肺泡內氣壓變化

吸氣時,肺泡內氣壓小於外界大氣壓

呼氣時,肺泡內氣壓大於外界大氣壓

2、動物的呼吸:動物和人一樣,也要呼吸,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3、植物的呼吸:植物和空氣之間也有氣體交換,也會呼吸,也是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

碳。

五、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過程

(1)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在陽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質製造有機物,並放出氧氣的過程。

(2)光合作用的反應過程可表示為:

二氧化碳+水有機物(澱粉)+氧氣

(3)光合作用的實質:合成有機物,貯存能量。

(4)光合作用的意義:①光合作用為一切生物提供食物②光合作用為一切生物提供能量③ 光合作用為一切生物提供氧氣

2、二氧化碳

①實驗室製取石灰石(或大理石)與鹽酸反應

②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氣法(因為密度比空氣大。注意:不能用排水法,因為二氧化碳可溶於水)

③驗滿方法: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①無色無味的氣體②密度比空氣大 ③可溶於水④三態變化,其固體稱乾冰。

(3)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① 不能供呼吸 ② 一般情況下,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③ 與水反應:CO2+H2O=H2CO3

(檢驗二氧化碳的方法)④與澄清石灰水反應:CO2+Ca(OH)2=CaCO3 +H2O

(4)二氧化碳的用途:①滅火②作化工原料,制純鹼、汽水等

③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剛好相反的兩個過程,區別如下: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①在植物的葉綠體內進行植物成活部分都能進行

②在光照下才能進行有無光都能進行

③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

④製造有機物,貯藏能量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聯繫:光合作用為呼吸作用提供物質(有機物和氧氣),呼吸作用為光合作用提供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兩者互相依存和對立。

三、自然界中碳和氧的循環

1、自然界中的氧循環

(1)自然界產生氧氣的途徑:植物的光合作用。

(2)自然界消耗氧氣的途徑:生物呼吸和物質燃燒。

2、自然界中的碳循環。

(1)自然界產生二氧化碳的途徑: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質的燃燒。

(2)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徑:植物的光合作用。

3、保護臭氧層。

(1)臭氧層的作用:阻擋和削弱來自太陽光的過強的紫外線,對生物起保護作用。

(2)臭氧層的破壞和保護。

①引起臭氧層破壞的原因:氯氟烴等物質對臭氧的作用。

②臭氧層的保護措施:禁止生產和使用含氯氟烴的製冷劑、發泡劑、噴霧劑等化學物質。

4、溫室效應。

(1)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對地球的保溫作用。

(2)溫室效應的好處:適度的溫室效應能保證地球上氣溫的穩定,有利於動植物的生存。

(3)溫室效應的壞處:過度的溫室效應會導致全球性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等。

四、空氣汙染與保護

1、空氣汙染

(1)引起空氣汙染的因素:①工業廢氣和煙塵的排放 ②土地沙漠化③車輛尾氣的排放

④部分建築材料釋放有害氣體

(2)空氣汙染的種類:①汽車尾氣 ②可吸入顆粒物(煙塵) ③ SO2④酸雨

4、保護空氣

(1)潔淨的空氣才能保證地球上生物健康正常生長。

(2)保護空氣的措施:①使用清潔能源 ② 控制汙染源 ③加強空氣質量監測和預防 ④ 植樹造林。

附加:實驗室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的操作順序:第一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第二步:將高錳酸鉀加入試管中。第三步:用一團棉花放在靠近試管口的地方,然後把導管塞緊,固定在鐵架臺上。第四步:點燃酒精燈給試管加熱。第五步:用排水法收集氧氣。第六步:將導管從水槽中取出。第七步:熄滅酒精燈。

例題:16克氧氣和10克碳完全燃燒是否一定生成26克的二氧化碳?為什麼?

初中科學知識總複習 (共24篇) 上一篇:八下 化學初步 下一篇:八下 土壤和植物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