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嚴厲沒關係嗎??

很多人都懷念以前年代的家庭教育,好像那時沒有現在的這些問題。孩子好管,父母嚴厲些也沒有關係。當然,以前孩子沒有現在孩子的自由自主平等意識,所以對嚴厲的承受能力要強些。在我這裡諮詢的一個孩子,本來對父母的嚴厲逆來順受,後來去美國交流了一個月,發現原來孩子是應該與父母平等的,有權利自主自由,覺醒之後就不願意順從父母的嚴厲了。但是,以前的孩子也是人,嚴厲,也常常會留下深深的傷痕的。

一位媽媽寫下了她小時候的經歷,徵得同意發表在這裡,希望大家找找自己的影子。

回想自己,會讀懂孩子。

我的父母都是老師,姐妹仨,我是老么。在外人眼裡,不管是學習,考學,工作,婚姻都是一路順利,覺得我應該很幸福。在父母眼裡我也是個乖乖女,從小到大也沒怎麼讓他們操心地管教過,所以他們自認為自己的教育是成功的。

維尼:是啊,別人眼裡的沒問題不見得就沒問題,就像你現在看到一個個孩子都挺快樂,但是在家裡是如何的,內心裡是否快樂,你一般是想象不到的。

學習篇

我母親是小學老師,對學生嚴格不嚴厲,對自己的孩子卻是很嚴厲。當時她是民辦老師,我們的戶口都在農村,有一個城鎮居民戶口就可以脫離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生涯。而改變命運的途徑就是念好書,考中專。也許是愛之深責之切吧,小學是她教我的,不管是在平時作業中還是考試時,只要有她認為不應該的錯題時,我就會受到嚴厲的責罰,責罰的方式是用食指在腦門上重重的擢一下,同時聲色俱厲地責罵道:“怎麼這道題都會錯的?!這麼粗心!…..”當時是非常非常懼怕。所以有學習上是不敢馬虎,所以小學階段成績一直不錯。

維尼評論:用很懼怕換來的好成績........

上了中學住校後,由爸爸教我,各方面管得也沒我母親那麼細緻,學校管理比較放鬆,晚飯到晚自修之間有大段時間,夏天我們一大幫同學就到附近的溪邊去摘桑椹,玩溪水,捉螃蟹,對學習上就放鬆了,結果期末都有學科掛紅燈了,被母親狠狠地批了一頓。到了初二,我二姐考上了師範,只有我是農村戶口了。然後父母開始向我施壓,正面是這樣說:你要認真點,爭取考上中專,這可是決定命運的。但我記憶更深刻的是他們經常在吃飯的時候喜歡用反面的話來刺激我:假如你考不上的話,那你就在家種田嘍,燒灶火啊,挑糞桶啊!(作為十三四歲的女孩子正值青春期,是非常討厭這種事的)都得幹!當他們說這些話的時候,我特別地想哭,可又不敢在他們面前哭,在只有在廚房盛飯的時候讓眼淚流下了,然後擦掉,裝作沒事一樣繼續吃飯。

在這樣的壓力下我開始用功學習,吃晚飯後基本是第一二個去教室學習的,所以成績也是提高很明顯的,然後我爸媽覺得我挺懂事的,肯定了我。到了初三,隨著中考的臨近,壓力也在增加了,心裡經常會想:考不上怎麼辦?怎麼面對父母的指責?真的要燒灶火,挑糞擔嗎?要麼死掉算了,甚至想好了給哪些人寫遺書。家裡二樓有一個晒穀子的平臺,好幾次在旁邊徘徊,想像如果我跳下去該會怎樣。幸運的是我最終考上了中專。

維尼評論:施加壓力錶面看起來結果不錯,讓孩子如願考上了中專,但是萬一考不上,是否會崩潰呢?難以想象!話說回來,誰能保證一定會考上呢?

上了中專以後,遠離父母,如同小鳥脫離籠牢,獲得了期盼已久的自由,學習又開始鬆懈,一學期下來就有考試課掛紅燈,考察課也是免強及格。成績在班裡是倒數幾名,經常被班主任談話說這種成績是畢不了業的。當時自己的成績那麼差,在同學老師眼裡是個差生,心裡也是非常難受,但是又無力去促進自己的學習。整個中專都帶著畢不了業的憂慮,考試前臨時抱佛腳,平時混日子,畢業會考時佛腳抱得比其他同學認真,中專裡的最後一次考試第一次進入了前十名。工作後很快投入到大專自學考試中,動機是一方面初中的同學考上大學,而自己是中專,另外自己周圍的人也都在自考,我不能比他們差。這些年來也一直在學習,但無非是為拿學歷,升職稱,拿學歷,改專業。直到這兩年,在育兒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困惑和迷茫,無措和挫敗,邊學習教育,心理學,邊反思自己的歷程,在學習上才喚醒內心的力量,而不是像以前需要依靠外力的去推動。

維尼評論:我不喜歡嚴厲的方式,不是提倡父母不管孩子,而是最好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管的目的是不管。靠父母的壓力,也許會一時奏效,但是如果父母管不了,就麻煩大了。

生活篇

生活中我們覺得母親嚴厲,所以我敏感又自卑,小時候是畏懼多於敬愛,現在是客氣又疏遠。對於父親,小時候見到他就像老鼠見貓一樣,能避則避,避不了則大氣不敢出一下。記憶中,和父母在一起就基本沒有感到溫情的時候。唯一,一次是有一個下雨天,我正在掃地,電閃雷鳴,心裡非常害怕,突然一個打了一個巨大的響雷,我嚇得扔掉掃把撲進媽媽的懷裡,心裡還擔心會不會捱罵。然而那時,我媽把我摟住,輕輕的拍了拍我。沒有預期中的責罵,反而得到了安慰,這讓我感到很溫暖。可惜這樣的時刻太少了!

維尼:看了真讓人心酸。無疑父母是愛孩子的,但孩子卻感受不到。想想我的童年,父母對我慈愛多了,所以,我也想讓女兒得到我的慈愛和溫情。

父母很少打我們,如果擢腦門不算的話,我記得就是三次。三次都和吃有關(呵呵)。一次是拿了家裡十元錢去買零食,又不敢把找回來的錢放回去,塞在一個自以為別人看不見的隙縫裡。在八十年代十元錢可不是不張小鈔了,被發現取證後,開始不承認拿過,後來在暴力下才承認,當時的情景還是那麼清晰:在我媽辦公室裡,當著許多老師的面,抓住我的手臂,狠狠地往桌子上打,疼得我哭著跳著,這麼多老師看著我,同時還覺得特別的羞恥。很長一段時間碰到那些老師都擡不起頭,就覺自己是個不好的孩子。在父母看來這件事我有兩大錯,一是從家裡拿錢,二是撒謊,都是道德問題,必須狠狠地打,一次就得糾正過來。實際上,打併沒有起到效果,我在初中時還會在我爸爸的皮包裡拿一兩角錢,偷偷地去買點小零食吃。只是我爸比較粗心,沒發現而已。其實,拿錢的時候也知道是不對的,但實在是經不住零食的誘惑,而又不敢跟父母要求,不僅會拒絕而且會招來責罵。而且拿了錢,即使沒發現,內心也是不安的,對自己也進行道德判斷,認為自己不是一個誠實的人。上了中專後,家境逐漸好轉,每月生活費相對比同學還要多一些,曾經一段時間內很會買零食,放開大吃,後來逐漸就不怎麼想吃了。

維尼:得到適當滿足之後,就沒有必要去偷了。限制孩子,就是逼孩子偷竊和撒謊。不給孩子留面子,當眾懲戒,讓孩子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好孩子,這是一件悲慘的事情啊!認為撒謊和偷拿錢是道德問題,必須要狠狠地打,不給面子,這個思想和現在很多家長是一樣的啊!參考博文:孩子偷偷從家裡拿錢怎麼辦?

還有一次也和第一次差不多,中飯做了冬瓜湯,分兩碗裝,一碗滿,另一碗較少。開飯前我在較少的那碗裡喝了一部分,然後自作聰明地把剩下的倒入滿的一碗,開飯時老媽見少了一碗便問我有沒有喝過,為什麼少了一碗。我怕捱打,就說喝是沒喝,我把兩碗併成一碗了。顯然謊言穿幫,老媽認為我又,撒謊,一頓竹棒抽得我小腿滿是一道道瘀痕。

維尼:撒謊是因為怕捱打,結果因為撒謊而又捱打,這是誰的錯誤呢?

還有一次是我爸,我正在“偷”吃白糖,正好被我爸撞著,一個菸頭便燙到耳朵上,也不敢吭聲,感染了也不敢告訴他們。現在想起,我媽打的兩次我還能理解,因為以她把我拿錢撒言謊上升到道德高度的認知,認為需要嚴厲管教,而打是她認為最直接也最見效的方式。對於我爸的做法,現在我還不認同。

維尼:孩子撒謊大部分是父母的原因啊。參考 孩子為什麼總是撒謊?

雖然父母那時都有工資,但很少,他們白手起家,還得供我們上學,所以不可能滿足我們吃點餅乾,糖果之類的零食,然而對於孩子來說看到別的孩子能吃,是多麼地羨慕和無奈!得不到滿足才去拿錢,又害怕責罵而撒謊。所以我把老媽的做法當作反面的例子,在吃零食,零花錢方面能考慮兒子的心理,滿足他的需要。兒子去年也曾經私自拿了20元錢去買過零食,發現後也不承認,我也沒打沒罵,一段時間後他在放鬆的情況下說出實情:想買學校小店的零食又覺得我不會同意,所以就自己拿了。我對他說:看到同學吃小店裡花花綠綠的零食,你想吃是很正常的,只是那些零食都是三無產品,要少吃。以後想吃告訴媽媽,媽媽帶你去超市買。家裡的抽屜也不會上鎖,因為你又不是小偷。之後,兒子就沒私自拿錢,想買什麼都會和我們說。

雖然父母不經常打我們,但經常遭受冷暴力。在生活中,如果惹老媽生氣會擢腦門,挨批,然後也不知老媽有意還是無意,對我們不理不睬,神情舉止中卻顯示出強烈地不滿,對我們是冷若冰霜,至少要一兩天才能緩和。在這段時間內,我們是心驚膽戰,說話做事都小心翼翼,生怕再次惹她不高興。也許這這種懲罰是非常有殺傷力的,遠遠超過責罵。

維尼:膽戰心驚,也許很多父母就想達到這樣的效果,孩子好管!對孩子卻是一件悲慘的事情啊!

我說幾件小事吧:有一次不小心撞翻了半筒面,怕捱罵,撿了一部分後,細小的部分無法撿起,就掃到灶臺角,以為不會被發現,結果還是被發現了,又是一頓批,說不愛惜糧食…..更搞笑的一次是我從鄰居家玩回來,過了一會兒鄰居來說她家剪刀不見了,問我有沒有拿過她家的剪刀,我明明沒拿過,但看到老媽最後生氣地問我到底有沒有拿過,我說就沒拿過,並且拿出家裡的一把剪刀,說是不是這把?經辨認不是,(本來就沒拿過,怎麼可能會是呢?)我這樣做是因為看到老媽生氣,想平息她的怒氣,不至於捱打。結果當然可想而知,又是一頓批:沒拿過就沒拿過,為什麼把自家的剪刀說是她家的?…….蛀牙了不敢說,疼得厲害自己亂吃藥、正在用枕頭當娃娃,玩過家家的遊戲時,老媽來了嘎然而止,心裡惶恐不安…….平時和老媽說話喜歡拐彎抹角我們得小心翼翼地去揣摩。無意間什麼話冒犯了她,不直說,就生氣,開始泠暴力,我們卻不知她為啥生氣,我們學會看臉色,內心很壓抑。長大後,不自信,在乎別人的眼光,面對領導會有誠惶誠恐的感覺,和陌生人說話怕遭到拒絕,有時產生無由來的抑鬱無法排遣,是不是和童年的經歷有關?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我們在恐懼和壓抑中艱難地成長,好渴望自己快快長大,能過逃離這個家。

維尼:多麼壓抑的環境啊,對孩子的性格有多麼不好的影響啊!慎之,慎之!你的家庭裡是否是這樣的呢?

情感篇

說一下我的父親,他表情嚴肅,不苟言笑,對我們的生活細節管理得很少。我們不知道什麼叫父愛。童年父愛的缺失影響了我們以後的情感生活。在外人眼裡我的婚戀順風順水,但內心的驚濤駭浪只有我自知。而二姐的故事更是慘烈。好在為了教育孩子而讀到了心理學,才明白了自己當時不能理解的一些做法和感受,和先生一起走過了那段在痛苦中掙扎的日子。在此,我非常感謝我的先生和孩子,是他才讓我得以成長的。在婚姻裡我已經把童年的陰影帶來的影響化解了,但是在與父母的相處中,還不斷地影響著我,特別體現在和母親的相處中。平時我們不會為生活的瑣事而衝突,但為孩子的教育上經常會衝突的。父親基本不發表意見(這樣也好),母親卻忍不住要管,情緒好的時候以教導的態度,生氣的時候以指責批評的方式,而我本能地反感,不管有沒有道理都不接受了。

維尼:逆反其實是一個普遍的心理,成人也會有。想想自己,會理解孩子!參考博文:體驗成人的逆反,讀懂孩子的逆反。

年少的歲月逐漸遠去,很多都模糊了,我覺得這篇親身經歷,就像窗邊的小豆豆一樣,生動地再現了童年的真實經歷,相信會給大家以啟示。另外,以前的一篇博文:與一位患恐懼症的媽媽的對話-----…,也是一位被父母嚴厲所摧殘的成人的心路歷程。

當你覺得嚴厲對孩子沒關係的時候,想想這位媽媽的親身經歷吧!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賬戶:weini435445642每天一篇精選博文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