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學生在課堂上愛舉的好習慣?

Tags: 習慣, 課堂, 學生,

我們在組織語文的教學活動時,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當教師在課堂上提問,讓學生來回答問題的時候,能夠積極舉手發言,並且思維活躍的就那麼幾個成績突出的學生,像楊彬豔、陳佳樂、陳佳麗、周國豪、冉光軍等。然而,另外一些學生卻很少發言,常常是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

如何培養學生在課堂上愛舉的好習慣

方法/步驟

學生不愛舉手發言的原因,是因為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回答不出來,還是本身上課不夠專心,從而使他們心不在焉的;或者是即使知道答案,卻因生性膽小而不敢回答。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逐漸發現了這些學生不愛舉手發言的真正原因:①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不斷增強,自尊心也日趨強烈。不少同學為了避免出錯而不願舉手答問;②有的同學,總覺得老師有個標準答案在衡量他,為保持自己完美形象,他們選擇了沉默;③是真的不懂;④沒十成的把握所以猶豫、觀望;⑤怕回答錯誤會挨老師批評等。

如何培養學生在課堂上愛舉的好習慣

清楚了原因所在,然後就要採取一些相應的教育措施,對症下藥。首先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消除害怕感,“因害怕出錯”不敢發言的學生大有人在,特別對後進生來說,更是願意做一個聽眾,他們把老師的提問當作“傷心事”;也有一些學生想說但又怕別人取笑自己,從而害怕發言。對此,影響發言能力。這樣如此循環,學生的發言水平得不到發展。課堂上讓學生回答出錯是正常現象,老師不應粗暴的對待,而是應該採取恰當的評價。

如何培養學生在課堂上愛舉的好習慣

像陳紅、郎雙、唐先燕、鍾麗萍、蘭秋林、郭豔等學生是因為膽小而不敢回答問題,在發言中,首先讓他們不感到忐忑不安,而是發言感到快樂,我允許學生們出錯,把他們的出錯當成一種資源。

其次,少批評,多鼓勵。關注每個他們各自的差異,見解不同要包容,讓其他學生學會傾聽。對話交流、敞開心扉,與他們做朋友,讓他們感到我和他們一樣是在學習。並及時對學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和表揚,使他們能夠逐步養成大膽發言的好習慣。

如何培養學生在課堂上愛舉的好習慣

課堂上,有的學生思維敏捷,發言膽大,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老師一提問題總是搶先一步。教師如果不稍加控制,就會無形之中造成這些學生對於發言的壟斷,其他同學沒法施展發言機會,久而久之發言積極性也消失了。

為了挽回課堂上出現極少數人發言,大多數冷場這個局面,我與班級學生來了個約定:為了讓每位學生都照顧到,都有發言機會。以後你們舉三次手才可以獲得一次發言機會,有創意,再獎勵一次。這樣做,既照顧發言快的學生是情緒,有調動了學生的思維。更多的是讓其餘同學也參與其中,享受發言的樂趣。如:有一次,我班的學生在老師提出問題後,發現積極的學生像楊彬豔、陳佳樂、陳佳麗、周國豪、冉光軍等首當其衝,不善言語的學生或後進生閉口不答,只當聽眾。面對這種情景,我讓發言積極的他們去幫助不善發言的同桌或者同組,周邊的那些學生。

講課前,我總要和他們聊天,並採取相應獎勵的措施。發言積極和不發言的配合。如果誰回答不上來。你的同伴就會幫你。你們就有獎勵,獲得“一個小紅旗”或“一個擁抱”。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會被調動。特別是不愛發言的更有信心。因為讓他們感到了發言權的公平。老師是一碗水端平的。對待像陳鳳嵐、唐冬春、徐光明、譚曉峰、譚紫漪等這些注意力不夠集中的學生,我就有意識地對他們進行提醒、引導,幫助他們將注意力及時引回來。

如何培養學生在課堂上愛舉的好習慣

當學生髮言有誤時,老師從傾聽方面來捕捉學生身上的信息以及內心變化,學會關注學生內心情感,對於學習方法和能力的欠缺的學生,從而恰當評價。比如像對本班林利、郎宏川等小朋友各方面能力特別弱的學生,我提問題時儘可能提得簡單些,從而幫助他獲得更多自信。與此同時,我還對積極舉手發言的學生給予表揚和獎勵,如獎大紅花、五角星等,以激發學生們通過舉手回答問題來獲得獎品的願望。不過,在教學中,有些老師一聽到不對的地方就打斷學生,這樣既不禮貌,也會傷害學生,同樣糾正不了錯誤,所以我特別的引起重視,全力避免類似的情景發生。

如何培養學生在課堂上愛舉的好習慣

事實證明,經過了這段時間的觀察與培養,學生們在大膽回答問題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班裡積極舉手發言的學生越來越多,學生回答時的聲音也日益響亮起來,看到那一隻只高高舉起的小手,我的心中充滿了希望和感動。

如何培養學生在課堂上愛舉的好習慣

注意事項

教師態度溫和,語言和藹!

及時對學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和表揚!

願孩子開心學習,健康成長!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