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深層次的看問題(道德經注19)?

《道德經》第十九章,講述的內容很多人的理解並不認可。我們要深入的理解老子的用意,道可道,非常道,他所說的人人理解不同,但道永恆。很多事物不是靠語言和文字能夠描述的,而本章的重點就是對正面思想的一個本質追求,若要消除負面思想,必須讓正面思想也不存在。

如何更深層次的看問題(道德經注19)

工具/原料

《道德經》原文

方法/步驟

原文: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釋義:斷絕神聖拋棄智巧,百姓的利益百倍;斷絕仁愛拋棄狹義,百姓恢復慈孝;斷絕取巧拋棄名利,盜賊就沒有了。

如何更深層次的看問題(道德經注19)

原文: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

釋義:這三方面的內容以文字表述是不夠的,因此又把它們分了類區別開;呈現並保持樸素,減少私心慾望,斷絕了學識就可以沒有憂患了。

如何更深層次的看問題(道德經注19)

應用:該章的釋義學者爭議非常大,有的人甚至認為老子這一章對智慧和學問理解有些偏激了。有認為“絕”是頂級,最好的意思,而有的則認為是“斷絕”的意思。實際上這個字的爭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子在這一章的核心思想是從人心、從本質上達到一個高度,從而杜絕社會中的負面現象。絕學並不是否定學問,而是說在行為上不要靠成文的東西來約束,永遠會有漏洞的。

如何更深層次的看問題(道德經注19)

案例:老漢:“青天大老爺,為啥不給俺升堂?”縣令:“根據律法,你只有狀紙沒有憑據。”老漢:“大人為小的做主啊,可憐可憐俺吧。”縣令:“按律,你當初辦事兒之前就應該訂立契約。無憑無據,本縣如何判定你所言真假?”老漢:“俺一個鄉下人,哪懂什麼律法呀?冤枉啊!”縣令:“民有不法,你也是有責任的。”

如何更深層次的看問題(道德經注19)

分析:文規愈細,則漏洞和理解愈多,聖智仁義慈孝信禮此類善舉被一項一項羅列出來,但正面的品質其實是無法用這些詞完全定義的,在負面品質出現時,正面品質才被文辭描述,用於約束和教化眾人,但實際上,最理想的狀態是不需要強調和表述它們。縣令所說,老漢也是有責任的,實際是指全民覺悟提高才是廢文絕法的途徑,人人有責。

如何更深層次的看問題(道德經注19)

結論:品質不是用語言和文字描述的全的,靠約束總是不足的。需要上位者先行,全民提高。管理者如果有權利制定所屬規定時,不妨借鑑,以提高團隊思想為主,制定詳細守則為輔。

如何更深層次的看問題(道德經注19)

注意事項

大家理解的角度要從事物的兩面性出發,想要消除陰,必然要先消除陽。

經文是說理性的,並不一定是指導性的,可以參考,但要實踐需要結合實際。

問題, 思想, 層次, 正面, 道德經,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