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自行車運動是在山地中騎車,因此爬坡也就成了這一運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除了具備強健的體魄和足夠的力氣之外,正確的騎車技巧也有助於車手成功地應付各種各樣的山道。能否驅動自行車向前、向上運動,取決於二個關鍵性的因素:一是動力傳動系統的運轉與力量的大小,二是車輪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動力傳動系統 的運轉與力量的大小同車手身體的強健程度和力量的大小直接相關。摩擦力則與騎車技巧、自行車輪胎的型別、車手身體的重心位置以及輪胎的壓力有關。
方法/步驟
陡峭的山坡、質地鬆軟的爍石路與低摩擦力
保證自行車在爬破過程中一直向前運動的祕訣在於要使車手身體重量的分佈、騎車姿勢、力量的大小、踏蹬的方式以及最佳路線之間的協調達到最佳狀態。
重量的分佈 在爬比較陡、比較難爬的斜坡時,有些車手習慣於採取站立的姿勢,這在質地堅硬、摩擦力大的地面上比較奏效,但是在典型的越野運動中,情況就大不相同了。此 時,騎車技巧顯示了它的重要作用。車手要儘量把身體的重心移到車座的後部,增加後輪上的壓力,從而增大摩擦力。但這樣做,前輪很容易翹起來,致使自行車駕 御起來比較困難,而且還有可能向後翻倒。如果重心前移,前輪則不會離開地面,但後輪又有可能在土質比較鬆軟的地面上原地空轉,結果自行車寸步難行。
騎車的姿勢 考慮到上面提到的各種因素之後,車手應該根據地形隨時調整身體重心的位置。為了使身體重量達到最佳分佈,騎手的屁股自始至終可能只是輕輕的坐在車座前端。
力量的大小和踏蹬的方式 為了能夠驅動自行車向前運動,車手必須連續平穩地向動力系統傳送能量。如果用力太大,則有可能會減小摩擦力;用力太小,則又有可能減慢車速,或者致使自行 車停下來。如果上下猛踩踏板,而不是平穩地使踏板做環行運動,車輪會因為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減小而打滑,在原地空轉。
技術性爬破
在爬比較陡的斜坡時所適用的各種規則同樣適用於技術性爬破。唯一不同之處就是技術性爬破不需要車手專門去尋找合適的騎車路線,車手只要能在亂石、溝壑或者突兀的樹根之間找出一條路就行。目視前方5米之內的地面,選擇最佳車道。不過,一旦確定了騎車路線,就不要隨意改變。
長距離爬坡
一 般的各種騎車規則在這種運動中都適用,但具體規則要根據地形的難易程度以及斜坡的坡度大小來定。不過,為了能夠騎完全部路程,車手就必須量力而行,選擇合 適的速度和齒輪傳動速比。要想征服所有的斜坡,需要車手身體強健,有足夠大的力氣,掌握相當的騎車技巧,並能對運動採取正確的態度。
一開始,有些車手身體不夠強壯,還不能應付某些種類的斜坡。不過,通過足夠的鍛鍊,情況是可以改善的。剛剛開始訓練時,不要把目標瞄準整座山,要先從應付得了的地方著 手,然後再逐漸過度到比較難的一步。另外,還有記住,只要能實現目標就可以,不要計較什麼時候。如果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夠征服大部分斜坡時,則需要考慮速度 問題了。
如何在土質鬆軟,又比較陡的斜坡上從新發動自行車
一旦自行車在斜坡上停了下來,從新起步並非一件易事。車手必須 下車,向前走幾步,或者向後退幾步,選擇合適的地點從新發動。所選擇的地方必須是地勢平坦,摩擦力大,比如說一塊比較平整的岩石。同時,選擇傳動速比不是 太大的齒輪,只要能夠應付當前的情況就行。如果太大,自行車還有可能會拋錨。選擇好合適的齒輪以後,利用用的最多,力量最大的那條腿蹬動自行車,同時按住 車剎,等自行車開始向前運動時,把另一隻腳也放在踏板上,然後平穩用力,加速,直到回到預定的車道上為止。另一個比較好的辦法就是把自行車斜停在車道上, 等發動起來後再把車頭掉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