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做對寶寶的依戀者?

Tags: 孩子, 寶寶, 家長,

點點專注於塗鴉 一 同是依戀,品質並不相同 20世紀70年代末,一位叫安斯沃斯(Mary Ainsworth)的心理學家用“陌生情境法”(strangesituation)對嬰幼兒的依戀做出了研究,什麼樣的依戀是對孩子有利的,何種依戀有利於孩子情感發展,我們從這個實驗中能獲得很多啟示。

測驗對象:2歲以內的嬰兒。

測驗的方法和步驟:

1、讓母親與嬰兒一起進入一間有玩具的房間,之後母親鼓勵孩子玩玩具和探索環境,當孩子玩的時候,母親陪伴在身邊。

2、進來一個陌生人,先是保持沉默,再與母親交談,然後接近嬰兒。

3、分離:母親離開,嬰兒產生分離焦慮,陌生人努力安慰和引導嬰兒繼續玩。

4、團聚:母親重新回到嬰兒身邊。

型依戀,在這個實驗中,關鍵性步驟2和3中由於陌生人的介入破壞幼兒和母親之間的依戀關係,這就是實驗名稱“陌生情境”的由來,接下來就可以通過孩子的“眾生相”來觀測和判斷孩子依戀類型。

通過對眾多孩子的觀察和記錄,安斯沃斯將嬰幼兒的依戀分成三種類型:安全性依戀、迴避型依戀與反抗型依戀。同樣是依戀,但是依戀的質地並不相同。

安全型的依戀的孩子和父母的分離表示傷感,但並沒有強烈的分離焦慮;與父母團聚時表現出很大的熱情,尋求與父母親近。在和陌生人相處的時候只要經過短時間確認是安全的,就不會產生很大的焦慮。從外在行為特徵來看,這類幼兒情緒健康、穩定,自信、友善,樂於探索,表現出較強的適應能力。

反抗型依戀的幼兒在陌生的環境中顯得謹慎,過分依附母親,怯於探索環境,對陌生人不太關注。對父母的離開表現出極度的傷感和焦慮;與父母團聚時表現出尋求親近與拒絕交流兩種相互矛盾的行為。從外在行為特徵來看,這類幼兒情緒不穩定,排斥與接納並存,依附性強,缺乏自信。

迴避型依戀的幼兒在陌生的環境中能自主地探索和遊戲,但不夠投入。他們能接受陌生人(如教師和同伴)的關注,與陌生人在一起並不十分傷感。在人際互動中,這類幼兒表現出一些迴避現象,如避免成人注視或扭身走開。在父母離開時並不特別焦慮,與父母團聚時並不力圖接近。從外在行為特徵來看,這類幼兒似乎對愛缺乏反應,排斥、獨立,情緒活動水平低。和反抗性依戀相比,迴避型依戀是一種更加糟糕的依戀,因為他連基本的情感機制都沒有建立起來,屬於最低層次的依戀,也是最不健康的依戀。

同是依戀,孩子在家長身邊是看不出來的,但是一旦讓孩子置身於陌生情境中,孩子的情感水平就會表現出來,所以家長需要通過這種方式來診斷孩子,即經常將孩子置身於陌生人的情境中,看看孩子的反應如何,判斷依戀情感的類型和發展水平,然後依次為依據來調整自己的育兒行為。當孩子在陌生人中出現了忸怩、焦躁、不安等情緒反應時,就需要家長密切加以注意。

二 依戀對於孩子有生存價值

依戀對於孩子有生存價值,如陌生人的抗拒就能夠讓寶寶得到安全,作為弱小者如何進行自我保護,依戀就是首當其衝的社會性情感,藉助於和父母、熟悉的照看者之間的情感聯繫,孩子的身心得以健康發展。生存價值就意味著孩子的依戀情感和食物、衣物一樣是孩子的生存之需。

不僅如此,孩子的依戀情感對孩子將來的情感發展有很有助益,安全型依戀的孩子對自已的感情有信心,不疑神疑鬼,不依附別人。在描述人們的愛情的時候,我們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你用手抓一把沙子,你想要抓緊它,於是你越握越緊,這個時候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沙子竟然從指縫間漏掉了,何以如此?因為你把那個和你親密的人粘得太緊,讓對方覺得難以承受,所以真正的愛應該是放鬆、寬鬆、給與自由。

這種類型的愛人讓我們覺得難以承受,其實和早年的依戀也不無關係,所以管理好自己的情感,和孩子早年依戀情感的發展呈現正相關。

三 家長,做對寶寶的依戀者

寶寶的依戀既然如此重要而且依戀具有不同的品質,家長應該如何做對寶寶的依戀者,避免孩子成為不健康的依戀者呢?安全型依戀型的父母具有以下特徵:

1、喜歡與孩子密切的身體接觸

孩子通過對父母行為的感知來感受愛,當父母經常親吻孩子,孩子就能感受到愛。迴避型依戀的父母通常不喜歡和孩子身體接觸,反抗型依戀的孩子和父母的身體接觸也少於安全依戀型的孩子。

2、積極的情感表達,充滿愛撫

經常對孩子說,我愛你。並且經常很關注的看著他,他有時候不想被看,就說,你別看著我,我說我喜歡你,才看著你啊。或者就乾脆說,好的,不看了。兩種回答都可以,但是你真的要和孩子之間進行積極的充滿愛意的情感表達。點點也非常會表達自己。

“媽媽,你別走,我捨不得你”

“媽媽,你不在家,我哭的滿臉都是眼淚!”

有一天我親親他,他把臉湊過來,貼著我的臉然後說"媽媽,我好喜歡你哦。"

迴避型和反抗型依戀孩子依戀的家長一定是不太善於表達感情的。

3、對孩子發出的信號和需要非常敏感且迅速回應

我是點點最精準的翻譯師,我知道他想說什麼,想要什麼,對他的信號非常敏感,他的喜怒哀樂我都瞭解,而且經常會和他一起瘋玩。他想要打怪獸,我立即變身老巫婆,他想要扮黑貓警長,我馬上扮演“一隻耳”,他變身奧特曼,我馬上給他準備兵器(一根棍子)。不僅做好點點的最佳玩伴,我還要經常關注他的恐懼、緊張、不適,並且迅速回應。老實說,我是個並不太敏感的人,也不太善於表達,但是對於點點,我彷彿天生就是當他的好媽媽的。(自誇一下,嘻嘻)

4、鼓勵孩子探究環境,並提供必要的幫助和保護

孩子在陌生的情境中感覺如何,跟孩子是否經常性的探究有關,我利用一切機會鼓勵孩子探究陌生環境。一次去酒店赴宴,宴席開始之前,我就帶著點點坐電梯,一層一層的觀察各層有什麼,再打開電梯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各層都不一樣,我們看了酒店的客房,會議室,樓梯上的各種擺設。點點看見陌生人先開始是緊張,然後經我介紹,很快就獲得了安全感,展示自己燦爛笑容,一邊繼續自己的探究活動,大家對這個小寶寶都很寬容。在田野裡,我們就走鄉間小道,一邊走一邊告訴他這是在探險。每次到了陌生環境,我都要和寶寶探究一番,點點形成習慣。我不喜歡到了一個陌生環境就賴在撫養者的懷裡一動也不動然後只會定定的看著陌生人的孩子,他們的依戀肯定是反抗或者回避型的焦慮型依戀。

最後和大家分享兩首培養健康依戀的小詩

========================================================

當你只注意孩子的行為時,你就沒有看見孩子 ;

當你關注孩子行為後面的意圖時,你就開始看孩子了;

當你關心孩子意圖背面的需要和感受時,你就真的看見孩子了,

透過你的心看見了孩子的心,這是你的生命和孩子生命的相遇,

愛就發生並開始在親子間流動,和諧而暖人!

這就是真愛你的孩子。

========================================================

“你以為我不會看到,其實———  我看到你把我的第一幅畫掛在冰箱上,就立即想要再畫一幅。  我看到你給迷途的貓兒餵食,就知道善待動物是對的。  我看到你為我定製了我最喜愛的蛋糕,就懂得小事也能成為生活中的特殊事件。  我聽到你祈禱,就知道我可以向上帝傾訴,並學會了相信他。  我看到你做好飯菜帶給生病的朋友,就懂得了我們都要相親相愛。  我看到你犧牲時間和金錢去幫助那些一無所有的人,就懂得了富有的人應該捐助貧窮的人。  我看到你吻著我道晚安,就感受到了被愛和安全。  我看到你照料房子和裡面的每個人,就懂得了我們要珍惜所得到的。  我看到你即使不舒服時也不忘記操持,就懂得了長大後也要負起責任。  我看到你的雙眼淌出淚水,就懂得了有時候受到傷害,哭一哭是一種傷害。  我看到你那麼在意,就想要做最好的自己。  我觀察著你,學會了要成長為善良而積極的人所要掌握的大部分功課。  我看著你,想要說聲:“謝謝你,你以為我不會看到,其實我看到了一切。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