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寫作業,家長是否需要陪同?!?

家長的苦惱:孩子寫作業,家長是否需要陪同?!

在我昨天參加的一個親子講座中,很多家長都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孩子寫作業,家長到底應不應該陪同?

在座的家長反映,自家孩子的學習自覺性較差,每次放學回家總是邊玩邊寫作業,有時候自己看著著急,就在一旁盯著,督促他早點完成作業,並幫他檢查。但又看到一些教育講座發現,陪著孩子寫作業不利於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陪同者說:

  陪著更能專心更有樂趣

  願意陪同孩子學習的家長表示:“我不陪,萬一孩子落後了誰負責?要是不陪,作業做錯了,老師就會批評孩子,孩子就怪家長。雖然我也不是很認同,但別的家長都陪,我們家總不能不陪吧。”

  另外有一些陪同孩子寫作業的家長是因為低年級的作業多為抄抄寫寫的東西,孩子對寫作業提不起興趣,經常出現一邊寫一邊玩的情況。等著孩子寫完作業吃飯都很晚了,對於這種情況下,有家長陪同監視著孩子寫作業,效率會高一些。而且在作業過程中也能及時指出孩子出現的錯誤。

  同時在小學任教陳老師也表示:“我們當然希望家長能夠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多用點功,所以給家長佈置‘功課’,強制性地讓家長把時間多一點投入到孩子身上,希望家長能重視孩子的學習問題,也是幫助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一些孩子也表示,如果寫作業的時候爸爸媽媽在身邊不容易錯。自己在做作業的時候也會比較認真,寫得也快。而且有時候一個人寫作業有點孤單,老想著玩。爸爸媽媽在的話還陪孩子說話,即使遇到不懂的題也可以及時的請教。

  不陪者說:

  自主學習不宜過多幹涉

  家裡有上二年級的楊女士說:“我們家從來不贊成陪著孩子寫作業,不是我們做家長的不負責,而是我們希望孩子從小養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及早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和自信心。”楊女士認為,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如果家長在耳邊嘮嘮叨叨、指指點點,反而會打亂孩子的思路。

  “我們每天下班的時候已經是一身疲累,就算想陪也是力不從心;再者,長期陪孩子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我們希望培養孩子從小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王先生對記者說,在讀小學階段的孩子確實需要指導,但指導不一定要通過陪寫作業這種既累人又不利孩子獨立的方式,只要平時多用心與孩子交流,就算不陪也是可以的。

  有的教育者認為:“對於孩子,家長不要助長其依賴性,我們不贊成陪寫作業。至於檢查作業,只要看孩子是否完成就夠了,驗算、更正答案應該交給學校來完成。學校給家長髮短信提醒,其實只是想密切同家長的互動,使得信息對稱,方便家長更好地配合學校,並非是想增加家長負擔。”

而有的小朋友討厭爸爸媽媽陪同,因為總覺得爸爸媽媽是個監工,無時無刻的盯著自己的,看自己有沒有寫錯,一些做就馬上指出來,寫的不好就要擦去,還老指指點點。寫個作業累死了。

周瑾提醒:所謂陪同不是監督

我們所講的陪同孩子學習≠監督孩子學習,不是說家長緊挨著孩子坐,對孩子的作業指指點點。

(1)小學學習,是個特殊時期,因為小學是孩子們學業的起點,在起點形成的學習心態和對學習的感受,是小學時期需要完成的最重要的學習內容。很多厭學、排斥學習的情緒,幾乎都是在小學時期形成的。是孩子對學習這件事的第一印象,也是孩子對學校的第一印象。有一些家長,給孩子報了作業輔導班,請專門的老師指導孩子做作業。常常有家長反應說效果不明顯,孩子還是不願意寫作業,不願意學習。今天我要講的這個陪同方式,不是家長們理解的常規的陪同方式。如果您可以做到以這樣的方式去陪孩子寫作業,就會在較短的時間內,培養出孩子認真地做作業的心態,如果再配合良好的學習習慣,那成績會比上輔導班要好得多!

(2)具體的“陪同”方式。注意:學習時間家長的姿態會感染到孩子;家長也要一邊看書一邊做筆記,寫點什麼,來配合孩子的節奏。相互不要干擾。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