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有什麼詩話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元宵節是我國最重要民族傳統節日之一,因此也成為了不少文人墨士創作的題材。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元宵詩話,歡迎大家閱讀。

  元宵節詩話一

  崔液***生卒年不詳***,唐代詩人,作有組詩《上元夜》***七絕***共六首,描寫當時京城長安元宵賞燈的繁華景象。其中一首這樣寫道: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元宵夜儘管解除了宵禁,但長安城的鐘鼓樓上,仍舊按時報更。***“玉漏銀壺”,古代計時的器具。***人們希望時間過得慢一些,今夜的城門最好一直開到天明,正所謂“歡娛苦日短”。誰家見到這麼好的月色不來欣賞,誰人聞聽城裡有如此美麗的燈火不去觀看?***即使平時足不出戶的閨閣女子,往往也會乘此機會與意中人談情相會。***人聲鼎沸、車水馬龍、燈火閃爍、繁花似錦的京城元宵夜景如在目前。這首詩描寫了長安城裡觀燈賞月的元宵佳節之夜的盛況及社會習俗、民間風情等,寫得明白如話,詩意濃郁。

  元宵節詩話二

  盧照鄰,字升之,自號幽憂子,初唐詩人,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作有《十五夜觀燈》一詩,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

  錦裡開芳宴,蘭紅豔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新正元旦之後,人們忙著拜節、賀年,雖然新衣美食,娛樂遊賞的活動卻比較少;元宵節則將這種沉悶的氣氛打破,把新正的歡慶活動推向了高潮。絢麗多彩的元宵燈火將大地點綴得五彩繽紛,甚至一直綿延不絕地與昊昊天穹連成一片,遠處的*** 燈光***恍若點點繁星墜地,靠樓的***燈光***似明月高懸。為這節日增光添彩的,當然還少不了美麗姑娘的歡聲笑語。

  宋代以後,元宵節的熱鬧繁華更是盛況空前,人們不但在節日之夜觀燈賞月,而且盡情歌舞遊戲。更為浪漫的是,青年男女往往在這個歡樂祥和的日子裡較為自由地相互表達愛慕之意。

  元宵節詩話三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宋代詩人、作家,他的《生查子·元夕》是這方面的名作之一。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這首相思詞以少女口吻寫成。寫去年與情人相會的甜蜜,與今日不見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話而饒有韻味。上片主人公回憶去年的歡悅,那時是燈好,月明,熱戀中約會也因元夜的歡樂而增添光彩。“ 月上柳梢頭”兩句言盡而意無窮,柔情蜜意溢於言表。下片寫今年景物依舊,卻已物是人非,與上片形成鮮明對照。觸目傷情、悲從中來,淚溼春衫。這一切都反映出這位少女的純真恬美與一往情深。詞中的今與昔、悲與歡互相交織、前後映照,抒寫了物是人非、不堪回首之情。這首詞語言通俗明快,對比強烈,具有濃厚的民歌風味。

  他的另一首詞《御帶花》也描繪了京城元夕的熱鬧:青春何處風光好?帝裡偏愛元夕。萬重繒彩,構一屏峰嶺,半空金碧。寶檠銀繻,耀絳幕、龍虎騰擲。沙堤遠,雕輪繡轂,爭走五王宅。雍容熙熙畫,會樂府神姬,海洞仙客。曳香搖翠,稱執手行歌,錦街天陌。月淡寒輕,漸向曉、漏聲寂寂。當年少,狂心未已,不醉怎歸得?

  元宵節詩話四

  北宋汴京元夕的喧鬧在宋人的詩文、筆記裡屢有記載,歐陽修是較早用詞的形式來表現這一幅幅繁華場面的。大街上“ 繒彩”鋪設,金碧輝煌;花燈銀繻,五彩繽紛;“雕輪繡轂”,往來絡繹;美女“神姬”,目不暇接,一派熙熙攘攘的昇平歡快景象。逢此盛會,“ 狂心未已”的“年少”自當盡歡而歸。歌詠昇平,以後成為宋詞的一項重大題材,歐陽修詞肇其端。

  元宵節詩話五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宋代傑出詞人。他的《南鄉子·宿州上元》寫出了大自然的景象隨著四季的流轉而千變萬化,特別是由於節令的烘托更顯得多彩多姿:

  千騎試春遊。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東歸老客,遲留。白酒無聲滑瀉油。

  飛火亂星球。淺黛橫波翠欲流。不似白雲鄉外冷,溫柔。此去淮南第一州。

  此詞上片首句寫眾人興高采烈地試春之遊,讓人最先感受到與冬天不同的天氣變化,但如酥的細雨並沒有使遊人奔逃四散,因為這小雨似有還無,反而增添了無限的情趣,也使作者這個欲辭官養老的歸客,逗留不去。下片寫由於遲留,所以詞人能夠欣賞到宿州華燈爭放的美景,透過“亂”而體現的美。另一方面山色清明,橫波而走,青翠欲滴,如此的人間仙境不若白雲仙鄉的冷清,倒像溫柔鄉令人流連忘返,所以宿州應是淮南一帶首屈一指的地方。

  由於每個人所面臨的外在境遇各不相同,因而把內心深處不同的感受訴諸詞作,常可觸動人心,激起共鳴。

  元宵節詩話六

  如蘇軾的《蝶戀花·密州上元》: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風味應無價。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乍入農桑社。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雲垂野。

  此詞作於蘇軾流放任職於密州之時,將老百姓歡度元宵的熱鬧及歡娛景象寫出。上片追憶昔日的上元美景,“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寫出燈火明月的燦爛,使整首詞彷佛亮了起來。“ 帳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風味應無價”,寫出上元的熱鬧和人情的珍貴。下片則是敘述今日身處密州這個寂寞山城的情景。雖然從“寂寞山城人老也”“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雲垂野”,看出蘇東坡流露的寂寞之感,但也由“ 擊鼓吹簫,乍入農桑社”,看出他甘心與密州百姓同甘共苦的情懷。一邊是“帳底吹笙香吐麝”的無價風味,另一邊卻是“火冷燈稀霜露下”的昏昏雪意。蘇軾將環境的驟變,以及目前處境的艱難,寄寓在景物之中,而“ 人老也”則是心力交瘁所發出的無奈嘆息。

  元宵節詩話七

  周邦彥,字美成,號清真居士,宋代詞人。舊時詞論稱他為“ 詞家之冠”,所著《解語花·上元》寫道:

  風銷絳蠟,露浥紅蓮,花市光相射。桂花流瓦。纖雲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纖腰一把。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門如晝,嬉笑遊冶。鈿車羅帕,相逢處,自有暗塵隨馬,年光是也,惟只見、舊情衰謝。清漏移,飛蓋歸來,從舞休歌罷。

  上片寫當地元宵夜無可比擬的美妙神奇的境界:

  “風銷”、“露浥”四字,將徹夜騰歡之意味烘染滿紙。“花市光相射”既言燈月交輝,又言億萬花燈,攢輝列彩,此映彼照,互動生光;更有那萬人空巷、傾城出遊的看燈人。

  “桂華流瓦”正寫初圓之月,下照人間樓屋。“纖雲散”謂夜空如洗,皓魄倍明。嫦娥逢此良辰,也不免欲下寰同分歡樂,這不僅加倍烘染人間之美境,而且也巧妙引出人間無數遊女。“衣裳淡雅”一句,正寫遊女淡雅之致與上句“素”相呼應。“楚女”、“纖腰”前冠以“看”,是應元夕觀燈之事。“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從聽覺、視覺、味覺來寫燈火輝映下,無數人影互動浮動,濃淡相融,令人眼花繚亂的情景。下片以“ 因念”領起,一筆挽還,使時光倒流,將讀者又帶回到當年東京汴梁城的燈宵盛境中去。想到當時,千門萬戶,盡情遊樂,歡聲鼎沸。“如晝”二字,極力渲染當年燈月之盛。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用的是同一擬喻。然汴州元夜,又有鈿車寶馬,香巾羅帕。“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用蘇味道上元詩句,暗寫少年情事,馬逐香車,人拾羅帕,是當時男女略無結識機會下而表示傾慕之惟一方式、惟一時機。寥寥數筆,回憶京城全盛,至此方點題。“舊情”二字,是一篇主眼,而無限感慨,無限懷思,只以“ 因念”挽提,“ 惟只見”唱嘆。“清漏”以下,道有餘不盡之音,蘊悵惘低徊之致。“清漏移”三字,遙與“ 風銷”、“ 露浥”相互呼應,首尾如一。驅車歸來,舊情難覓,一任他人仍復歌舞狂歡。此詞以精粹的語言,巧妙的構思,不僅寫出了當地元

  宵佳節的情景,而且聯想了京城上元節的盛況,同時抒發了仕途失意、遠離京師、抑鬱落寞之情。

東北元宵節習俗有什麼
元宵國內親子游去哪兒好
相關知識
元宵節有什麼詩話
關於元宵節有什麼好聽的詩詞
元宵節有什麼優美的詩詞
元宵節有什麼優美的詩詞
外國人過元宵節有什麼習俗
元宵節有什麼意義和起源具體介紹
閩南元宵節有什麼習俗
福州元宵節有什麼習俗
古代元宵節有什麼習俗
海南元宵節有什麼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