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淺談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0日

  如何把握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與幼兒科學教育有很大的關係,注意教育內容的整合,影響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教師對幼兒的生活質量非常重視,但卻對幼兒的心理健康重視不夠。本文從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和影響幼兒心理因素、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以及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幾個方面來全面探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幼兒教學 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教師對幼兒的生活質量非常重視,但卻對幼兒的心理健康重視不夠。如何把握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與幼兒科學教育有很大的關係,注意教育內容的整合,影響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時下,在不少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所出現的問題,與此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就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進行如下的探討。

  1.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1.1 幼兒認知發展狀況。3―6歲幼兒情緒體驗已相當豐富,一般成人體驗到的情緒大部分已為幼兒所體驗,只是在引起情緒的動因、情緒表現方式上還有許多不同。幼兒的情緒表現完全是外顯的,缺少控制,情緒常常極度強烈和高漲。他們有時會出現極度的恐懼,有時會莫名其妙地發脾氣。他們對聲音、陌生人或陌生人的東西、疼痛或身體失去平衡的害怕漸漸減弱,而對想象中的事物,比如黑暗、危險的動物、鬼怪的害怕則有所加劇。對譏笑、斥責、傷害等威脅的焦慮也增加了。

  1.2 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發展狀況。幼兒與同伴活動在生活中所佔的比例在不斷增長。而且同伴的數量也隨年齡的增大而增多。遊戲已從平行性遊戲轉向聯合性遊戲和合作性遊戲,社會化程度大大提高。幼兒在沒有同伴的情況下會假想一個同伴跟自己玩。

  1.3 幼兒自我意識與個性發展狀況。幼兒在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自我意識有所發展,他們已對自我形成某種看法。幼兒已經知道自己是聰明的還是愚笨的,是勤快的還是懶惰的,是漂亮的還是醜陋的,等等。兒童的這些自我認識基本上就是家長、同伴、教師平時對幼兒評價的翻版。一直受到周圍人肯定,積極的幼兒評價會對自己產生一種滿意感和自信感,反之容易產生自卑感與孤獨感。

  2.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2.1 幼兒心理健康影響其身體健康。身體縫康與心理健康之問是密切關聯、相互影響的。身體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礎,心理健康又是身體健康的心理條件。“心舒則體壯,笑―笑,十年少。愁―愁,白了頭。”可見,“心”與“身”有不可分割的密切關係。馬克思說過:“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藥更能解除生理的疲憊和痛苦。”這說明心理健康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2.2 幼兒時期心理是否健康影響人智力的發展、學習的好壞和將來事業的成敗。當孩子感到心理壓力時,表現情緒緊張、煩燥不安;心情抑鬱、感受力降低、思維遲鈍、注意力不集中等,從而影響其智力的發展,實踐證明心理健康的孩子學習輕鬆、愉快,能從學習中獲得滿足感並增進體腦發展,保持與現實環境的接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獲得優異的學習成績。心理健康也影響著―個人事業能否成功,有才華而事業未能成功的人不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心理因素影響其才能的發揮,比如沒有和諧的人際關係,缺乏毅力等。

  2.3 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未來社會人才必備的素質。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薪的世紀對人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一個具有關心他人、家庭、社會、自然的意識和責任感;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創新的精神;具有自主、自信、自強的人格品質。這意味著跨世紀的新―代,不僅要有良好的智慧素質,更要具有―種健康的心理素質

  3.影響幼兒心理的因素

  3.1 遺傳因素人類在朝代過程中,解剖和生理上在不斷髮展,特別是腦和神經系統高階部位的結構和機能達到高度發達的水平,具有其它一切生物所沒有的特徵。人類共有的遺傳素質是使兒童有可能形成人類心理的前提條件。由於遺傳切缺陷造成腦發育不全的兒童,其智力障礙往往難以克服。由此可見中,遺傳在兒童心理髮展中的作用是客觀存在的,它為兒童心理髮展提供了自然的物質前提和可能性。

  3.2 家庭因素對於學前兒童,家庭所給予的影響是更多的,更大的。家庭結構、家庭人際關係、家庭觀念、家庭活動內容與方式、將直接影響到幼兒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具有率先性、隨意性與隨機性、親情性、永續性、豐富性等特點,若運用正確的教育方式,將會對幼兒產生積極影響。

  3.3 托幼機構的因素托幼機構是兒童成長的第二環境,托幼機構是兒童最早加入的集體教育機構,托幼機構對學習學前兒童的社會適應性行為的形成具有深遠的影響作用,學前兒童對教師存在著很大的依賴性,如果兒童與教師之間的關係不密切、不融洽、不協調,往往會導致其心理上的不平衡從而影響其心理健康發展。

  4.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

  教師在維護幼兒心理健康時,必須遵循維護幼兒心理健康的原則。維護幼兒心理健康的原則是指幼兒教師在維護幼兒心理健康時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維護幼兒心理健康的原則主要有:主體性原則、協調性原則、活動性原則、適應性原則、協同性原則等。

  4.1 主體性原則。主體性原則是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提出來的。因為幼兒有他們自己的意識、尊嚴和人格等,任何輕視他們的言行都可能傷害到幼兒的自尊。在維護幼兒的心理健康時,應該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引導他們主動參與心理健康的維護活動。教師要放下“教師架子”,做幼兒真心的“朋友”,創設每個幼兒積極參與的良好心理環境。

  4.2 協調性原則。即個性化與社會化相協調的原則。在幼兒心理教育中,應遵循個性化與社會化相協調的原則,既要重視幼兒的社會化,培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共同性的心理特徵,又不能忽視幼兒的個性化,抹殺他們的個性特點,並且還要通過各種個別性教育措施來促進幼兒的特長和獨特性的發展。

  4.3 活動性原則。幼兒的天性好動。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來開展幼兒的心理體驗,達到心理機能提高的目的。人的心理機能與人的外在活動是密不可分的。活動是心理機能發展的基礎。人的心理品質是在活動中逐漸形成的。教師應儘可能在幼兒活動中,給予指導和評價,把維護幼兒心理健康的機制融會到活動中。要努力在各種活動中,讓幼兒得到心理體驗,從而達到心理健康的維護。

  4.4 適應性原則。適應幼兒年齡發展的特點與規律。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幼兒活動的範圍、形式都在不斷變化增多,這必然給幼兒心理帶來巨大的變化。因此,幼兒教師要根據幼兒發展的規律與順序,預測下一階段的發展,並做好相應的教育準備。心理教育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其發展規律。

  4.5 協同性原則。即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協同教育的原則。在幼兒心理教育中,要求家庭教育要與幼兒心理教育一致,社會環境的影響要符合幼兒心理的發展。不僅要通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來促進幼兒的心理的發展,而且要通過幼兒的自我教育來調控自己把外顯轉化為內控,引向自尊、自愛、自強、自我完善和自我實現

  5.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5.1 在幼兒教學活動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5.1.1 營造溫馨環境。環境對幼兒能否健康生活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幼兒園環境的營造除了園內的大環境、更重要的是班級環境,教師應為幼兒營造一個寬鬆、充滿了關心和愛的班級氛圍,能夠讓幼兒輕鬆、愉快地生活在班級的大集體中,從而情緒穩定,積極樂觀,充滿自信。如;教師應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與幼兒建立一種平等的夥伴關係,蹲下身來和他們講話,傾聽幼兒表達自己的意願,與他們分享快樂,瞭解他們的興趣,關注他們的需要,學會欣賞幼兒,對幼兒的過錯循循善誘,滿足他們的合理要求,讓幼兒生活在沒有顧慮,沒有壓抑的寬鬆環境中,有話敢說,遇事敢做。

  5.1.2 課餘活動中促進合群性發展。課餘活動促進幼兒大腦的發育,更是促進合群行為發展的有效方法。由於種種原因,有的幼兒會出現心理機能發展受阻的問題。這樣的幼兒往往手腳笨拙、亂奔跑、易捧跤,出現感覺統合失調。如果在體育活動中有意識地加強他們的統合專項練。就可以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合作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從而使他們的心理品質和道德品質同步提高,相互促進。

  5.1.3 遊戲活動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遊戲可以歸入幼兒園的日常教育活動中,它不僅使幼兒的各種感知覺得到充分訓練,還發展了幼兒對事物的理解、想象與記憶的能力。除了遊戲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於遊戲中,就能發揮增效的作用。遊戲讓幼兒養成合群性、獨立性的良好習慣。通過角色遊戲,幼兒在對遊戲主題的確立、角色的選擇、情節的發展等活動中,學會了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通過遊戲,發展了幼兒的智慧,調整了幼兒的消極情緒,鍛鍊了幼兒的意志品質、培養了幼兒的交際能力,促進了幼兒良好性格的形成。

  5.2 在家庭教育中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5.2.1 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使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家長在培養孩子成為某方面人才時,應形成合理的期望水平,符合幼兒時期的實際情況。假如孩子確有某方面的特長,比如說適合彈琴或下棋,那就在孩子願意的情況下送他去學習。如果幼兒對某門課程不感興趣,家長不能憑著自己的喜好或攀比心理去逼他們學習,因為每個人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不能因為孩子某方面能力不如別人,就認為孩子各方面能力都差。在要求幼兒學習的同時注意給他們留下足夠玩的時間,讓他們充分享受童年的快樂:對他們的進步,要給予及時的表揚;對他們的退步,要給予充分的理解;對他們的錯誤,要認真分析原因,找到克服錯誤的方法。

  5.2.2 當好幼兒的心理醫生。一方面,家長要成為孩子的親密“夥伴”與忠實的“傾聽者”。家長要以極大的愛心與耐心去關注孩子,和他們一起玩,傾聽他們的心聲,滿足他們的情感需要。另一方面,要創造各種條件矯正他們的某些心理障礙,讓他們參加各種活動,在真實體驗中感受挫折,並在家長指導下矯正自身缺點。

  5.2.3 建立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在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裡,愛心濃郁,人際和諧。這種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有幸福感、安全感、歸屬感與自豪感,容易養成開朗、自信、積極的心態和開拓、靈活的思維習慣。

  總之,幼兒教師要想真正走進幼兒的心理世界。只有心中真正裝著幼兒,真切地瞭解幼兒的內心需要,真實瞭解幼兒的發展狀況,才能真正地走進幼兒的內心世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地取得成效。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中學生心理健康影響探討論文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探究論文
相關知識
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淺談論文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淺談論文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探究論文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探索論文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參考論文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參考論文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相關論文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淺談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淺談論文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淺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