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養生飲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夏至節氣的到來表示真正的夏天到了,想要輕鬆度過夏至時節,養生保健可不能馬虎。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夏季又是多汗的季節,出汗多,則鹽分損失也多,若心肌缺鹽,心臟搏動就會出現失常。中醫認為此時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鹹味以補心。冷食不宜多吃,少則猶可,貪多定會寒傷脾胃,令人吐瀉。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雖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鎮食之。

  多進稀食是夏季飲食養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進餐時食粥,午餐時喝湯,這樣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在煮粥時加些荷葉,稱荷葉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開胃,有消解暑熱、養胃清腸、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時加些綠豆或單用綠豆煮湯,有消暑止渴、清熱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夏至時節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

  不要吃剛從冰箱中取出來的食物。人的胃腸溫度一般在36℃左右,而剛從冰箱裡拿出來的食物只有2℃~8℃,腸胃受到強烈的低溫刺激後,容易出現腹瀉。所以,從冰箱裡取出來的食物應在常溫下放一會兒再吃。

  禁忌

  冷飲問題:夏天的冷飲特別受歡迎。雖然一杯冷涼的飲品能令我們心曠神怡,但不宜過量。炎炎夏日,我們的身體處於一種“陽外陰內”的情況,就是說外界氣溫高,面板表層血管擴張,血液流向體表,因而 感到發熱,即“陽外”;但相對而言,腹中的血液便呈不足,即“陰內”。此時若喝下大量冷飲,便會引致消化不良、腹痛洩瀉、食慾欠佳。

  忌吃的食物:夏季心火當令,燥熱的食物當然要戒吃,以免“火上加油”。此外,亦不宜多吃肥膩食物,以免造成消化不良。

  水果方面,特別一提的是西瓜。西瓜又稱為夏瓜,有解暑除煩、生津止湯、清熱利尿的功效,是夏天的佳品。不過,體質虛寒的人,即容易頭暈、四肢冰冷、面色蒼白者,則不適宜進食過量,以 免傷及陽氣,令虛寒加倍。同樣地,許多蔬菜瓜果的性質亦帶寒,例如芥菜、生菜、芽菜,白菜等,虛寒人士亦不宜多吃。

  夏至養生貼士

  休養

  在夏至時節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有條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濱地區去療養、度假,鍛鍊的專案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若運動過激,可導致大汗淋漓,汗洩太多,不但傷陰氣,也宜損陽氣。在運動鍛鍊過程中出汗過多時,可適當飲用淡鹽開水或綠豆鹽水湯,切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衝頭、淋浴,否則會引起寒溼痺證、黃汗等多種疾病。

  飲食

  夏至時節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吃過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此外,夏至時節又是多汗的季節,人體出汗多,則鹽分損失也多,若心肌缺鹽,心臟搏動就會出現失常,故中醫認為此時宜多食鹹味以補心。

  心情

  嵇康在《養生論》中說:“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嵇康的這段話告訴我們,在炎熱的夏天,應當調整呼吸,使心神安靜,意念中如能想像著心中存有冰雪,便不會感到天氣極其炎熱了。也就是說,我們不應當被炎熱擾亂心神,使心境煩躁,那樣的話會使身體感到天氣更炎熱。

  調息

  在此時節,為順應自然界陰陽盛衰的變化,一般宜晚睡早起,並利用午休來彌補夜晚睡眠的不足。年老體弱者則應早睡早起,儘量保持每天有7小時的睡眠時間。夏至時節,大多數人會有全身睏倦乏力以及頭痛頭暈的症狀,嚴重者可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究其原因,首先是由於這一時節氣溫高,人體只能通過排汗來散熱,使人體內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時若不及時補充水分,就會使人體血容量減少,大腦會因此而供血不足,進而造成頭痛頭暈。造成頭痛頭暈的另一種原因是,人體出汗時體表血管會擴張,更多的血液會流向體表,這種血液的再分配可使血壓偏低的人血壓更低,從而發生頭痛頭暈。

涼茶飲料真能降火嗎
夏至養生小貼士
相關知識
夏至養生飲食食譜
夏至養生飲食
夏至養生飲食怎麼吃
夏至養生飲食怎麼吃
夏季養生飲食如何調養
夏季養生飲食原則是什麼
夏季養生飲食注意什麼
夏季養生飲食注意事項
夏季養生飲食五佳
夏季養生飲食要點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