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睡眠養生寶典

General 更新 2024年04月30日

  “養生”又稱為攝生、道生、衛生、保生等,意思是指運用一定的方法保養生命,睡眠養生具體是指通過充足、高效睡眠達到保養性命,補氣養精調神,防衰的目的。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黃帝內經睡眠養生知識,希望對你有用!

  黃帝內經睡眠養生

  【子時】***23:00-1:00*** :足少陽膽經經氣當旺

  《黃帝內經》:“凡十一髒皆取於膽”。足少陽膽是影響人健康最重要的源頭,而每天的子時就是膽經最旺的時候,這時候安靜的躺下準備就寢,對健康最有幫助。中醫認為,足少陽膽對應相火,相火要歸位,要藏在腎水當中才能化生元氣,這是人身的根本。如果假如這時候不睡覺,長期下來膽經就容易出問題,會出現相火不歸位,就會出現口苦、容易嘆氣、胸痛、臉缺乏光澤***無精打采的倦容***、面板乾燥等等狀況,長期以往,相火離位,不能化生元氣,就會出現腎氣虛寒之證。所以常有女生說要睡美容覺確實是有道理的,而且,膽經的作用還會影響一個人的判斷力、記憶力,所以早睡~才能常保記憶力與思緒的清澈。這時如果失眠的話,可以按摩申脈穴***在足外踝下***。

  【丑時】 ***1:00-3:00***:足厥陰肝經經氣當旺

  《黃帝內經》:“臥則血歸於肝。”假如這個時間不睡覺,長期下來眼睛容易疲勞、視力衰退、且脾氣容易暴躁不安。中醫認為肝為將軍之官,肝藏血,肝體陰而用陽,而人臥則血歸於肝,如果丑時還不睡覺,則血不歸於肝,而肝木就會失去血液的濡養,就會容易導致肝木疏洩失常,而出現煩躁易怒,頭痛失眠等症狀。

  【寅時】***3:00-5:00*** :手太陰肺經經氣當旺

  《素問•靈蘭祕典論》:“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這時為手太陰肺經經氣當旺之時,而肺是調節臟腑之間很重要的器官,好比宰相扶助黃帝一般,調節我們的身體。假如我們肺不好的話,這段期間就會比較淺眠,惡性迴圈之下,就會因為肺氣異常而影響我們講話的氣道與做事的魄力。且中醫認為肺屬金,腎屬水,而五行講金生水,肺金為腎水之母,肺病及子,長期睡眠不足,容易導致肺病,久則及腎,而導致肺腎不足之證。

  【卯時】***5:00-7:00*** :手陽明大腸經經氣當旺

  《素問 •靈蘭祕典論》:“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 大腸為六腑之一,六腑以通為用,實而不能滿,故大腸為傳導之官,主傳導糟粕,把大便排出體外,而便祕是百病之源,常常很多人有便祕的問題,甚至累積了兩星期以上還無法順利排便。建議大家在起床之後,習慣起床後排便最好!就養成習慣喝一杯水,然後去蹲馬桶,養成習慣之後身體才會有通暢的管道。

  春季睡眠養生姿勢

  老百姓有句俗話叫做“站如鬆,臥如弓”,也就是說睡覺的時候要側臥。古人說曲肱而臥,就是把胳膊彎起來墊在頭下,這是個很舒服的姿勢。側身睡最佳的方位是右側臥位,當然左側臥位也可以。左右側臥睡不堵氣道,並且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側臥按壓在足少陽膽經上,膽作用的時間正好是子時,半夜11點到凌晨1點。這時候側臥睡覺正好是對膽經的自我按摩。

  有人說右側臥位好是因為胃的幽門開口是向右的,有利於胃裡食物的排空。這種說法也不完全對,因為胃的開口是個括約肌,括約肌的力量遠比側臥造成的重力要大,如果朝哪邊睡,食物就往那邊流的話,大家整天站立,肛門衝下,大家都應該大小便失禁。

  而仰面躺不好,仰面睡的時候,懸雍垂也就是小舌頭容易下降,堵在咽喉處,造成呼吸不順暢。

  只有一種仰臥的姿勢有助於緩解失眠,叫做仙姑睡懶床。怎麼做呢?正臥仰面朝天,兩臂上舉,就是四仰八叉的姿勢,也就是嬰兒出生後,在學會側臥、趴著睡之前睡覺的姿勢。這是心神迴歸、安寧的狀態。

  人自打學會直立行走以後,兩臂都是下垂的,而以前作為猿猴在森林中攀爬藤蘿時,他的兩臂是經常揚起來的。兩臂揚起來的好處在哪兒呢?我們中醫講的心的經脈是從腋下的極泉穴出來,沿著手臂,經過肘窩,到小指的指甲內側,這是手少陰心經。雙臂老是下垂的話,就容易造成心氣的瘀閉,或者是鬱結,莫名其妙地人就覺得不高興、沒意思。這時候,做個檢查就會發現,腋下有明顯的觸痛和反應點,一摸就疼甚至碰不得,這些人睡眠都有問題。想要讓這些內心比較壓抑或者拘束的人睡個好覺,唯一的方法就是開啟他們的心結,兩手舉起來去睡覺。很多人剛開始適應不了,一會兒手就麻了,手越麻就說明問題越嚴重。當心的經氣走不到小指末端的時候,心腦的供血都會有問題。很多人舉一會兒手,不是肩膀痠疼就是手麻,還有的出現手涼、手上冒涼氣這種情況,這些都不用害怕,這是人體自我療傷、自我治療的過程,慢慢地學會適應就好了。

  很多人睡不著覺,就告訴自己放鬆,還去數羊,所有這些都沒有用,與其那樣,還不如學我說的這個姿勢。我們就把手舉起來,默默地數自己的呼吸,去聽自己的心跳,通過數息、聽心跳能睡著是最好的。至於睡著了以後姿勢會變成什麼樣,那就是身體的自我調節了,睡著以前可以這麼做。

  我教給大家一個穴位,安神、寧神的穴位。所謂安神,就是讓自己的心神覺得安全,沒危險;所謂寧神,就是讓心神回到自己心中,不要心神外越,在外面瞎跑,就像開門把孩子接回家。這個穴位叫神門穴,是手少陰心經的原穴和輸穴,位置在我們的手腕上,手一握拳,我們的手腕上就出現了一條肌腱,肌腱的內側拐角與掌腕橫紋第一道線交叉的位置,在這個窩裡,手放進去能感覺到動脈的跳動,睡不著覺的時候可以去點一點這個穴,感覺到痠麻脹痛時,效果最好。

  最後,我們說一說床擺的方向,關於這個問題,現在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北半球,只有一個方向是不能睡,就是頭朝南、腳朝北的方向,其他都可以。原理是什麼呢?有人用磁場來解釋,有人用形象來解釋,我也不做什麼解釋,因為這是中醫的師承,我的老師就是這麼告訴我的,而且我也有親身實踐過。健康的人頭朝哪兒都能睡著,頭朝下也能睡著,但是那些睡不著覺的比較敏感的人,一換這個方向就睡不著,換成其他方向就能睡著,這也就驗證了中醫傳承的這個觀點,這個意見供大家參考。

  黃帝內經食療養生

  食療包括兩個主要方法,一是將食物經過一定的調製烹飪,充分發揮其醫療作用;一是配入適當的藥物,雖然用藥,但通過技術處理而賦於食。近年來,一些中醫院開設了食療輔助治療,有些地方還開辦了藥膳堂與藥膳鋟館,把治病強身的中草藥與傳統文化的中國菜結合起來,形成了中醫特色的有防治作用的色香味美的藥膳,各種保健飲料、茶、糖、滋補藥酒等都深受群眾的喜愛。

  而食物中的五味指酸、苦、甘、辛、鹹五種不同的味道。中醫認為五味入於胃,分走五臟,以對五臟進行滋養,使其功能正常發揮,不同的食物對臟腑的選擇性迥異,如《靈樞·五味》說:“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鹹,先走腎。”這種五味的劃分,不僅適用於五穀,同樣也適用於五果、五畜、五菜、五色等***五穀是指粳米、小豆、麥、大豆、黃黍。五果指桃、李、杏、慄、棗。五畜指牛、羊、豬、狗、雞。五菜指葵、藿、薤、蔥、韭***,這是中醫飲食營養的理論基礎。

  藥食同源根據古代中國陰陽五行學說之飲食基準分類為五味「酸、甜、苦、辛、鹹」各司其職供養五臟六腑、及五性「熱、寒、平、溫、涼」各司其職以其特有效能對人體內臟產生各種各樣的作用與變化。例如食物進入人體之後「酸入肝疸、甜入脾胃、苦入心和小腸、辛入肺和大腸、鹹入腎和膀胱」。又五性如食物生食對人體而言屬寒性,然依食物調理法的不同其性質起變化,好比白蘿蔔生食性寒、煮過性平、加入辣椒性熱…等依此類推,食物依調理法之燙、煮、烤、燒、薰、炒、蒸…等所發生之變化、又稱之為『自然化學變化』。

  中醫藥食學說,即藥物與飲食關係的學說。在中醫中,藥食同源,藥食互補,藥食互用,藥與食之間並沒有嚴格的界限,將二者配合起來,用以養生療疾,是中醫的一個顯著特色。“食養”,在我國古代醫書《皇帝內經》中早有論述,〈〈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闡明瞭藥食氣味厚薄對人體陰陽盛衰的影響。醫聖張仲景在行醫中,首例“食治”專篇。由此可見,中醫對食物的認識和中藥一樣,講究寒熱溫涼四性和辛、甘、酸、苦、感五味。古人云:氣血得理,百病不生;若氣血失調,百病競起。萬物均為食。食用的方法得當,方能把萬物變為食、藥統一體,因為、因地、因體、因病,經過萬物的取己之長,配製得當,可食或沖服,迅速加強人體的正常需求與代謝。眾多事實證明了萬物均為藥,萬物均為食。藥食同源即藥與食物相同。

  說起食療,起源甚早。傳說先民嘗味草,開拓食物來源併發明醫藥,故有“藥食同源”之說。昔人謂安身之本必資於食,救疾之速必憑於藥,將飲食與藥物並論,認為可供飲食的動、植物及加工製品,雖種類繁多,但其五色、五味以及寒熱、補瀉之性,亦皆稟於陰陽五行,從這個意義上講,實與藥物應用的道理並無二致。所以醫家對於飲食的宜、忌,調製方法亦頗究心,用飲食治病積累了許多可貴的知識,在古醫籍中亦多有論及且有專門著述。

黃帝內經順時養生
黃帝內經食療養生
相關知識
黃帝內經睡眠養生寶典
黃帝內經四季養生法
黃帝內經四季養生吃什麼
黃帝內經體質養生法
黃帝內經四季養生智慧
黃帝內經四季養生原文
黃帝內經四季養生篇
黃帝內經四季養生
黃帝內經順時養生法
黃帝內經食療養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