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頂頭懸之三大作用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頂頭懸”亦稱虛靈頂動,虛領頂動,提項吊頂,神貫頂等,說法各異,其理如一,就是要求習拳之人在打拳時,要將頭部向上輕輕頂起,以使身姿挺拔,立身中正,意念集中,精神貫注。下面是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

  

  “頂頭懸”是習拳時的第一要務,是須時時恪守的準則。“頂頭懸”雖然道理明瞭,動作簡單,但其獨具的三大作用,是其它拳式所不具備的,也是太極拳愛好者時刻應予重視的。

  一是“頂頭懸”的健身作用。

  吳氏太極拳第二代傳人吳圖南大師,以百歲高齡接見美國太極拳研究會會長周先生,當週先生問及吳圖南大師長壽祕訣時,大師以四字相答:“頂頭懸也。”這是一位長壽老人對“頂頭懸”健身作用的充分肯定,也是對“頂頭懸”健身作用的自我見證。


  說起“頂頭懸”的健身作用,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頭部向上輕輕領起後,可使頸椎順豎,脊柱中正,保證脊椎柱的自然垂直,從而可使頸椎中的中樞神經延髓及脊柱中的延髓不受壓迫,以保證周圍神經及腦神經的通道不受擠壓,暢通無阻,有利於中樞神經系統調節全身各個系統和器官的技能活動,從而保證身體健康。

  據此,我們可以想象,長期從事文字工作,電腦操作,或長年沉迷於麻將遊戲的人群,由於身體長期處於靜止狀態,低頭弓背,大腦緊張,所以好多人患有“伏案綜合症”,頸椎受壓,脊柱彎曲,以致神經通路不暢,大腦供血不足久之勢必影響身體的健康。

  二是“頂頭懸”的保障作用。

  所謂保障作用,亦即“頂頭懸”對習練者的身形完整起到了重要作用。古今拳家都十分重視“頂頭懸”的作用,並將其擺在重要位置。《拳論》有云:“打拳全是頂動,頂勁領起,全身精神為之一振”頂動者,是中氣上衝於頭頂者也。不領則氣塌,領過不佳全身氣皆在上,足底不穩,病失上懸,即頂亦失於硬,扭轉不靈,亦露笨象,是在似有似無,折其中而已。楊澄甫大師十分重視虛靈頂動之作用,他在《太極拳十要》中將 “虛靈頂動”放在十要之首。他說:“頂動者,頭容正直,神貫於頂也。不可用力,用力則頂強,氣血不能流通,須有虛靈自然之威。非有虛靈頂動,則精神不能提起也。”以上論述從不同角度說明了“頂頭懸”在太極拳習練中的重要地位和無可替代的保障作用。打拳時,頭容正直,輕輕領起,則可使精神集中,意念增強。反之,如“頭傾視深”則“精神奪矣”,左歪右斜,則拳勢丟矣。打拳時一旦出現“丟頂”現象,拳式將會渙散,精神則會萎靡。所以習拳時一定要把“頂頭懸”貫徹始終,須臾不可離異。

  三是“頂頭懸”的健美作用。

  “頂頭懸”還有其特有的健美功能,其道理也很簡單,由於頭部經常向上頂起,使頭頸自然正直,身軀中正舒適,時間一久,習拳者則逐步克服低頭,聳肩,含胸,駝背等毛病,漸而使身軀挺拔,體態秀美,於不知不覺中實現了塑身健美之目的。

  “頂頭懸”對拳式的保障作用,以及其特有的健身和健美作用,動作簡單而易行,效果確切而明顯,而要總使其真正發揮作用,則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須時時以效之,長期而為之,決不可急功近利,急求速效。正如孫祿堂大師所言:“練功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而日有所長。”任何事物都有一個質量互變的過程,而從量變到質變則需要一個長期的,甚至是艱苦的過程。只要我們長期堅持,且在生活和工作中養成習慣,一定會收到理想的效果。

  另外,要注意方法,要“無過而無不及”,如楊澄甫大師所言:“不可用力,用力則頂強,氣血不能流通。”過於用力,造成頸部僵硬,氣血流通遲滯,反而影響健康。反之,如果採用力或用力過小,則起不到應有的作用。至於大師所言:“須有虛靈自然之意,”此“須有虛靈自然之意,”是何標準,應如何把握,則無人能說得確切,也沒有尺度標準,只有靠我們自己在學練的實踐中,認真去體悟,反覆進行揣摩。只要我們用心去做,長期堅持,一定會找出適合於自己的動作要領,一定會取得理想的健康效果。

太極拳和腑臟經絡的一些關係
瘦腿效果好的瑜伽動作有哪些
相關知識
太極頂頭懸之三大作用
不懂太極頂頭懸白練太極三十年
太極拳站樁之三點要求
陳式太極拳推手的三大要素
太極拳推手的三大要領是哪幾個
太極拳推手的三大要領
太極拳實戰的三大必備技巧有哪些
太極拳學習的三大境界有哪些
太極拳學習的三大境界有哪些
太極拳養生的三大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