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造肉怎麼做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蘇造肉是老北京的漢族傳統小吃之一,既不是家常自做,也不是筵宴所備。蘇造肉,也稱“蘇灶肉”,起源說法不一,但多指向蘇州。那麼,呢?下面小編為你解答。

  蘇造肉做法

  1、用各具特色的老湯煮肉是做"蘇造肉"的第一道工序。

  2、"蘇造湯"是第二道工序,也是成品工序。調湯時用一定比例的水和醬油、鹽,開鍋後,把需用的中藥碾成粉末,用布袋縫好放入湯中同煮,湯中發出藥料及調料的香味時,即成為蘇造湯。用以煨肉。用後,剩下的蘇造湯,其貯藏、保管和增加的方法,全與老湯相同,也是更迭使用。

  3、中藥配方有十餘味。配方按春夏秋冬四季而有所不同。品種不外丁香、肉桂、砂仁、甘草、豆蔻、廣皮之類。按季不同即如肉桂、桂皮等燥熱之劑冬季用量多,夏季用量減少。

  4、蘇造肉主要材料除豬肉外,內臟包括心肝肚肺以及大腸。關鍵要漂洗乾淨,然後下清水鍋煮幾分鐘,放柴花椒,撇去血沫撈起備用。再同肉放在老湯中煮。煮時要根據某些多煮易爛的材料,分先後放入。

  5、老湯開鍋後肉色變紅,煮十幾分鍾就起鍋。只有肺最後出鍋。其次是將以上已煮到八分熟的材料,移到蘇造湯中煨。

  6、蘇造湯鍋內先放一張大小適當的竹篦子,然後在篦上平放一些豬骨頭。倒上湯,分類把肉和內臟有次序地排列在骨頭上。使材料不沾鍋底,以免燒焦。只有肉改切長條,其他用時再改刀。湯燒開後,改用文火煨。鍋中的湯只把材料浸到一半,起著氣泡,這樣煨2--3小時即成。[2]

  蘇造肉起源

  《清稗類鈔》對蘇造肉也有記載:“宮中於五月食椴木鉸·····又有蘇造糕、蘇造醬諸物,相傳孝全後生長吳中,親自仿造,故以名之。”吳中,即蘇州。

  清宮曾設蘇造局。此菜重回民間以後,製售者於肉鍋中泡火燒,熱吃,除肉塊以外還燉有香爛可口的豬內臟。每天早晨設攤於東華門外,供朝廷官員早點,人稱“南府蘇造肉”。以蘇造肉著名的菜館有“景泉居”。

  據愛新覺羅·溥傑先生的夫人嵯峨浩所著的《食在宮廷》介紹,此菜***蘇州肘子***是由蘇州著名廚師張東官傳入清宮。清宮膳單上的所謂‘蘇灶’,說到底,全出自張東官主理的廚房。蘇指蘇州,灶指廚房。‘蘇灶’遂譽滿宮廷內外。直到現在,北京民間沒有不知道‘蘇灶’的。流行於北京民間的‘蘇灶肉’和‘蘇灶魚’等,都是當年張東官留下來的。”[1]

  豬肉加藥料煨熟,肉質酥軟,滋味香濃,適合與煮火燒同食。正是:“蘇造肥鮮飽老讒,火燒湯漬肉來嵌。縱然饕餮人稱膩,一臠膏油已滿衫。***《燕都小食品雜詠》***”。《燕都小食品雜詠》注:“蘇造肉者,以長條肥肉,醬汁燉之極爛,其味極厚,並將火燒同煮鍋中,買者多以肉嵌火燒內食之。”北京小吃中的滷煮小腸,由蘇造肉演變而來。小腸陳的祖上就是以賣蘇造肉為營生。

  過去紫禁城外西北角城隍廟內,有一個專門賣蘇造肉和火燒的鋪子,掌櫃姓周,其燒法獨得祖傳之祕,肉爛湯醇,在北京獨一無二。除了店夥挑出去賣給南北長街,南北池子,後門一帶住戶外,這鋪子還專門賣給宮裡太監吃,不收錢。但三節時太監替鋪子還各項欠帳。溥儀和宮中后妃等也都愛吃蘇造肉,御膳房不作,都到鋪子中去取。掌櫃的侄子後來進宮當了蘇拉***滿語,即宮中打雜***,又升作溥儀的隨侍。

  什剎海集市賣蘇造肉的設在蓆棚內,象個小飯館。肝、腸、心、肺、肚煮在一起,琳琅滿目,全擺在鍋邊上,任人選擇,按量論價。然後切成小塊,澆上原湯,放上佐料,佐酒或與叉子火燒同吃,是什剎海集市上的一樣名菜,喜歡吃的人,視同珍饈。

藕片怎麼做好吃
蘇造肉怎麼做
相關知識
蘇造肉怎麼做
蘇造肉怎麼做
野豬肉怎麼做最好吃
紅燒肉怎麼做好吃而不膩的家常做法
冬瓜炒肉怎麼做好吃的做法圖解
麻辣牛肉怎麼做
滷肉怎麼做好吃
噴香誘人的紅燒牛肉怎麼做
狗肉怎麼做才好吃
五花肉怎麼做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