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南北兩派功夫有什麼區別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武術是我國有著深厚底蘊的歷史傳承,是最好的強身健體方式。我們知道,中國古代武術素有南拳北腿之分,風格迥異,特點鮮明。那麼武術南北兩派功夫的區別,大家是否瞭解?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武術南北兩派功夫的區別分析,希望能幫到你。

  武術南北兩派功夫的區別

  1、體格上的差距造成南北流派在武術風格上的差異

  日出於泰山之巔,空曠間,大開大合,躥縱跳躍,舒展大方,這是北派武術的特點;月懸於小橋之上,竹林間,短橋寸勁,闊幅沉馬,迅疾緊湊,此乃南派武術的特點。這裡要先明確一點,即此篇所談的武術主要指拳腳功夫。 中國古代武術風格的差異可以用地域來區分,但造成這差異的關鍵在於體格上的差距,正是由於身體條件上的差距才造成了南北流派在武術風格上的差異。

  2、北方地域文化對武術的影響

  北方文化核心的黃河中下游,氣溫寒冷而乾燥。人在室外練武,難以抵抗凜冽的寒風,因此必須不停地、快速地甚至是激烈地跑跳,以激烈強勁的動作,增加人體的熱量。

  從查拳、華拳、通背拳、形意拳、八卦掌等這些北方拳種的分析來看,北方拳種普遍存在樸實簡練、形健勁遒、動靜分明、發力順達等與北方文化和民俗習性相吻合的特點。

  3、南方地域文化對武術的影響

  南方的年平均降雨量超過黃河流域一倍,在這一帶生活的民族,無生活之憂,使他們能夠安於現狀,而瞬息萬變的天氣又容易引發他們的遐想。在這樣的環境中形成的南方文化難免會有輕靈活潑、富於幻想的特點。就民風而言,南方一般敏慧、輕飄、工巧。

  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以南拳、南刀、南棍等拳打臥牛之地為代表的南方拳派。技術特點更是別具風格:步法穩固、手法靈活多變、剛勁有力,常以發聲吐氣助長髮力。這正是在南方文化的薰陶下所形成的拳種風格的自然流露。

  武術流派怎麼分

  中華武術五大流派:崆峒、武當、少林、峨眉、崑崙。下面介紹少林派和武當派。

  少林派:發源於河南嵩山少林寺。少林武術內容極為豐富,其中少林拳的精華被稱為“少林五拳”,係指龍拳、虎拳、豹拳、蛇拳和鶴拳,分為小洪拳、大洪拳、羅漢拳、梅花樁炮捶等幾十種少林拳法,還有刀、槍、劍、鏟、棒等器械的技擊法,並創造出少林易筋功、小武功、陰陽功、混元一氣功等氣功。

  武當派:因發源於湖北均縣境內的武當山而得名。武當武術起源於元末明初,盛行於明末清初。武當拳的風格特點是以靜制動,以柔克剛,以短見長,以慢擊快,以意運空,以氣運身。武當派拳術有無極拳、鷂子長拳、猿猴伏地拳、六歲散手和五當太乙五行拳等。

  武術的起源是怎樣的

  武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那時,人類即已開始用棍棒等原始工具作武器同野獸進行鬥爭,一是為了自衛﹐一是為了獵取生活資料,後來人們為了互相爭奪財富,進而製造了更具有殺傷力的武器。如《山海經大荒北經》就有“蚩尤作兵伐黃帝”的記載。這樣,人類通過戰鬥,不僅製造了兵器,而且逐漸積累了具有一定的攻防格鬥意義的技能。

  在殷商時期,青銅業發展,以車戰為主,出現了一些銅製武器,如矛﹑戈﹑戟﹑斧﹑鉞﹑刀﹑劍等。同時,也出現了這類武器的用法,如劈﹑扎﹑刺﹑砍等技術。為了提高戰鬥力,這時已有了比賽的形式。

  春秋戰國時期,鐵器出現,步騎兵興起,為了在步騎戰中發揮作用,長柄武器變短﹐短柄武器***特別是劍身***變長,這樣,武器的內容就更加豐富了,武術的技擊性進一步突出,同時武術的健身作用也受到重視。這時比試武藝的形式已廣泛出現,更加推動了武藝的發展。

  

猜你喜歡:

武術南北兩派功夫有什麼區別
學習防身術的好處簡單分析
相關知識
武術南北兩派功夫有什麼區別
武術南北兩派功夫有什麼區別
北芪與黃芪有什麼區別
閘道器和路由器功能有什麼區別
主機板的南北橋有什麼區別
南方和北方的年夜飯有什麼區別
武術和體操有什麼區別
藍莓干與鮮藍莓的功效與作用有什麼區別
藝術特長生和藝考生有什麼區別_藝術特長生和藝考生的區別
人蔘和紅參之間有什麼區別和功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