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短小易懂寓言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0日

  小學生喜歡寓言故事,特別是哪些短小易懂的。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你們喜歡!

  篇1:植樹與當官

  有個叫作郭橐tuo駝的人,是專門幫人家種樹的。他植樹的本領特別高強,經由他手栽種的樹,全都成活了下來,還長得枝繁葉茂,結的果實也又多又早,他的同行們無論想什麼辦法總是比不過他。

  於是大家就懇求郭橐駝介紹一下他植樹的經驗:“請您侃侃您的植樹經,教教我們吧!”

  郭橐駝想了想,就回答大夥兒說:“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訣竅,我只是隨樹木自己的生長規律讓它發展而已。一般說來呢,移植樹木的時候,要注意四個方面:樹根要舒展開來;培土要儘量均勻;原上不能去掉,要儲存下來;築土則要緊密。照這樣做了以後,就不用再老記掛著它、經常去動它,只管離開就可以了。總而言之,栽培樹木時要像照顧嬰兒一般精心,栽好以後要置之不理。只有這樣,樹木的生長規律才不會受到破壞,它的本來習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發展。別的種樹人,則有兩種錯誤的做法。一種是栽種時不夠精心,使樹根得不到充分的伸展,原土全被丟棄,換成了生土,培土也不勻,不是多了就是少了,樹自然長不好。還有一種正相反,對樹愛護得太過分了。種下樹以後,早晨去看看,晚上又去摸一下,剛走開又不放心地回頭去料理一番,甚至用指甲把樹皮掐破來看樹是活的還是死的,還用手去搖動樹根看土是鬆了還是緊了。這樣弄得樹一天比一天虛弱。原本是懷著愛它的心思,其實卻是害了它啊,這和對它照顧不周也沒多大區別,樹也還是長不好。”

  請教郭橐駝的人又問他說:“依您的看法,種樹的道理和當官治民有相通的地方嗎?”

  郭橐駝說:“我只懂得怎麼種樹,可不會當官治民。不過我住在鄉間,看到老爺們總是喜歡對老百姓發號施令,似乎是很愛惜人民,動不動就派人督促百姓們耕種啦、收割啦、抽絲啦、織布啦,還有養雞養豬什麼的。今天打鼓叫人家集合,明天敲梆子叫人家聚攏,百姓們窮於應付,疲於招待,連吃飯的時間都快沒有了,還怎麼有精力去搞好生產呢?這樣看起來,當官治民也確實和栽種樹木有很多相類似的地方啊!”

  植樹經和當官治民的原則共同說明了一個道理,不僅要從外部儘量維護事物,更重要的,還是不能違反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啊!

  篇2:良弓和利箭

  有一個人揹著一把大弓,四處遊歷。他那張弓確實是漂亮,雕花的弓彎,上好牛皮條做的弓弦,可就是空背在背上,英雄無用武之地。有人上前好奇地問他說:“為什麼只見你有弓而沒有箭呢?”那人驕傲地回答說:“我的弓是最好的弓,可惜還沒有發現可供它使用的箭!”

  又有一個人拿著一支箭,到處轉悠。他那支箭的確是支好箭,箭頭包著銀,銳利而閃閃發亮,箭尾上帶著漂亮的羽毛。可是這支箭只能一天到晚提在這個人手中,不能實現它高遠的理想。有人走過去不解地問:“怎麼你只是手裡拿著一支箭空轉悠,你的弓呢?”那人不以為然地笑笑說:“我這支箭太好了,舉世無雙,可惜還沒有見到能發射它的好弓!”

  這兩個人的話被后羿yi聽見後,后羿立即找到那個有良弓的人,又找到那個有利箭的人,對他們說:“你們的弓和箭的確都是上好的。可是,你的箭再好,不用弓發射,這支箭也只能束之高閣或被你永遠地握在手中。再說你的弓,再好的弓如果沒有箭,也只能是張空泛無用的弓。”

  這兩個人聽了后羿一番話,似乎有些明白了。於是后羿對他倆說:“來,把你們的良弓、利箭合在一起,我來教你們射箭,你們再來真正領略一下你們的弓和箭好在哪裡吧!”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些事情是相互依賴對方而存在,通過對方才能顯示出它本身的光彩來。如果我們看不到事物的相互聯絡而片面地強調一面,那就很難使之發揮出真正的優勢來。

  篇3:秀才的忌諱

  有一個叫柳冕的秀才,由於幾次應試都沒中,因此他最怕聽到“落”、“落第”一類的字眼,連這類的同音字也不讓說。誰要是犯了他的忌諱,他便大發脾氣,出言不遜跟別人爭。要是他的僕人誤犯了忌諱,他還會鞭棍相加,搞得僕人跟他說話時總是小心翼翼,膽戰心驚,可是越害怕就越緊張,越容易出錯。

  這一年,柳冕去省城應試。他騎著馬,僕人挑著行李書籍隨他一同趕路,忽然,一陣風吹來,柳冕的帽子吹落在地,僕人慌忙跑著去拾帽子,並大聲說道:“主人慢走,主人停下,您的帽子落地了!”這柳冕心頭一驚,因“落地”正好與“落第”同音,他好不生氣,用馬鞭怒指僕人說:“狗奴才,胡說八道!不準說‘落地’,這叫‘及地’諧音“及第”!記住了嗎?再瞎說看我不揍你!”僕人唯唯諾諾,誠惶誠恐;一邊將帽子給主人戴上,一邊說:“主人,這回把帽子戴牢一些,就再也不會及地了!”

  這秀才一聽更生氣了,一鞭子便打到僕人身上,僕人被打得糊里糊塗,不知又是犯了什麼諱,無奈,只好忍氣吞聲,自認倒黴。

  秀才來到省城參加應試,過了一段時間,考試發榜了,他急忙打發他的僕人前去看榜。僕人來到發榜的地方,將榜上姓名從頭到尾看了三個來回,就是不見“柳冕”兩個字,僕人知道這回秀才又“落”了,可是回去怎麼對主人說呢?因為主人是最恨那個“落”字。僕人想去想來,忽然想起秀才平日裡繞開“落”字而用其他字替代的辦法,比如說,秀才常把“安樂”“樂”音同“落”說成“安康”,用“康”代替“樂”,於是僕人終於找到了一個較合適的字來。

  僕人回到住處,一進門,秀才立即滿面春風迎上去問:“喂,我考中了嗎?”僕人低著頭,小聲應道:“主人,您‘康’了。”

  柳冕自然明白這“康”字的意思,他唯恐僕人再說出那“落”字,便趕緊打發僕人出去。

  秀才心虛,忌諱頗深,可是事實總是事實,你承不承認,它總是明明擺著的事實,即使不說“落地”,那也只能是自欺欺人,一種虛假的遮掩。

  
猜你喜歡:

1.小學生讀的勵志寓言故事

2.小學生寓言故事大全精選

3.小學生閱讀寓言故事書中的故事

4.小學生必看寓言故事

5.小學生必看的寓言故事

著名華人的故事
最感動人的故事
相關知識
小學生作文素材寓言故事
小學生讀的勵志寓言故事
小學生短小易懂寓言故事
適合小學三年級看的寓言故事
小學三年級看的寓言故事
小學一年級看的寓言故事
小學三年級成語寓言故事
適合中學生看的勵志寓言故事
小學生作文素材寓言小故事
小學生必讀歷史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