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精彩的文章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精彩的文章往往令人拍案叫絕,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白巖鬆:讀書讀久了,你總會信仰些什麼

  當我們翻開一本書,要在翻開的這本書裡頭尋找到什麼呢?這個話題似乎要從我們剛剛出生來到這個世界上開始說起。當人生的這本書剛剛翻開,在未來漫長的歲月裡,在這本書裡,我們又要尋找到什麼呢?也許兩者的答案有很多是相似的。首先翻開一本書,我們希望知道自己是誰,我的家鄉在哪裡,而世界又在哪裡。

  如果我不開啟書,我會以為世界就像我生活的這座城市一樣,有草原,有森林,有很多和善的人們。但是當我開啟書才知道,《上下五千年》裡有那麼多的歷史;當我開啟書的時候,我知道在《一千零一夜》裡還有另外一個跟我們完全不一樣的世界;當我開啟書的時候才知道有好人、有壞人;當我開啟書的時候才知道,北京、江蘇、四川或者其他的地方怎麼怎麼樣。瞭解的事情越來越多了,這個世界開始變得越來越大了,結果一個又一個少年該如同我一樣,開始嚮往外面的世界。如果沒有書,你不會知道世界是個什麼概念,即便後來當你的年歲足夠大了,當你來到一個又一個陌生的國度裡,你竟然發現一切似乎沒那麼陌生,因為早在白紙黑字上,早在字裡行間,早在曾經翻開的一本又一本書當中,你曾經如此親密地靠近過它,世界變得不再那麼遙遠,也不再那麼陌生了。

  說起來真的有意思,總有很多人問我,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什麼?我的答案永遠是一樣的,當然是《新華字典》了。如果要是沒有《新華字典》,沒有我從最簡單的一個又一個漢字開始認識起,一直到後來,我怎麼會有勇氣、有能力翻開一本又一本或厚或薄的書呢?如果我不能翻開那些書,我的很多困惑、我的很多未知怎麼能在我的面前陸續開啟呢?成長是什麼?成長不僅是年歲慢慢增長,更重要的是內心所累積的一個又一個問號慢慢地得到答案。

  當你的答案越來越多,當你的問號開始慢慢地被抻直的時候,你就是在成長。最小的時候可能在讀《十萬個為什麼》,獲取一個又一個答案,如果沒有那些書,答案不出現在你的面前,你就永遠像是一個仰望星空的孩子。雖然在這一生當中葆有好奇,葆有問號,永遠是一個最重要的事情,但是,在你成長的過程中,如果你的一個又一個問題不能得到解答的話,成長怎麼可能變成現實呢?從你最初好奇的一加一等於二,到後來一加一等於二不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數學題,而是人生,是大的哲學,是你如何去捍衛常識;當別人因為自己的利益,能喊出一加一等於三,甚至等於四的時候,你還有勇氣去堅持說一加一等於二。你想想我們走了多遠的路程了。從最初只是一個最簡單的小學的數學題到後來與常識、與正義、與真理有關,如果沒有那一本又一本翻開的書,你怎麼可能有這種成長呢?總有人問我讀書有什麼好處。我說用幾個“解”來回答你吧,它可以解惑,它可以解氣,有的時候你有很多這種鬱悶和生氣,開啟書看到有與你同樣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或者古人甚至都提前把那種吶喊替你發洩出來,你就覺得挺解氣的。

  另外,還解決你的很多掙扎和困惑。翻開一本又一本書的時候,你看到答案,擁有了一種解決的方案,道路變得更加清晰了。當然千萬別忘了,看書還有另外的功能,那就是有的時候還解悶。哪怕現在人們開玩笑連解手的時候,都需要有那些看起來不那麼累的書能陪伴你度過人生當中永遠不會沒有的這種時光。一天總是瑣碎的,但是累加在一起卻可能會獲取很多知識,因此,我覺得一個能提供這麼多“解”的書,會幫助一個又一個人更好地走這樣一個成長的道路。

  在我們尋找的無數答案當中,最後一種答案可能非常的重要。它幫助我們尋找到平靜和幸福,我們可能都記著這樣的一句話,“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那是一個屈辱的時代。但是現代在物質大潮快速奔湧而來的時候,這句話可以稍微地變一變了,變成什麼呢?

  “中國之大,找到一顆平靜的心簡直太難了。”但是不平靜又怎麼可能幸福呢?我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周圍是亂的,自己的心裡也是亂的,當你開啟書想在書裡找到平靜的時候,最初幾頁是很難的。但是當最初的幾頁慢慢讀進去了,你就覺得好書真像是一堵又一堵的牆,開始慢慢地升騰起來,把外面的車水馬龍還有那些喧囂的聲音都阻攔在了外面。這個時候,你覺得那顆躁動的心慢慢地安靜下來,這個世界你似乎又可以在白紙黑字裡聞得到花香,聽得到鳥的聲音,大自然彷彿又回到了你的身邊。更重要的是沒有平靜怎麼可能幸福呢?

  那麼,幸福與讀書、與平靜有什麼關係嗎?很有關係,幸福是由三個關鍵詞構成的,那就是物質、情感和精神。只有物質基礎、情感依靠、精神支柱這三種因素的分數都不錯,加起來你的幸福指數才高。而讀書與這三者緊密相關,“讀書無用論”的論調早已經慢慢消散了,那個時代也結束了。

  早有調查顯示,人們讀書和知識獲取的水平和你的工資收入是成正比的,我想只有你的讀書足夠多了,你才會更有創意,才會更自信,你才會更有底氣,才能獲取更多的物質回報。但是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書讀得多了,你在情感方面會是一個充沛的、獲益很多的人,你的依靠會更充實,更重要的是在讀書中會尋找到我們的信仰和精神支柱。中國人的信仰千百年來並不是僅僅靠宗教來支撐的,它就在唐詩宋詞當中,在爺爺姥姥講給你的故事裡,在《三國演義》裡,在《紅樓夢》裡,在《西遊記》裡,在無數的經典書籍當中,至今依然被文人用那種美麗的方塊字寫在字裡行間。

  讀書讀久了你總會信一些什麼,信一些什麼就有了敬,有了畏,因為信仰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敬畏”二字。有了敬,有了畏,知道什麼是最好的我要去做,知道什麼是不好的我不能逾越它,就如同社會這條奔騰的大河兩邊有了安全的河床,敬和畏這兩個河床在,不管這條河流如何奔湧,總是安全的。我們現在正處在慢慢建兩邊河床的過程中。

  因此,如果更多的中國人能夠多讀書,能夠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能在這裡慢慢找到幸福感並且找到自己的話,中國就會變得更好。也許讀書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是讀書可以改變很多,可以讓我們一個又一個人變得更好。

  當我們一個又一個人變得更好的時候,你什麼樣,中國就什麼樣。

  :敢做自己的膽量,和能做自己的資本

  幾年前,我有兩家經常光顧的私藏服裝店,在同一條路上,相隔不過步行五分鐘的距離。

  一家店的老闆是個學服裝設計的高冷妹子,對人愛理不理,價格挺貴,很少在店裡,留個同樣話少的小姑娘看店,據說是家裡親戚,一脈相承高貴冷豔,很少主動招呼客人,只冷冰冰報個價格。店堂布置其實挺有特色,極簡性冷淡派,摒棄一切飽和色塊,一進門就讓人清心寡慾節制得不行,配上滿屋子山本耀司風格的衣服,用料講究、創意十足、剪裁巧妙而且十分實用。

  平心而論,這家店很有特點,但是門可羅雀,我很為店能開多久擔憂,要是關門了,我就少了一間可以挑衣服的私藏,這裡即便貴點,也好過商場裡很多國內外差異巨大天價而莫名的品牌。有一次,中獎般趕上老闆在,作為買過幾件衣服的老客,她也不太好意思完全扮冰雪皇后,我很小心地問,要不要適當做些活動或者宣傳吸引更多的客人。

  她揚著鮮豔欲滴的紅指甲——這好像是她身上唯一的飽和色,斬釘截鐵地回答:不,服裝本來就是個性化的東西,吸引那麼多不相關的人幹嘛。

  聽起來也對,不是有個詞叫“飢餓營銷”嗎?可我總是隱隱覺得,“飢餓營銷”是擁有足夠多的支持者之後的擇優選擇,顧客基數不夠再搞“飢餓營銷”,結果就真的餓死了。

  我也明白,每個文藝女青年心目中都有個服裝店夢,或者咖啡館夢,都是極度自我的夢想,但是,在我有限的經歷中,那些生意好的看似個性十足的品牌或者店面,無一不是特色化商業運營的成功案例,離開可行性完全拼個性,往往生存不下去,又何談“自我”。

  只是,這些道理,很多致力於“小而美”產業的女文青起初都聽不進去,在她們心裡,個性壓倒一切,不性格毋寧死。

  就像做人一樣。

  我憂心忡忡地走出這間店去街角的另一家,兩家店簡直就是南轅北轍的經典案例。

  街角的這家店一派活色生香的暖豔,冬天暖氣開到最大,大到讓人誤以為夏日近在眼前,興興頭頭採購春裝新款;夏天冷氣開到最足,足以賣出剛上市的秋裝,還能預售掉產品雜誌上的冬裝新款。老闆招牌一樣穿著店裡的衣服,熟稔地招呼每位顧客,問起家裡的孩子或者狗,不過挑衣服得預約,理由是同一時間接待太多的顧客影響服務質量。

  這家店的衣服不見得多有個性,很多非常大眾的款式,甚至個別服裝稱得上俗豔,看上去根本賣不掉的樣子,所以,我對老闆最大的好奇心是:那些看上去賣不掉的衣服最終都到哪兒去了?

  某個顧客稀少的下午,我捱到店裡最終只剩下我一個客人,指著衣架上我不喜歡的衣服問她:“這些衣服誰會買呢?一點都不好看。”

  老闆微笑:“當然有人買啦,你不喜歡不代表別人不喜歡,賣衣服的大忌是自以為是地賣自己喜歡的款式,不考慮顧客的需求,我又不是川久保玲或者王大仁,隨便披塊布都有人買賬覺得時尚,沒有那個資本不能隨便講自我。”

  我瞥了眼她的桌子,上面放了本帕科·昂德希爾的《顧客為什麼購買》,這本零售業的聖經我自己看是因為在媒體負責商業廣告運營,我第一次見到一家不大的服裝店店主願意花這麼大心思研究購買心理學,而這些年,我身邊很多樸素的人,給了我很多樸素的驚喜和欽佩。

  我忍不住問:“難道衣服不是非常自我的選擇嗎?”

  她一邊整理衣架,一邊慢悠悠地答:“衣服和人一樣,既要有敢做自己的膽量,更要有能做自己的資本。不是你覺得自己有個性就有個性,要世界承認你有性格才真是有性格,不然,自我給誰看呢?沒有堅持自我的資本,就老老實實做家普通店,賣點大路貨,逼格不是裝出來的,得真有實力才行。至少現在,我賣不了那麼有個性的衣服,這是我開倒了一家店之後的心聲,不想我第二間店也倒掉。”

  三十多歲的老闆,原來二十來歲也開過一家只賣自己喜歡的服裝店,很不幸地倒閉了,現在這個,是她深思熟慮之後的第二家店,生意紅火。

  坦率的說,我很清楚,自我與自由都是奢侈品,非常昂貴,需要強大的資本後盾與心理建設,如果沒有,安安穩穩做個普通人,踏踏實實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擺酷,也是自知之明。

  就像這家店的老闆,很清楚自己的實力,以及顧客定位和喜好,到了一定年紀,不再不切實際地任性,倒也生活得周全。

  而安穩的普通人,可能意味著要賣自己並不喜歡的衣服,忍受不熱愛的工作,忍耐矛盾重重的婚姻,有些無法脫俗的趣味,不能想走就走的旅行,很多普通人,包括我自己,都想著怎麼打破現狀,做個更好的自我,只是,破局既需要勇氣更需要資本,世界上有太多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希望在平凡的框架裡做出不凡的改變,希望賦予“自我”更多耀眼的光環,只有膽量,沒有資本,越是努力折騰,越是殺傷力大。

  既要有敢做自己的膽量,更要有能做自己的資本,的確是生活平順的哲學。

  後來,高冷妹子的店開不下去,轉讓給暖豔老闆,成了她更加紅火的第三家店。

  或許,就像笛安說的,從一開始以為這個世界上只有自己,到明白自己的天賦其實只夠做個不錯的普通人,然後人就長大了。

  :我不是買不起,而是把錢花在了更有意義的地方

  四年前的我還是一個傻了吧唧單身女孩,生活並未撕開面具對我露出凶殘的真面目,於是我在追求自由、虛榮和玩樂的道路上一路狂奔,月月向銀行舉債。那時在電視臺的工作保底收入有五千多,在外接點私活隨隨便便也有四五千,再在學校兼職帶個課,一個月一萬多塊錢的收入對我來說並不算什麼難事。身兼數職又單身,總覺得不能委屈了自己,所以,吃飯一定要吃好,因為要有營養,穿衣一定要穿好,因為外出見人要講究面子,化妝品護膚品就更不用說了,女人的臉面怎麼可以湊合?在一個二線城市,收入過萬的單身女孩總是能找到各種各樣花錢的方法。

  當時和我合租房子大學同學收入稍微少那麼一點,八千多塊的樣子,我們倆經常一起逛街一起吃喝一起旅行,過了一年沒心沒肺的日子後,突然有一天她告訴我她存夠買房首付的錢了,半年後交房就搬去她的“家”了!買房對於那時的我來說是一件太遙遠的事,儘管如此,我還是思考了整整一個晚上,她掙得沒我多,而且天天活在我眼皮子底下,她不聲不響的存了8萬多塊錢,而我信用卡還有幾千塊未還款,她是怎麼做到的?對著一櫃子漂亮衣服和一抽屜未拆封的化妝品,我忽然意識到了“錢”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我的家境挺普通,但得到了父母很多寵愛,沒出息的我在剛工作的一兩年總還是受他們的接濟,每次回家都會拿他們的錢,少則幾百,多則幾千。看著室友歡天喜地的喬遷新居,我耳邊響起了媽媽的那句話:“節儉的花錢,不是讓你委屈自己,也不是讓你靠存錢變成富翁,而是讓你把錢用在更有意義的地方。”

  一套可以按照自己意願裝修的、有大大飄窗的小公寓,和一櫃子的化妝品包包高跟鞋,你覺得哪個更有意義?

  我嫁的人不是富二代,結婚之後柴米油鹽醬醋茶樣樣要花錢,二人過日子不比一個人,如何把錢花在更需要的地方簡直是一門功課,而我做的很不好,一不小心就多買了幾本根本不會看的書、一不小心就被BA忽悠著買了一個根本不會用到的粉底、一不小心就買下了一隻漂亮的公仔、一不小心多吃了幾次披薩、一不小心多逛了幾次街、一不小心多看了幾場電影、一不小心多喝了幾場酒... ...除了這些一不小心之外,我還永遠缺一雙鞋、一個包和一條裙子!

  昨晚逛淘寶,付款之後順手看了一下購物記錄,這個月在淘寶又花了四千多塊錢,因為我覺得老公缺一件T恤、我缺一條褲子、一件襯衫和一瓶香水。慾壑難填,這裡多花一點那麼那裡就只能少花一點,我們只好把去希臘看愛琴海的計劃推後,我們只好把去日本吃拉麵的計劃推後,我們只好把做雜誌的計劃推後,我們只好把自費讀研究生的計劃推後,我們只好把帶爸爸媽媽們去迪士尼的計劃推後。我們只好把一個又一個有意義的計劃推後,無限期的推後,只為了那幾件穿三次就丟在箱底的衣服和味道並不好的披薩餅。

  看著這份購物記錄,我彷彿回到了四年前的那個晚上,懊惱和自責塞滿了我的心,一點微不足道的虛榮感就輕易打敗了我。我明白了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同樣的錢,是用來買房子還是去旅行,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不同的答案,只要是向著自己心頭所好,那麼,一點一滴的努力存錢比不知檢點的無度揮霍顯得有品位多了。

  而我,為什麼要不停買些有的沒的來裝點門面?為什麼不把錢用在對我來說更重要的地方?面對各種慾望的時候,我應該理直氣壯的說一句:“我不是買不起,而是把錢花在了更有意義的地方。”
 

  

被愛欺騙的文章
最精彩的文章
相關知識
最精彩的文章
最精彩的文章
高中英語精彩的文章
比較精彩的文章
比較精彩的文章
小學五年級關於選擇最精彩的一本好書作文
最感人的文章精選
最精彩的愛情感悟文藝句子
最好看的文章精選
五年級選擇最精彩的一本好書作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