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混凝土結構平面超長措施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8日

  鋼筋混凝土結構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建築市場的主流結構形式,那麼你想知道有哪些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推薦,希望你喜歡。

  

  一、後澆帶的設定

  當平面尺寸較大時用後澆帶將整體平面分成數段,後澆頻寬帶0.8~1.0m,間距30~40m。後澆帶待各層分塊澆築完成兩個月以後補澆,以釋放混凝土施工時產生的溫度和收縮應力。當後澆帶又為調整結構不均勻沉降作用時,後澆帶中的混凝土應在兩側結構單元沉降基本穩定後再進行澆築。後澆帶的具體設計應考慮施工時的接縫處的處理,採用樑的受力鋼筋不斷開的構造加強措施,並適當附加縱向受力鋼筋,箍筋間距在該跨應全長加密;牆和板的鋼筋應斷開搭接,以便兩部分的混凝土各自自由收縮。對後澆帶的混凝土強度應提高一個等級予以加強。後澆帶設定的位置應從受力影響較小的部位通過,如樑板的三分之一跨度處,連樑跨中處。並宜曲折通過,以免全部鋼筋在同一部位內搭接。另外後澆帶在其齡期內以產生拉應力為主易造成接縫處開裂,因而可採用新增微膨脹混凝土澆灌補齊的措施予以收縮補償。

  二、補償收縮混凝土的應用

  超長結構設計採用補償收縮混凝土,以提高結構自身抗裂效能,控制裂縫開展。在一些超長工程中因地下水位較高,無法設定後澆帶或設定後澆帶比較困難時,採用補償收縮混凝土便成為一項很重要的裂縫控制措施。為達到較好的實際效果,設計應要求施工單位與新增劑生產廠家共同做好有針對性的施工方案,採取行之有效的施工措施。嚴格控制混凝土原料質量和技術標準,選擇適當的混凝土原料及配合比。如選擇收縮小的水泥、儘量減少水泥用量、儘量連續澆灌不留施工縫等。另外還要採取切實有效的表面溫度保持養護措施,減緩水化熱溫度變化速率,有利於混凝土發揮鬆弛效應,減少拉應力。

  三、溫度變化影響較大的部位如房屋的頂層、底層、山牆和縱牆端開間等部位提高構造配筋率。

  採用相對較小鋼筋直徑密間距且雙向貫通配筋。如屋面板厚度不小於120mm,且雙層雙向配筋,各層各向配筋率不小於0.25%。對由於結構剛度突變或平面不規則而可能產生應力集中的部位,儘量使截面形成逐漸變化的過渡形式,注意保持配筋的連通性,並加強構件佈置不規則部位的規則配筋。

  四、採用專門的預加應力措施。

  在主體結構頂部和首層樓板中佈置雙向無粘結預應力鋼筋,按照裂縫控制的技術要求施加預應力,以起到約束樓板和水平構件的溫度變形的作用。

  五、屋面設定保溫、隔熱層,建築物外牆及所有外露構件均外包60~100mm苯板或20~50mm厚擠塑板。


猜你還感興趣的:

電路設計是什麼意思
怎麼設計硬體防護電路
相關知識
鋼筋混凝土結構平面超長措施
鋼筋混凝土結構型別包括哪些
鋼筋混凝土結構和鋼結構哪個更好
鋼筋混凝土結構和混合結構的區別
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方案
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論文
鋼筋混凝土結構常見的加固方法
鋼筋混凝土結構壽命
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有哪些方法
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實訓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