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時事分析精選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9日

  時事政治與理論觀點的結合是高中政治試卷永恆的主題,學生應學會分析時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高中政治時事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政治時事分析一

  醫保異地結算的問題,各個地方要學會算大賬,不能盯著某一項看“是否吃虧”。有些擔憂,完全可以通過政策設計來化解

  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這個期盼已久的夢想離老百姓更近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近日釋出通知,明確了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時間表:今年底基本實現醫保全國聯網,2017年開始逐步解決跨省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年底擴大到符合轉診規定人員的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

  不少人曾深受醫保“劃疆而治”之苦: 跨省就醫,先要開轉診證明;就醫費用,必須提前籌措、預先墊付;最終從醫保報銷,短則數月、長則跨年,其間少不了一遍遍跑腿往返。不同地方,納入醫保的藥品不同、診療專案不同,也讓就醫者糾結:就醫地醫保目錄中的藥品,有時卻不在參保地的目錄之中,想治病,不能不用藥,用了藥,卻無法報銷。更有許多隨兒女在異地生活的退休老人,哪怕已取得生活所在地戶口,看病吃藥的費用仍必須回原工作地報銷,一年年辛苦奔波,平添許多麻煩。隨著人員流動日益頻繁,這一矛盾越來越突出。

  醫療保險“全國漫遊”究竟難在哪兒?不是難在技術支援。社會保障卡持卡人已超過9億。有關機構早已論證過,提高包括醫療保險在內的社保“便攜性”,在技術上不存在解決不了的問題。也不是難在制度安排。在國際上,全國統籌是主流,可提供大量的政策借鑑。

  醫保“全國漫遊”難,主要難在平衡各地利益。目前各地在醫保的繳費年限、繳費比例、享受待遇方面有很大差別。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實際上涉及“參保地”與“就醫地”間利益的重新調整。優質醫療資源集中的地方擔心,如果“全國漫遊”,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人得了大病,可能會堆湧到醫療條件好、報銷水平高的地方。異地生活的退休老年人不繳費,醫療支出又相對較高,倘若看病報銷都集中在就醫地,就醫地肯定吃不消。正因如此,提起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經濟發展水平高、醫療條件好的地方常常列出這樣那樣的困難,強調其不現實、難操作。說到底,還是一些地方過多地考慮自己的小算盤,把區域性利益放在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前面,把自己的方便省事放在老百姓的便利前邊。

  面對醫保異地結算的問題,各地要學會算大賬,不能盯著某一項看“是否吃虧”。單看醫保,實現“全國漫遊”可能會給經濟發達地區增加一定負擔,但西部省份大量年輕勞動力到發達地區打工、納稅、為當地繁榮做貢獻,年老後再回到西部養老,西部省份可能也會覺得自己“吃虧”了。

  事實上,有些擔憂完全可以通過政策設計來化解。譬如,此次釋出的通知提出,異地就醫時,支付範圍執行就醫地標準,醫保基金支付比例等執行參保地政策,基金在地區間實行先預付兩個月資金後清算的方式。政策設計到位,可以使實際執行中醫保關係轉得出、接得下、可操作。

  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未來符合條件的參保者將告別墊資和跑腿,這背後是全國聯網、資訊即時登記共享、基金跨省撥付按月結算,工作量極大且異常繁瑣。然而,政府部門不麻煩,麻煩的可能就是老百姓。眼下,直接結算邁出關鍵一步,人們也期待,優質醫療資源能更多地下沉到基層,讓老百姓不再為求醫問藥異地奔波。

  高中政治時事分析二

  做好就業創業教育與服務,幫助部分“城歸”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消除阻礙人才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為經濟增長積累更磅礴的發展後勁

  近日,經濟學家厲以寧指出,中國正悄悄進行著一場人力資本革命,新的人口紅利正在產生,佔現有外出農民工1/4的“城歸”,正在給農村帶來變化。放眼現實,曾經去城市打拼、如今又迴歸農村的“城歸”,儘管來了個“折返跑”,卻跑出了農業振興的新力量,跑出了農村發展的新希望。

  以往,進城務工農民常常陷入就業層次低、勞動強度大、福利保障差、職業地位難以提升的窘境;而且遠離家鄉,在陌生環境中生存就業,適應與融合的成本較高,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多少會受到壓抑。然而當下,中國農村正經歷的一場巨大變遷——隨著新農村建設向前推進,各項利好政策出臺,回農村創業就業的價效比不斷提高——正是近些年“城歸”悄然興起與不斷壯大的時代背景。

  既能與家人團聚,又能開創事業,“城歸”的潛力被大大激發。以曾有“打工第一縣”之稱的重慶開縣為例,最近6年,開縣每年都有1萬多名“城歸”。這6萬多名“城歸”創造了開縣縣域經濟的“半壁江山”——創辦經濟實體佔全縣企業總數的50%以上,生產總值對全縣的貢獻率也已超過50%。可見,隨著“城歸”到來,農村資源被盤活,經濟增量被創造,日漸空心化的農村有了重煥光彩的跡象。

  在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被擺在突出位置。可以預見,響應鼓勵返鄉創業的政策,自主創業做個企業主,農業領域大有可為;乘著產業梯度轉移的東風,做個產業工人,在家門口就業不成問題;迴歸農村,做個專職農民,專注綠色食品生產,市場前景廣闊。無論是返鄉就業還是創業,“城歸”帶來的要素集聚、技術滲透以及幹勁闖勁,都將進一步延伸農業產業鏈,拓展農業的多種功能,培育出更多新興業態,形成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從而有益於國家產業結構的優化。從這個角度來看,“城歸”體現的,是城市和鄉村的有機互動,他們將成為城鎮化程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不過,如何充分利用好這些新的人口紅利,讓其有效轉化為人力資本,還有不少現實難題。比如,創業“城歸”資金缺乏、經驗不足,誰來為他們的“小目標”保駕護航?再如,當地政府如何找準自身定位,避免產業“孤島”,降低返鄉創業者的市場風險?做好就業創業教育與服務,加快當前“城歸”人力資本改善速度,幫助部分“城歸”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消除阻礙人才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才能為經濟增長積累更磅礴的發展後勁。

  儘管從全域性來看,現在“城歸”族的規模還不算大,但他們絕不是被城市“擠出”或消極避世的一族,而是懷著夢想在鄉村創業初起風口的弄潮兒,所發揮的牽引作用不可小覷。引導好、提升好這股力量,中國鄉村經濟社會的明天充滿希望。

  高中政治時事分析三

  進一步保證空中交通的安全和效率,是我國空管改革的兩大目標

  飛機出行,是現代社會人們出行的重要選擇。然而一段時間以來,航班延誤乃至安全事件時有發生,這讓空管改革的話題逐漸進入人們視野。據瞭解,中國民航首部《航班正常管理規定》,將於明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此前,中國民航局還通過了《統籌推進民航空管深化改革的實施意見》。相關改革措施的陸續出臺,有望促進中國現代民航運輸體系的完善。

  “十三五”規劃綱要指出,加快推進空域管理體制改革。作為民航發展的基礎性行業,空管是保障航空安全執行的中樞,直接影響著民航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當前,我國旅客和貨物對公共航空運輸的需求快速持續增長,飛機不斷增加,如果空管體制機制不進行改革,就容易加劇航路上的擁堵,影響廣大群眾的出行。類似高速公路行車,航路是飛機在空中飛行應保持的線路,不能偏離。以京廣高空航路為例,就是一條寬20公里、高度從8400米至1.2萬米左右的空中通道。京廣間的所有航班,以及從鄭州、武漢、長沙等地至北京、廣州方向的航班,從東北等地前往廣州方向的航班,都要在這一航路上飛行。進一步保證空中交通的安全和效率,是我國空管改革的兩大目標。

  就像公路暢通需要合理設定交通燈一樣,空中交通也需要有序指揮。一旦起降飛機過多,進出港航路擁堵,為保證安全,管制員只能採取流量控制的方式延緩起降,如果遇到異常天氣或其他情況,更是容易造成大面積延誤。尤其在北上廣等地的繁忙機場,管制員面臨著巨大的安全壓力。不久前“虹橋機場兩機衝突”事件,某種程度上就暴露了當前管理中的一些漏洞。空中管制員是指揮空中交通、維護航空運輸安全的特殊職業,在當前我國飛機流量激增的情況下,管制員的工作強度類似於同聲傳譯,高壓力高強度。確保“指揮系統”安全高效,改革需要堅持向一線傾斜、向基層傾斜、向技術傾斜,凸顯一線管制員的崗位責任,增強基層員工的改革獲得感。

  和很多行業一樣,民航業同樣面臨資訊公開的問題。一些航班延誤事件中,之所以旅客不理解,乃至釀成肢體衝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資訊不透明。空中交通管理安全缺乏明顯的透明度,將直接影響公眾對空管的形象評價。客觀而言,航空運輸是一種具有良好安全記錄的運輸方式,然而,由於一些地方的空管部門未能進行合法合規的資訊披露和輿論引導,包括媒體在內的很多人對空中交通管理知之甚少,致使在關於航班延誤和安全事件中,出現了很多負面評價,這是需要反思的。未來的改革中,在保證國家空防安全的前提下,空管行業應更加積極主動地和公眾進行溝通,提升行業透明度,進而提升自身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

  空中交通管理系統的現代化是一個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誌。從世界範圍來看,歐洲的“單一天空計劃”和美國的“未來一代航空運輸系統”等,都在積極地建設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統。就中國而言,一方面要努力追趕空中交通管理系統現代化的發展腳步,另一方面,也要通過改革目前的空域管理體制,提高運輸效率。未來,中國空域管理制度應實現軍民航融合,建立更加靈活的空域使用制度,既促進商業航空發展,又滿足國防需要,進而促進國家航空戰略大發展。

<>的人還:

高中政治時事評論作文
高中思想政治時事評論
相關知識
高中政治時事分析精選
高中政治時事分析
高中政治時事評論精選
高中政治時事熱點精選
高中政治時事材料精選
高中政治時事新聞精選
高中政治時事評論精彩範文
高中政治時事評論精編
高中政治時事熱點精編
高中政治時事評論精典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