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創業農業致富例項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對於創業來說,新的路可能在別人不敢走的地方,也可能在別人不願走的地方,看看那些返鄉創業的例項,感受他們勇於創業的精神,激勵自己的鬥志。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兼職農夫種十畝桑葚園 去年賺三萬

  在青西新區的靈珠山街道辦附近,有一片已經進入成熟期的桑葚園,是一位1985年出生的小夥兼職打理的,近十畝桑葚園在去年收入3萬元左右,果園裡的桑葚從五月中旬成熟後,小夥子在朋友圈裡釋出資訊,到這裡採摘的人絡繹不絕。可是,在最初創業的時候,家裡人卻並不同意,不過,小夥子靠著自己的一股幹勁兒,讓桑葚樹見到了收益,也在家人那裡得到了認可,他說,自己想種植齣兒時桑葚的味道。

  兼職農夫打理近十畝果園

  記者聯絡到王元兵時,他正在忙活著給客戶發貨,片刻也閒不下來,從五月中旬以來,這樣的忙活情形一直持續。王元兵在2007年畢業,幾經輾轉進入一家銀行工作。他說,自己本身就是農村娃,初中開始跟著父親賣桃,對土地有一種抹不去的情愫。

  從2007年他就發現,市場上的桑葚頗受到歡迎,而且還不便宜,每斤的價格達到了10元,可是,這些桑葚已不是當年的口感,這讓他萌生出一個想法,打算在自家的果園裡種植桑葚。說幹就幹,他在網上諮詢了商販,後來又專程跑到河南、浙江等地學習,把自己的休息時間都花費在了路上。後來,他從浙江以5元一株的價格購買回桑葚樹苗,種植在自家的果園裡,從此開始了種植桑葚的路。

  他平時在銀行工作,下班就往果園裡面跑。王元兵說,原本,自己的果園只有三畝地左右,後來他看親戚的田地一直荒著,老人上了年紀也不打理了,就商量著直接租了下來,讓種植的規模擴大到了近10畝。桑葚園建好後三年才見效益,而且最初幾年產量不高,他只能自己跑到市場上去賣,一天最多能賣掉60斤。今年,已經是種植桑葚的第六個年頭,一畝地的產量能有800斤左右,去年,在桑葚的成熟季裡他賺了三萬元。他說,今年,果園裡的桑葚賣到了每斤20元。

  種地遭反對,家人不管桑葚

  說起創業的經歷,王元兵也走過一段苦日子。從菏澤學院畢業之後,王元兵入行做了會計,後來才轉入銀行做業務。在家人看來,這也算份靠譜的工作,可看到王元兵三天兩頭往地裡跑,他的父親就氣不打一處來,老人更希望他專注主業,不用兼職到地裡忙活。

  王元兵說,開始種植桑葚的時候,他沒有給父親打招呼,從外地買了150棵果苗,直接種植到了果園裡。對此意見較大的父親***,平時給桃樹澆水施肥的時候,從不管理這些新種的桑葚樹,王元兵也沒有辦法,只好自己到田地裡澆水施肥。平時,從單位下班之後,他就到果園裡轉悠,打理自己花錢買進來的桑葚果苗,週末也都耗在了果園裡。

  看到王元兵的堅持後,父親的態度有所改觀,從桑葚樹結果並有收益後,這種態度更是得到改觀,可是,一家人缺乏管理經驗,之前也走了彎路。比如給田地打除草劑,結果使得50棵果苗枯死在田裡。王元兵看著也心疼,但經過近幾年的培育,剛買回來時如同麥秸一般的桑葚樹已經長到兩三公分粗。

  桑葚得病損失一千多斤

  幾經打探,王元兵瞭解到,在青島西海岸新區的薛家島,曾有人專門種植過桑葚,果樹也都已經長大,他了解到,對方的土地要改為他用,就找上門將果樹買了下來,一下子,果園裡面多了百棵桑葚大樹。目前,果園裡已經有桑葚樹三四千棵。

  不過,王元兵還是缺乏經驗,他說,今年,桑葚樹已經有果子了。可是,樹木也莫名其妙地得了怪病,一些果子甚至還沒有成熟,就爛在了果園裡面,看著掛在枝頭的已經泛白的桑葚,王元兵是說不出的心疼,他告訴記者,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損失能有1000多斤,相當於一畝地在豐產期的產量。

  他自己也在慢慢地學習,他說,自家的桑葚樹得了白果病,他已經盤算,希望來年別再有損失。

  盼有土地擴大種植規模

  王元兵的銷售渠道在網上,主要是從朋友圈裡挖金子,從桑葚開始上市後,他就在朋友圈裡發了資訊,沒成想,這一下倒是火了起來,有不少人到果園裡採摘,一些客戶也聯絡他訂購,讓自己的銷路不再犯愁。在王元兵的心裡,有了長遠的打算,他想要建自己的綠色桑葚園,讓到果園裡採摘的人放心吃,甚至在施肥上也是格外的講究,多用一些雞糞、牛糞和黃豆之類的有機肥。之前,由於果樹較小,出果率並不太高,而今年,果樹一下進入豐產期,前來採摘的人也絡繹不絕。

  “現在,我和家人是連軸轉,訂單都排不過來。”王元兵說,進入桑葚果上市的時間後,他都會接到大量的電話訂單,桑葚供不應求成了讓他頭痛的難題,但他告訴記者,自己有信心將桑葚園逐步發展成為大規模的桑葚採摘基地和優質樹苗培育基地。

  客戶也漸漸地多起來,王元兵也盤算著繼續擴大種植規模,可是,自己跟村裡人溝通了許久,也沒能夠得到土地上的支援。他說,村裡的人覺得他年輕,相應的社會經驗不多,這事兒一直沒辦成。每當想到這裡,王元兵就嘆氣,這成了心頭的一個結。

  二

  25歲失聰女創業當起鴿老闆 給鴿子建“相親屋”

  嚴漫自己的客廳小黑板上寫了一句話: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但很難想到,對“工作”如此上心的嚴漫今年才25歲,卻已是一家肉鴿養殖公司的老闆。她的公司註冊地在青山區,但佔地百畝的養殖基地在黃陂。

  與其求人收留 不如自己創業

  日前,記者來到她位於黃陂羅漢街農村周邊的養鴿基地,4間鴿舍分佈在院子右側。目前她已養殖了一萬對鴿子,主要銷售給農貿市場和酒店,月均銷售額已達5萬元。

  記者在一個鴿舍裡找到了嚴漫,她個子高挑,面板白皙,鼻上架著一副眼鏡,大紅色羽絨服外穿著一件白色工裝服,她正順著一個個籠子觀察鴿子的成長情況,並在每個籠外的卡片上做筆記。

  雖然記者站她身後許久,但她並沒一絲察覺,因為她的雙耳完全失聰。

  嚴漫小時體弱,2歲半時一次腹瀉由於注射了過量的慶大黴素,導致她半年內聽力全失。

  嚴漫從小喜歡畫畫,高考後順利考入西安美術學院園林藝術設計專業。經過4年的學習,她原以為自己會成為一名設計師,或是一名美術教師,可到畢業求職時卻屢屢碰壁。

  嚴漫決定:與其求人收留,不如自己創業當老闆。

  她給小鴿子建起“相親屋”

  “爸爸以前養過鴿子,而且鴿子很可愛。”嚴漫一下子就想到要養殖肉鴿。此外她還有一個心思,養殖業不用過多與人交流。

  畢業後,嚴漫和媽媽到北上廣、河南、湖南等地考察市場,學習技術。今年4月,她在黃陂農村流轉了一片百畝土地,正式當上“鴿老闆”。

  拿畫筆的雙手開始與鴿子打交道。嚴漫的雙手有很多疤痕,都是被鴿子抓的。“有時抓鴿子去生產,有時撿鴿子蛋時也被抓。”

  現在嚴漫已練出一身抓鴿子的好本領。鴿子生長習性特殊,兩隻鴿子必須是“自由戀愛”才能生產。為此嚴漫為還沒性成熟的小鴿子建了一個“相親屋”,屋長60米、寬12米、高5米,數百隻幼鴿可以在這裡自由飛翔。

  每到夜裡,嚴漫就舉個手電筒,趴在屋外觀察哪兩隻鴿子靠得近。“貼得近的就是談戀愛的,可以一起抓了去生產。”她得意地說,確定目標後她就把燈關上,爬進去抓,一抓一個準。

  沒了燈光鴿子就不愛動了。她也有失手的時候,“失手了就是一身毛唄。”

  嚴漫平常都住基地,不愛回城逛街。但實際上她卻是個家境優渥的標準“白富美”。吳順英夫婦多年經商,對嚴漫支援不小,嚴漫的妹妹現在英國學金融專業。

  25歲的嚴漫為自己訂了個很高的目標:用5年做成省內最大的養鴿公司,還要辦一場個人畫展。她對此信心滿滿,因為公司開業僅半年,她已經開始賺錢了。

返鄉艱苦創業故事經歷
返鄉創業農業致富經歷
相關知識
返鄉創業農民致富例項
返鄉創業養殖致富例項
在農村創業養殖致富例項
農村創業名人致富例項
女人創業帶頭致富例項
大學生創業奮鬥致富例項
返鄉當農民創業致富例項
返鄉創業農民致富事例
返鄉創業農村致富故事
返鄉創業農村致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