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拳靜練中的妙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太極拳拳論說: “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外練筋骨皮,內練精氣神”,“意氣君來骨肉臣”。這些話語明確指出了練太極拳的最終目的是益壽延年,意念和內氣對練拳延年的意義。遺憾的是,不少拳友只關心拳架、套路及姿勢的規範,忽視益壽延年的效果。下面由小編給您介紹:。歡迎閱讀!

  

  太極拳有益壽延年的功能,但是任其自然練拳養生同用意和氣積極行拳祛病,兩者效果顯然不同。太極拳繼承了道家內丹術,融合了中國古代吐納、導引、經絡論,用意念將內氣引導到全身穴位,使五臟六腑氣血受阻部位暢通,這是能緩解大腦痴呆、小腦萎縮、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肌骨病、神經病、癌瘤等中老年慢性疾病的緣故。任何疾病從無到有、由輕到重,都經歷“亞健康狀態”。

  這時只有區域性疼痛或不適的感覺,還沒有臟腑器質性病變。“痛者不通,通者不痛。”意和氣可使大小腦、神經、肌肉、血液、腺體以及心、腦、肝、肺、胰、膽、腎、胃、腸等五臟六腑受阻部位氣血通暢,促使疾病緩解乃至痊癒。


  一、逆腹式體呼吸法:

  平時生活和練拳中不去管呼吸,這是初級的自然呼吸方法。自然呼吸時,吸時腹部往外鼓,幅度很小;呼時腹往內收復原,幅度也很小,因此養生效果也小。逆腹式呼吸時,同自然呼吸相反,吸時用意念使腹部往內凹,幅度較大;呼時腹往外鼓復原,幅度也較大,因此養生效果較自然呼吸顯著。體呼吸,吸時意想真氣從全身毛細孔吸入體內,呼時意想內氣經全身毛細孔排出體外。

  二、放鬆、入靜和入定:

  用意念使筋骨皮和精氣神鬆下來、靜下來。放鬆、入靜都是相對的、區域性的,因為此時人的腦、心臟、血液、神經仍在不停地活動。高度的“入靜”可達“入定”狀態。人“入定”時,全身高度放鬆和入靜,此時自己的頭、手、腳在什麼地方,都沒有了感覺,周圍誰說了什麼、做什麼也不知道了。當再次感覺到頭、手、腳和周圍事物時,“入定”狀態已終止。放鬆、入靜的程度決定你練拳練功祛病的效果。“入定”還可以出現人體功能。行拳是一種狀態,但是動中有靜,如長江黃河雖波濤洶湧,但遠望一片平靜。這正是太極拳的魅力和靈氣所在。

  三、意和氣在靜練和行拳中應用:

  1.呼吸的熟練:心靜體鬆,面帶微笑,鼻吸鼻呼,細柔慢勻長。看錶練習:每次吸或呼5秒10秒,循序漸進做到15秒,以至20秒。每次慢慢地、均勻地吸和呼。靜練和練拳中每次吸或呼只有5-10秒鐘。八段錦“兩手攀足固腎腰”的“呼”需17秒鐘,拳論要求“起吸落呼”,這裡是一落一呼不可換氣。

  2.鬆靜的熟練:坐、臥、立、慢行中,睜眼或閉眼,排除雜念,面帶微笑,心靜體鬆,鼻吸鼻呼,細柔慢勻長。用逆腹式呼吸法靜練,每次吸或呼10秒左右。吸到丹田***下丹田,臍下三指體內***,呼到頭皮***百會穴***,同時頭頂放鬆;吸到丹田,呼到兩眼,兩眼鬆。如此一吸一呼,逐次地鼻鬆;口鬆;兩耳鬆;全頭鬆;頸鬆;胸鬆;背鬆;腰鬆;腹鬆;髖鬆;兩臂鬆;兩手鬆;兩腿鬆;兩腳鬆;全身從上到下、從裡到外;鬆、鬆、鬆……。通過區域性靜練,使全身鬆靜下來。經過認真習練之後,可以做到用意和氣隨時讓哪部位鬆,哪裡就可馬上鬆靜下來,如兩手***勞宮***鬆、頭頂***百會***鬆、肩鬆、腰鬆、兩腳***湧泉***鬆等,用於祛病和行拳。

  3.意氣在行拳中的應用:逆腹式呼吸或自然呼吸,鼻吸鼻呼,起吸落呼,開吸合呼,細柔慢勻長。吸氣氣沉丹田,呼氣意念將內氣引導到全身穴位,使手、腳、頭頂、腰等穴位產生強烈氣感***熱、脹、麻、木、跳、竄、涼、酸、痛等異樣感覺***,使氣血通暢,疾病緩解。

  4.五臟六腑祛病習練法:坐、臥、立、慢行、乘車、看電視都可習練。根據個人疾病疼痛和不適部位,每天幾次,可長可短,使疼痛和不適緩解消失。心靜體鬆,面帶微笑,吸呼細柔慢勻長。要求鼻吸口呼,口呼時發出六字訣音。比如:肝區不適或疼痛,用逆腹式體呼吸,吸到丹田,呼時肝區放鬆,發出“噓***xū***”字音,內氣經過肝區將病氣排出體外,經常習練可緩解疼痛使肝病減輕痊癒。
 

治療胃潰瘍最好的食譜
行拳靜練中的妙法
相關知識
行拳靜練中的妙法
行拳靜練中的妙法
太極拳習練中的意念指的是什麼
陳式太極拳演練中的四要素
陳式太極拳演練中的四要素
高中生高效地進行時間管理的方法和原則
泰拳實戰中的十大技法
跆拳道控腿練習的方法
太極拳練習的方法有哪些要領
太極拳站樁動作要領練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