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食油誤區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一些相關的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誤區一:吃油多樣化是吃不同名字的油

  經常換著吃不同名字或不同品牌的油是很多人對吃油多樣化的理解,事實上許多油雖然名字不同,但脂肪酸構成差不多。比如,大豆油、玉米油、小麥胚芽油和葵花籽油類似;花生油和米糠油類似;茶籽油、杏仁油和橄欖油類似;亞麻籽油和紫蘇籽油類似等。所謂不同油脂的替換,應該按照脂肪酸構成不同的品種來換,否則所得到的脂肪酸基本一樣,相當於沒替換。

  誤區二:橄欖油只能涼拌

  現存市場上的橄欖油大體可分為初榨橄欖油和精煉橄欖油。初榨橄欖油是直接從新鮮的橄欖果實中榨取的,呈黃綠色,並且含有多酚類等抗氧化物質。若用來炒菜,多酚化合物容易被破壞,因此,最好涼拌,還可用來燉菜或調餡。經過精煉的橄欖油跟其他精煉的植物油差不多,煙點高,抗氧化物質和香味成分也被除去了大部分,但由於它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低,耐熱性較好,氧化危險小,適合用來炒菜。

  誤區三:用煎炸過的油炒菜

  很多人不捨得扔掉炸過食物的油,還會用來高溫炒菜或油炸。這種做法非常不可取,因為油經過高溫加熱會產生反式脂肪酸和有毒的油脂氧化產物,當繼續使用這種油高溫烹調時,致癌物產量會急劇增加。這類油應該避免高溫加熱,可以用來做燉菜或者花捲等麵點。

  誤區四:什麼烹調方法都用一種油

  不同油的耐熱性不一樣,過高溫度的烹調會加速致癌物產生,帶來健康風險。比如煎炸應該用最耐熱的棕櫚油、椰子油、黃油、牛油、豬油等;日常炒菜可以選擇用耐熱性較好的花生油、米糠油、茶籽油、精煉橄欖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等;焯煮菜、做湯和涼拌可以選擇耐熱性差的亞麻籽油、紫蘇籽油、核桃油、未精煉的初榨橄欖油等。

  誤區五:動物油和植物油混合吃更好

  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成年人膳食中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應維持在1:1:1的適宜比例,但這個比例說的是整個膳食結構,既包括烹調油中的脂肪酸,也包括肉、蛋、奶等動物性食物中的脂肪酸***多為飽和脂肪酸***。除平日極少吃肉蛋奶的人之外,吃動物油弊大於利。

  誤區六:不含膽固醇才是好油

  事實上,膽固醇只在動物性食品中存在,植物油中不含膽固醇。所以說,商家在植物油標籤上寫“不含膽固醇”只是一個噱頭。

  誤區七:顏色越淺***或深***,質量更高

  油脂的色澤,除了與油料籽粒的粒色有關外,還與加工工藝以及精煉程度有關。越是精煉的油脂,顏色就越淺。按照其精煉程度,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等,一般分四個等級,級別越高,精煉程度越高。

  精煉後,一、二級油有害成分的含量較低,雜質少,如菜籽油中的芥子甙等可被脫去,但同時也流失了很多營養成分,如大豆油中的胡蘿蔔素在脫色的過程中就會流失。三級油和四級油的精煉程度較低,雜質含量較高,但同時也保留了部分胡蘿蔔素、葉綠素、維生素E等。

坐月子食譜
卵巢囊腫患者飲食注意
相關知識
日常食油誤區
日常補鈣誤區
日常煲湯誤區
日常排毒誤區
日常用藥誤區
日常減肥誤區
男性日常喝水誤區
男性日常喝水誤區
男性日常養生誤區有哪些
男性日常養生誤區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