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教學反思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2日
  《成語故事》這篇課文用簡潔的語言講述了《自相矛盾》《畫龍點睛》《濫竽充數》三個成語故事,看似簡單的故事情節卻蘊含著豐富的成語內涵。接下來是為大家帶來的,望大家喜歡。
 
  一
 
  過去,在校本成語故事課的教學過程中,有兩個問題一直困惑著我。一個是一節課學兩個成語故事,時間總是不太夠用,有時只能完成一個故事的教學任務。再一個問題是我每次講完故事,就讓學生說出喻義。學生往往亂說,因為他們對故事的理解還不到位,我就讓他們再複述故事,如果學生還說不準,我怕時間不夠用就給出現成答案。讓學生硬把答案記住。
 
  為解決這兩個問題,我在教法上不斷探究,終於尋找到了較好的教學方法。
 
  過去我是讓學生全文複述故事或全文表演故事,這樣耽誤了好多時間。現在,我只挑能揭示成語原意和喻義的重點部分讓學上覆述或表演,再設計關鍵性的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交流。這樣,學生就能很容易地說出來成語的原意和喻義,真是水到渠成,又節省了時間,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如成語故事《焦頭爛額》和《曲突徙薪》來自於同一個故事,這人故事較長,要是一遍遍去複述全文,時間肯定不夠用。我仔細分析,發現故事當中客人對主人提建議的那段話,就是“曲突徙薪”的原意,賓客說的話就是故事中蘊藏的道理。我就把這兩段作為重點,讓學生複述,並畫圖加以演示,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歸納出了“曲突徙薪”的原意和比喻義。而後我又通過設計問題:那些救火的人被燒得怎樣?他們的處境如何?引出了焦頭爛額這個成語的願意和比喻義。最後又讓學生用這兩個成語進行說話練習。由於問題設計精當,不拖泥帶水,只用了半節課時間便完成了這兩個成語的教學任務。
 
  後半節課,我採用了猜畫謎的方法匯入到“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一成語的教學之中,由於方法新穎,學生感到新鮮有趣,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我趁機讓他們分組表演,把鷸和蚌爭鬥的場面再現出來,並讓學生說出誰贏誰輸,而引出雙方爭持不下,結果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從中得利的道理,自然而然地說出了這個成語的喻義。並通過聯絡例項讓學生加深了理解,並能夠學以致用。
 
  這次縣教研室老師來聽課,我輕鬆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在讓學生明白了道理的同時,知道了成語的來源,瞭解了喻義,學會了使用,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受到了聽課老師的好評。
 
  二
 
  被調研耽誤了一天,今天上完了後兩則成語故事,總體情況和《自相矛盾》的感覺差不多:想教的都教了,但課上完了覺得很沒味兒。到底存在著什麼問題呢?究竟該怎麼上呢?反思無果後,上網瀏覽別人的教學設計,發現也都大同小異,和我的教學也相差無幾。有搜教後記來看,看到了因為名叫“盧永霞”,被一些網友稱作“名師”的老師的該課教後記。
 
  這篇教後記主要分兩個部分:第一是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以及大致的教學設想,第二是對前兩則成語教學片斷的描述及自我點評。
 
  先看了他對教材的分析, 盧老師在讀教材之處也產生過和我一樣的疑問:“看看課文,直白如話,幾乎找不到訓練點,而這三個成語又是學生耳熟能詳的,課前他們都能對成語所表達的寓意說出個大概來。那麼這樣的內容該如何進行教學呢?學生的學習起點在哪兒?課堂教學的訓練點在哪兒?學生學習的興奮點又在哪裡呢?”然而盧老師通過自己的進一步解讀,從簡單走到了更深層次:“這三則成語故事雖然看似相同,都是按事情的發展順序來敘述,但是在表現人物的時候,寫作方法卻不盡相同。比如第一則故事著重抓住人物的語言來表現人物‘誇口’以及言語前後牴觸的特點,從而烘托出‘自相矛盾’的主題思想;而第二則故事則主要通過人物的動作描寫來表現‘濫竽充數’的結果,如‘鼓著腮幫,按著竽眼兒,裝出會吹的樣子,居然也得到了和別人一樣多的俸祿’和‘只好逃走了’;第三則故事則抓住對事物的客觀描述來表現張僧繇所畫的龍點睛前後的變化,從而突出點睛之筆的神奇。”
 
  看過盧老師的教學片段後,發現其實不少做法正如我所做了的,但區別在於,我是漫無目的的,三個故事的教學都顯得過於隨意,沒有內在的聯絡,而盧老師因為之前充分的教材解讀,整個教學過程因為有明確的教學目標的指導,顯得從容有致,教學效果自然也就出來了。其實很多時候,像我這樣的普通老師不是不會上課,而是不會有目的地清醒地上課。盧老師的這篇教後記不僅幫助我理清了本課教學的思路和方法,更給我以啟示:教學要有效,教學目標就要明確;教學目標想明確,就必須對教材進行深入地自主的解讀。
 
  下面整理一下我在他人的設計或反思中所看到的,與我的教學相一致的幾點做法:
 
  1、第一則成語故事《自相矛盾》,從“矛”和“盾”入手,理解課題詞語,在讀懂故事。這整則故事的教學突出對人物語言的理解和感情朗讀。
 
  2、教學《濫竽充數》時,抓住“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居然得到了和別人一樣多的俸祿。”“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這兩句話來統領全篇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南郭先生前後不同的心理變化,想象他內心的想法。
 
  3、教學《畫龍點睛》時主要式讓學生們通過一些詞語去想象人物的話語,如“一再要求”“驚歎不已”等。
 
  儘管有不少相同的“想”,但我缺少的正是“構”,以後要學會深入分析文字,“構想”教學過程,才能讓課堂更精彩。
 
  《成語故事》這篇課文用簡潔的語言講述了《自相矛盾》《畫龍點睛》《濫竽充數》三個成語故事,看似簡單的故事情節卻蘊含著豐富的成語內涵。怎樣在兩個課時內把三個故事全講完?我決定把三個故事放在一起處理,安排第一課時初讀課文,瞭解故事情節;第二課時研讀故事,理解成語內涵。教學環節力求簡單,問題設計直中關鍵問題,使課堂教學真正的達到“簡單、有效”!
 
  教學《自相矛盾》時,我抓住賣矛人為什麼張口結舌?引出其自相矛盾之處,進而理解成語內涵。講到《濫竽充數》時,我直接問:文中的兩個皇帝愛好有什麼不同?簡潔明瞭地解決了故事的關鍵,使學生明白了濫竽充數的後果,受到教育。最後教學《畫龍點睛》時,我引導學生對比張僧繇點睛前後龍的變化,展開想象和討論,從中領悟故事的寓意。整節課思路清晰,學生也學得興趣盎然。我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不正是精減問題,避免無謂的問答浪費課堂時間嗎?總之,課堂提問要有實效,有的直切關鍵,有的逐步深入,有的迂迴跳躍,使課堂提問的富有藝術性。
 
  三
 
  《成語故事》這篇課文用簡潔的語言講述了《自相矛盾》《畫龍點睛》《濫竽充數》三個成語故事,看似簡單的故事情節卻蘊含著豐富的成語內涵。怎樣在兩個課時內把三個故事全講完?我決定把三個故事放在一起處理,安排第一課時初讀課文,瞭解故事情節;第二課時研讀故事,理解成語內涵。教學環節力求簡單,問題設計直中關鍵問題,使課堂教學真正的達到“簡單、有效”!
 
  教學《自相矛盾》時,我抓住賣矛人為什麼張口結舌?引出其自相矛盾之處,進而理解成語內涵。講到《濫竽充數》時,我直接問:文中的兩個皇帝愛好有什麼不同?簡潔明瞭地解決了故事的關鍵,使學生明白了濫竽充數的後果,受到教育。最後教學《畫龍點睛》時,我引導學生對比張僧繇點睛前後龍的變化,展開想象和討論,從中領悟故事的寓意。整節課思路清晰,學生也學得興趣盎然。我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不正是精減問題,避免無謂的問答浪費課堂時間嗎?總之,課堂提問要有實效,有的直切關鍵,有的逐步深入,有的迂迴跳躍,使課堂提問的富有藝術性。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學反思
槓桿的研究教學反思範文
相關知識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範文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案例分析
語文成語故事教學反思
語文成語故事教學反思
有關英語故事教學反思
有關英語故事教學反思精選
有關英語故事教學反思精選
關於小學英語故事教學反思
英語課後教學反思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