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教育孩子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現在社會大部分的家長工作壓力都很大,沒有太多的時間教育孩子,而小孩子是最容易被環境所影響的。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第一是“無條件的愛”

  做為父母愛孩子是我們的天性,但是有意識的愛孩子,是培養孩子最重要的一種方法,當一個人被無條件地愛著的時候,他的自信心就會大增!自己會尊重自己,進 而尊重別人。在他的心靈中會感受到自我價值的產生,即自我價值開始萌芽。 而無條件地愛著孩子,是培養孩子安全感和勇氣的最重要的方法。

  第二是“鼓勵”

  美國有個大教育家說過一句非常偏激的話:“在教育孩子問題上,我不知道除了鼓勵還有什麼別的方法!”我認為這句話當中80%的成份是真理。教育,鼓勵是需 要每天做的事情。告訴你的孩子:“沒問題!爸爸相信你!”你要每天不斷地鞏固。可是大多數家長恰恰相反——“你就是不行,誰家孩子都比你強得多!”這些家 長彷彿是專門來為孩子洩氣的。每位家長都應牢記:孩子的勇氣和自信是被鼓勵出來的,而鼓勵是需要每天做的事情!“

  第三是“表揚”

  表揚是孩子做對行為、取得成績的時候,給他加油的核心方法。當孩子的一個行為做對了,我們及時的表揚才能使孩子的行為固定下來,才能使他下次接著再做。所 以表揚是家長經常要做的行為。孩子每天、每星期總會有優良的行為,或者取得小的成績,比如用過東西放回原處,家長應及時的表揚,表揚會把行為確定下來。表 揚是孩子生命成長的陽光,對於一個孩子來說,被表揚,意味事情做對了,被認可了,他的自我價值會上升,自信會增強。

  第四是“確認”

  一個行為是對的,還是錯的孩子是不知道的,家長要告訴孩子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這裡不帶有任何表揚和批評,家長要客觀地幫助孩子分清是非。實際上 確認是家長幫孩子培養價值觀的一系列過程。所以,家長要知道孩子不會自動的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這些都是學來的,是我們家長不斷灌輸的結果。我們家長要幫孩子分清是非善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第五是“理解”

  有些家長來找我諮詢,對我說,孩子就是不跟我講話,最近他學習成績下降,在學校和老師作對,回來什麼也不和我說!我問什麼原因?他說不知道。如果你去投 醫,醫生什麼都不問,就給你開藥,那他百分之百是個江湖郎中!一個孩子行為上出現偏差可能有二十個原因,你想討祕方,藥不對症能治病嗎?很多人讓我簡單的 出祕方,我開玩笑說“打”。有很多學校的“家長會”就是這樣給家長開祕方的!這麼武斷!拿人當玩笑一樣。事情不是這麼簡單的,家長和孩子間的關係是平等 的,我們必須建立一個牢不可破的觀念:孩子從一生下來,他的人格就是和你一樣平等的。你要不把他當成和你一樣平等的人來對待!在能力上,要考慮到孩子是待 培養的,是需要你不斷的培養的小動物。我們的很多家長恰好弄反了:人格上不能平等對待孩子,能力上卻苛求孩子什麼都會!家長要用“理解”這個工具走進孩子 的心靈,不再批評、苛責。假如說你有工作上的煩惱,來找我談談,我什麼也不問,劈頭蓋臉地把你一頓數落,你肯定覺得這個人是不是有毛病,都沒搞清怎麼回事 就罵我一頓!可是我們很多家長對孩子卻是不問原由,開口就批。在“理解”問題上,家長要把孩子當成平等的人來對待,不帶任何的價值評判的,單純聽孩子說他 有什麼理由。我請家長記住一句話:“任何一個人做任何一個行為,在他自己看來都有絕對的理由!”孩子的行為在他自己看來,總有他自己的理由,只不過這些理 由在成年人看來是不對的!或者說是不成立的。如果你搞不清楚他的理由是什麼,想改變他的缺點是不可能的。如果你不能彼此傾聽對方的心聲,就無法搞清他行為 的原因。這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是通過“理解”建立孩子的自我尊重感,他可以和別人心靈相通,感覺自己有能力溝通,感受彼此有能量流動,這時親子關係就 穩定了。

  第六是“陪伴”

  孩子不是需要我們的錢,而是需要家長的人本身!我在大四時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兒子的信》,正是這本書引發了我對教育的思考,促使我開始對教育孩子進行 了這麼多年的研究。當時我只有20幾歲,只覺得有一句話很深刻。這句話簡單得不得了:“人需要人!”它的意思是,一個人必須在人的環境下才能長成完整意義 的人,也就是他需要別人的存在,對他確認、理解、鼓勵,最後他得以建立獨立的人格!孩子在出生後,他的成長處在一種孤立無援的狀態,他就會孤獨、無助、沒 有安全感,需要家長的陪伴。否則,他會漸漸產生恐懼感、對人生的無助感,也就沒有辦法成長。太多的家長因為自己事情太忙就用錢打發孩子,其實大錯特錯。假 設在此時此刻,讓孩子選擇給他100塊或者父母用1小時來陪伴他,來了解他的生命,他可能會選擇100元錢。這是因為,他自己不知道他真實的需要是什麼, 他的潛意識裡更需要父母用1小時確認他的價值,伴隨他成長!我們既要把孩子在主體資格上當作平等的人來對待,又要在思維方法上考慮他的人格是待發育的、能 力是待培養的,所以還不能完全理解我們的意思。這也是兒科醫生難當的原因。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只是哭,不知道自己哪兒不舒服,醫生必須像獸醫對待小動物那樣 去觀察、瞭解。孩子缺乏父母的愛,他自己並不清楚,更不會表達。這不需要我們家長去體會、去陪伴孩子!通過陪伴來了解孩子,通過陪伴消除孩子的恐懼感。

  第七是“批評”

  這是應該非常小心慎用的工具。“批評”只有針對行為本身才可能起作用。使用這個工具的前提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支援、相互關愛、關係穩定!這 樣批語才有作用。如果家長和孩子互相不理解、不信任,即使批評是正確的,是直指行為的、不損害人格的,孩子依然不接受你的批評,這時批評只會起副作用。批 評是非常專業的事情,沒有經過訓練,很少有人會把批評做對。因此最保險的辦法就是儘量不用批評。

  篇二

  1、父母不能事事都給孩子安排好,要讓孩子有自己的空間和時間去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2、以身作則,帶著孩子去運動。和孩子一起跑步、游泳、打羽毛球 、爬山等,不但鍛鍊了孩子的體質,而且還能讓孩子從中發現樂 趣和成就感。

  3、認真的、仔細的做孩子的傾聽者。與孩子交流的時候,要認真的 傾聽孩子的話,讓他感受到備受重視,要讓孩子把話講完,不要 中途打斷孩子的話。

  4、培養孩子的愛心。一個沒有愛心的孩子能量越大對社會危害就越 大。孩子的愛心是在大人日常行為中潛移默化形成 的,多帶著 孩子去參加一些公益活動、讓孩子多與人接觸、多帶孩子參與 一些力所能及的救助,讓孩子從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感受 到快樂。

  5、遇到問題,去引導孩子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替孩子把問題解 決掉。首先要讓孩子先找到問題,然後讓孩子想出解決問題的辦 法,最後輔助孩子,按孩子的辦法去解決問題,讓孩子感受到成 就感。

  6、給孩子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和優點, 鼓勵他做自己擅長和喜歡的事,當孩子感受到被欣賞的時候, 他自信心也會越來越強。

  篇三

  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歲是孩子品質及良好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兒童生命的最初兩年,是與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紐帶的關鍵期,是兒童未來心理成長並與他人建立信任和愛的關係的基礎。

  2、如果想要改變孩子的行為,父母應先改變自己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個過程,孩子的不良行為,往往是從環境或父母那兒直接傳授下來的。樹立榜樣來教育是發展孩子道德行為的最可靠的辦法。

  3、培養兒童的靈性品質其重要性遠遠超過智力開發

  靈是樹,心智是果;靈是燈,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靈性品質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養如各種五花八門的早期智力開發興趣班,而忽視兒童的精神品質的培養,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長大成人後,他們的人格就會有缺陷,道德發展受到阻礙。

  4、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訴他們行為的標準,即什麼樣的事情可以去做,什麼樣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權威:當孩子可能要犯錯誤,我們不得不進行管束的時候,一定要有權威性。讓孩子知道你是嚴肅的,而且你們提的要求是將伴隨懲罰或獎賞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養孩子的紀律觀念,當然,對孩子的管束必須是負責任的。而且要告訴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和孩子的爸爸保持一致性:父母在管束孩子時保持一致,這樣孩子可以建立統一的行為標準。即使對爸爸的管束有異議,也最好在以後孩子不在場時,再與他進行討論。這樣做,也可以樹立起父母雙方的權威性。不要懲罰得太多:不可從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對他好的表現進行獎勵。

  5、用積極鼓勵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價值觀

  父母需要主動地將基本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教給孩子。以便於孩子在社會上成長。當然,在這方面,身教勝於言傳,我們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樣。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們不可以讓孩子去做我們不願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讓孩子去做另一套。只有我們以身作則,注重孩子價值觀與禮貌的培養,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高自我價值觀的人具有三個“能力”:我有能力;我能與周圍的人交往;我能隨時隨地為他人的幸福作出貢獻。相信自己有學習和成長的潛能,發展出勇氣、信仰、自信、信賴生活和他人等等品質。反之,低自我價值觀是一種對自我的消極認識,自責、羞辱、憤怒、憎恨等毀滅性感覺始終伴隨一生。

日本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能教育孩子的動畫片
相關知識
淺談教育孩子方法
于丹談如何教育孩子方法有哪些
教育孩子方法有哪些
古代母親教育孩子方法
古代教育孩子方法
日本教育孩子方法是怎樣的
孔子教育孩子方法
各國父母教育孩子方法
教育孩子方法經典語錄
夫妻教育孩子方法不同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