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過秦論原文一對一翻譯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01日

  《過秦論》是賈誼政論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從各個方面分析秦王朝的過失,故名為《過秦論》。此文旨在總結秦速亡的歷史教訓,是一組見解深刻而又極富藝術感染力的文章。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過秦論》講解,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一、過秦論原文

  【作者】賈誼 【朝代】漢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鬥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兼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之眾。於是六國之士,有甯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於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秦有餘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強國請服,弱國入朝。

  延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繫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始皇既沒,餘威震於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鋤櫌棘矜,非銛於鉤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何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二、過秦論原文翻譯

  秦孝公佔據崤山、函谷關的堅固,擁有雍州的土地,君臣固守以窺視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有併吞八方、統一中國的雄心。在那時候,有商鞅輔佐他,對內確立法律制度,致力農耕紡織,修繕防守與進攻用的器械,對外推行連橫之策並使諸侯相互爭鬥。於是秦人很容易奪取了魏國在黃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孝公已經死了,惠文、武、昭襄蒙故業,沿襲前代的策略,向南奪取了楚國的漢中,向西攻佔了巴、蜀,向東割取了肥沃的土地,向北佔據了重大的城邑。六國諸侯都很害怕,於是聯合結盟商討削弱秦國的辦法,不惜珍貴的財寶以及肥沃富饒的土地,用來招納天下有本領的人,採用合縱策略締結盟約,相互援助,結為一體。在這時,齊國有孟嘗君,趙國有平原君,楚國有春申,魏國有信陵君。這四位君王都明智而忠誠的,寬巨集厚道而又愛惜人民,尊敬賢才而又重視士人,他們相約合縱結盟,以離間秦國的連橫之策,聯合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等國的民眾。於是,六國的謀士,其中有甯越、徐尚、蘇秦、杜赫這些人為他們謀劃;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這些人溝通他們合縱抗秦的主張;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這些人統率他們的軍隊。他們留以十倍於秦國的土地,以百萬甲士的軍隊,攻打函谷關而進擊秦國。秦人開啟函谷關迎擊敵軍,然而,九國的軍隊猶豫,徘徊而不敢前進。秦人沒有破費一支箭桿失去一支箭的耗費,可是天下的諸侯已經疲憊不堪了。於是合縱離散,盟約失敗,六國諸侯們爭著割讓土地去賄賂秦國。秦國也就有富餘的力量制服他們,追擊逃走的敗兵,將會有百萬人死亡,流的血水竟能漂浮起盾牌來;秦國趁著有利的條件,乘著好的形勢,宰割諸侯的國家,佔有諸侯的山河。強大一些的國家請求接受歸順,弱小一些的國家則前去朝拜稱臣。

  待到孝文王、莊襄王,他們統治的日子很短,國家沒有發生什麼戰爭。

  等到秦始皇即位,他發揚了六代君王遺留的功業,揮鞭用武力來征服各國,吞兩週而失去諸侯,登上了至高無上的皇帝寶座而制服了天下,掌握各種刑具來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風震撼四海。他向南攻取了百越的土地,把它劃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部落首領,低頭系在脖子上,把自己的生命交給獄吏掌握。於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築長城並固守邊境,把匈奴趕退七百餘里;匈奴人不再敢南下放馬,六國的勇士再也不敢拿起弓箭來複仇。在是廢棄先王之道,焚燬了諸子百家的著作,用這種辦法來愚化百姓;毀掉著名的城池,殺掉了許多英雄豪傑;收繳天下的兵器,集聚到咸陽,銷熔兵刀箭頭,鑄成了十二尊銅人,用這種辦法來削弱天下百姓的反抗力量。此後,依仗華山作為城牆,憑藉黃河作為護城河,佔據高達萬丈的華山,又面對深不見底的黃河,把它作為固守的據點。良將勁弩把守險要的地方,派可靠的臣子和精銳的士卒擺著鋒利的兵器,盤問來往行人。天下已經安定,秦始皇的心意,自以為關中的險固地勢,像是千里長的銅鐵鑄成的城垣,正是子孫稱帝稱王萬代的基業。

  秦始皇死後,他餘威還震懾著遠方。陳涉,甕窗繩樞的兒子,甿隸屬的人,而遷徒的,他的才能還趕不上一般水平的人,不是有孔子,墨翟賢,又沒有陶朱、猗頓那樣的富有;投身在軍隊之中,突然奮起在田野之間,率領疲弊的士卒,指揮著數百名部眾,轉過身來就進攻秦王朝;砍下樹木作為兵器,舉起竹竿作為旗幟,天下人像雲一樣彙集在他們身邊,像山中回聲般立即應和,揹著糧食如同影子一般跟隨著他。此後,觳山以東的六國豪傑於是一齊起來,終於推翻了秦朝。

  而且天下不是弱小的,雍州土地之廣,崤山、函谷關的堅固,自然與以前相同。陳涉的社會地位,不比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的國君更尊貴;鋤頭木棍,並不比鉤戟長兵器銳利的;貶謫戍守的軍隊,並不比九國的軍隊強大;他的深謀遠慮,行軍用兵的戰術,更不及先前九國的謀士高明。然而成功與失敗卻發生了不同的變化,功業呈現出相反的情況。試著使山東的國與陳涉大,較量一下權勢,衡量一下軍力,就不可以同年就對了。但是,秦國卻憑靠當初小小的一塊地盤,獲得到了天子的權勢,統轄了天下其他八個州,迫使原來同列的六國諸侯前來朝聘,已有一百多年了;然後以天下之家,函作官;一個普通百姓帶頭起義,卻使秦朝宗廟被毀壞,皇帝自己也死在人家手裡,為天下人恥笑,為什麼呢?由於不施仁義的政策,而使攻守的形勢發生了變化啊。

  三、《過秦論》知識整理

  通假字:讀本字音

  約從離衡通“橫” 合從締交通“縱” 制其弊通“敝”

  陳利兵而誰何通“呵” 倔起阡陌之中通“崛” 贏糧而景從通“影”

  百有餘年通“又”

  A.名詞的活用

  例句 活用型別 釋義

  席捲、包舉、囊括 名詞作狀語 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樣

  天下雲集響應 同上 像雲一樣、像聲音一樣

  贏糧而景從 同上 像影子一樣

  內立法度,南取漢中 同上 在國內、向南

  序八州而朝同列 名詞動用 招致

  履至尊而制六合 同上 登上

  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 同上 用破甕作 用草繩系

  B.動詞的活用

  例句 活用型別 釋義

  追亡逐北 動詞作名詞 逃走的人

  卻匈奴七百餘里 使動用法 使……退卻

  約從離衡 使動用法 使……離散

  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動用法 使……朝拜

  外連橫而鬥諸侯 使動用法 使……爭鬥

  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使動用法 使……滅亡

  C.形容詞活用

  例句 活用型別 釋義

  會盟而謀弱秦 形容詞使動 使……弱

  以弱天下之民 形容詞使動 使……弱,削弱

  以愚黔首 形容詞使動 使……愚蠢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形容詞動用 變小,變弱

  ①制

  例句 出處 釋義

  一日不再食則飢,終歲不製衣則寒 《齊桓晉文之事》 製作、縫製

  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 《後漢書?張衡傳》 製造、製作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 《赤壁之戰》 壓制、控制

  秦有餘力而制其弊 《過秦論》 制服

  王寥、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 《過秦論》 統率、指揮

  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養足以事父母 《齊桓晉文之事》 規定、制定

  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 《岳陽樓記》 規模

  ②亡

  例句 出處 釋義

  從徑道亡,歸璧於趙 《廉頗藺相如列傳》 逃跑、逃脫

  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 《過秦論》 丟失、失去

  燕雖小國而後亡 《六國論》 滅亡、消亡

  今劉表新亡,二子不協 《赤壁之戰》 死亡

  追亡逐北,伏屍百萬 《過秦論》 逃兵、逃亡的人

  河曲智叟亡以應 《愚公移山》 通“無”,沒有

  吞二週而亡諸侯 《過秦論》 使動用法,使……滅亡

  ③固

  例句 出處 釋義

  臨不測之淵以為固 《過秦論》 牢固、堅固的地勢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孟子》 鞏固

  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 《廉頗藺相如列傳》 堅持、堅決

  且遷我如振落葉耳,而固吝者何 《王忠肅公翱事》 一定、必

  吾固知公子之還也 《信陵君竊符救趙》 本來、原來

  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陳涉世家》 既、已

  獨夫之心,日益驕固 《阿房宮賦》 固執、頑固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報任安書》 固然、誠然

  ④利

  例 句 出 處 釋 義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勸學》 銳利、鋒利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勸學》 快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孫丑》 有利、條件好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過秦論》 有利的形勢

  有蔣士者,專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說》 利益、好處

  商人重利輕別離 《琵琶行》 利潤

  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孫子?謀攻》 勝利

  火器利襲遠,技擊利巷戰 《馮婉貞》 有利於

  ⑤遺

  例 句 出 處 釋 義

  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候已困矣 《過秦論》 丟失

  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封神演義》 丟失的東西

  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師說》 遺漏、忽略

  此三者,吾遺恨也 《伶官傳序》 死去的人遺留下來的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出師表》 給予

  ⑥度

  例句 出處 釋義

  寧信度,無自信也 《韓非子》 尺碼、尺度

  生之有時,而用之無度,則物力必屈 《論積貯疏》 程度、限度

  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 《過秦論》 規章、制度

  卒起不意,盡失其度 《荊軻刺秦王》 風度、常態

  一年一度秋風勁 《採桑子?重陽》 次、回、量詞

  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揚州慢》 譜寫、創制

  生無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指南錄後序》 考慮、思慮

  試使山東諸國與陳涉度長絜大 《過秦論》 量、計算

  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問說》 推測、猜測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木蘭詩》 通“渡”,過

  說明下列各句的特徵

  ①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 判斷句

  ②一夫作難而七廟隳。 被動句

  ③陳利兵而誰何。 賓語前置句

  ④謫戌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 介詞結構後置

  2.通假字

  距關,毋內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內通納,接納

  要項伯要通邀,邀請

  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不可不蚤來蚤通早

  令將軍與臣有郤郤通隙,隔閡、嫌怨

  因擊沛公子坐坐通座,座位

  沛公不勝杯杓杯通杯,杓通勺,酒器

  3.一詞多義

  【舉】

  A動詞

  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闢公不就推薦《張衡傳》

  今之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行動、發動《陳涉世家》

  戌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攻取,佔領《阿房宮賦》

  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舉起,抬起,本課

  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舉成功《孔雀東南飛》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完畢,盡,本課

  B副詞

  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全、皆《六國論》

  舉世混濁而我獨清整個《屈原列傳》

  【謝】

  動詞

  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道歉、謝罪、本課

  乃令張良留謝辭別,本課

  多謝後世人,戒之慎莫忘告訴、詢問《孔雀東南飛》

  及花之既謝,亦可告無罪於主人矣凋落《芙渠》

  阿母謝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豈敢信?”辭退《孔雀東南飛》

  噲拜謝,起,立而飲之感謝,謝恩,本課

  【如】

  A動詞

  沛公起如廁到……去,本課

  江城如畫裡像,如同《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苟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依照《赤壁之戰》

  B連詞

  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假設,如果《答司馬諫戰書》

  C助詞詞尾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的樣子《論語?述而》

  【鬥】

  A名詞dǒu

  玉斗一雙,欲與亞父古代盛酒器,本課

  則與鬥卮酒容量單位,十升為一斗。本課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北斗星,在此是名詞用作狀語《小石潭 記》

  B動詞dòu

  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爭鬥《廉頗藺相如列傳》

  且引且戰,連鬥八日戰鬥《史記?李廣傳》

  【因】

  A名詞

  無因而至前也原因《獄中上樑王書》鄒陽

  B動詞

  光因循守職,無所改作沿襲《漢書?循吏傳》

  C介詞

  不如因善遇之趁機,本課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憑藉《廉頗藺相如列傳》

  如因榮木變為枯木由,從《神滅論》範縝

  因前使絕國功,封騫博望侯由於《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

  D副詞

  秦軍解,因大破之於是,就《史記?高祖本紀》

  E連詞

  相如因持璧卻立於是《廉頗藺相如列傳》

  4.詞類活用

  A名詞用作動詞

  籍吏民造產籍冊或登記

  范增數目項王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勝用刀割刺

  道芷陽間行取道

  B名詞用狀語

  於是項伯復夜去連夜

  吾得兄事之象對待兄長那樣

  日夜望將軍至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樣

  頭髮上指向上

  C動詞使動用法

  項伯殺人,臣活之使……活

  從百餘騎使……跟從

  D形容詞用作動詞

  素善留侯張良交好

  5.古今異義

  沛公居山東時山東 古義:崤山以東 今義:指山東省

  約為婚姻婚姻 古義:由婚姻關係而形成的親戚 今義:由結婚而形成的夫妻關係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非常 古義:不同一般的事 今義:副詞,很、非常

  【句式解析】

  1.判斷句

  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

  亞父者,范增也。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此亡秦之續耳。

  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因果判斷

  所以遣將守頭者,備他盜之出入非常也。

  3.倒裝句

  具告以事介詞結構後置

  具以沛公言報項王介詞結構後置

  得復見將軍於此介詞結構後置

  籍何以至此疑問代詞作賓詞前置

  大王來何操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

  沛公安在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

  4.被動句

  若屬皆且為所虜“為所”表示

  5.省略句

  為擊破沛公軍省介詞賓語“之”

  加彘肩上省略狀語“於盾”

  6.習慣句式凝固結構

  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無所……,……無所……”,“即……沒有被……,……沒有被……”其中“無所”還可以換作“有所”。

  孰與君少長“……孰與……”,表選擇問的句式,可譯作“……比較……哪一個……”

  何辭為“何……為”,表反問的句式,可譯作“為什麼……呢”,“為”是語氣詞。


小學語文閱讀答題技巧及方法步驟彙編
幼兒的教學方法與注意事項
相關知識
高一過秦論原文一對一翻譯
高一語文課文過秦論原文及譯文
高二語文文言文過秦論原文
賈誼過秦論原文及翻譯
初二語文浣溪沙原文及註釋翻譯
高中生英語作文模板及翻譯
村居古詩原文帶拼音翻譯
高中生英語作文題目及翻譯
高一語文必修三過秦論文
高一上冊語文過秦論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