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質與職業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一個人的氣質很重要,他決定很多因素,你的氣質決定了你適合怎樣的職業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相關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1.對號入座,你是哪種氣質

  俗話說:“人和人不一樣。”在生活中,你不乏看到各種型別的人:有的人靈活機智,有的人固執倔強;有的人做事扭捏,有的人果斷乾脆;有的人心胸狹窄,有的人宰相肚裡能撐船。其實,這種性格差異就是“氣質”,這是人的心理素質的原發性基礎。

  心理學家將人的氣質分為以下四種:

  一是強而不平衡的膽汁質——這樣的人情感和情緒發生迅速,爆發力好,情緒趨於外向,智力活動靈敏有力,意志力堅強,工作熱情高。

  二是強而平衡,靈活性高的多血質——這種人情感和情緒發生迅速,表露於外,極易變化,靈活而敏捷,活潑好動,工作適應力強,討人喜歡,交際廣泛,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見異思遷而顯得輕浮。

  三是強而平衡,靈活性低的黏液質——這種型別的人情緒比較穩定,興奮性低,內向、喜歡沉思,思維和言行穩定,冷靜而踏實,對工作考慮細緻周到。

  四是弱性、易抑制的抑鬱質——這種人情緒體驗深刻,不易外露,對事物有較高的敏感性,觀察事物細緻,行動緩慢,多愁善感,工作中常缺乏果斷性,交往面較窄。

  人的氣質帶有先天遺傳的性質,它能影響人的行為方式、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各種氣質都有自己的優缺點,而且它和人的個性緊密聯絡在一起。我們在擇業時如果能夠全面瞭解自己的個性型別,對於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也是非常重要的。

  2.氣質決定職業?YES or NO

  人的個性性格是一個複雜的統一體,人格特點決定了個體的行為方式和內心體驗的特點。與氣質相比,性格更具有後天可塑性,更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的社會特性。不同個性的人,適合於不同的職業。

  不同型別的職業對人們有不同的個性性格要求。作為醫生,要有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作為教師,要有甘於傳道授業解惑之精神。所以,在擇業的時候,我們不僅要考慮自測後的氣質型別,還要充分認清自己的性格特徵。

  一個人的職業選擇會受到很多種因素的影響。在選擇職業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對自己的個性特徵進行分析,評價個人的生理、心理特徵,進而分析我們可以選擇的各種職業自己是否可以勝任,最後,在瞭解自己的特點和職業要求的基礎上進行自己職業的選擇。如果一個人的個性特徵與其選擇的職業要求匹配得非常好,那麼這個人在職場上更具備成功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職業選擇和人格之間的關係這一問題上認為,一個人的人格型別和他所選擇的職業之間的關係並不是絕對的一對一的對應關係,一個人既可以適應某一種職業環境,同時也可以適應另外的職業環境,但前提是兩者之間要有一定的相近性或者是中性的關係而不是相互排斥的關係。

  3.我想做,我能做,我也適合做,但是社會上有這種需求嗎?

  社會對職業的需求源於兩個方面:

  一種是既有的,我們可以看到前人已經在這個職業領域奮鬥。這樣的職業需求需要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是人力資源供求關係處於什麼狀況,是供大於求,求大於供,還是基本平衡?這種判斷基於當前,卻要著眼於未來的趨勢,需要一定的預測靈感。比如藥劑師職業、物流職業都屬於短缺職業,未來幾年基本屬於求大於供,屬於可以進入的行業。

  其次是人力資源的供給結構是否合理,某些行業因為待遇、傳統地位等原因受到人們的青睞,高學歷、高層次人才雲集,供給結構存在普遍的高才低配現象,比如碩士生進高等學校從事教務員的工作,這樣的行業一般要回避。也有些行業因為歷史的原因,未能培養專業化的人才,或者現在面臨專業化的轉型需求,需要人力資源的升級換代。

  前幾年人力資源人員的短缺就屬於這種型別,從人事工作向人力資源工作的轉型帶來了大量的發展機會,許多從事教育工作、企業管理工作、法律工作的進入了這一領域並獲得了成功。但是現在轉行進入該職業就有了較高的專業門檻。目前還可以進入的類似職業包括基礎教育、物業管理、飯店管理等。

  再次是進入這個行業的機會與成本。除了上述供求關係、結構問題之外,還要分析自己可以進入這個行業的資源,比如合適的人際關係資源。成本問題也很重要,比如進入酒店行業之後,短期內要適應酒店行業的“圈子文化”,要與操作層面的員工打成一片,我們能否接受這種改變?

  SO:選擇那些人才稀缺的地方,才能有更多脫穎而出的機會,才能使你的價值放大,收到更大的人力資本使用效益。

  另一種是新生的需求,包括人數還比較稀少的和我們作為首創者的。

  隨著人類生活水平越來越高,需求越來越多,社會上的職業門類也越來越多,還有許多職業正在醞釀中。其中有的是原有職業的發展和變異,比如駕駛陪練、家庭心理諮詢師等,有的是新生的,比如證券上市保薦人代表、拓展教練、飛行教練、汽車代駕、電子遊戲程式開發員等。

  至於首創一種職業,進入新的領域意味著存在新的機會,同時也伴隨著未知的風險。進入新領域貴在“先入為主”,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一旦該職業發展起來,你就會成為“鼻祖”,可以充分享受你的先發優勢奠定的基礎。但是首創職業也需要敏銳的商業眼光、令人信服的專業技能作為支撐。

  4.確定了職業目標,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嗎?

  當然不是,你還需要為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進行職業準備。

  進行職業準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獲取從事該項職業的知識和技能。這種獲取主要通過學校教育和自學來實現。我們選擇高等教育就是為將來的就業做準備,在大學學習期間就要充分利用時間,獲取我們將來從事這項職業的資本。有專業才會有高度,任何時候,把一個專業做精了,都是可以獲得競爭優勢的。如果是選擇去外資單位,或者以外商為主要客戶的單位就業,還需要及早培養語言能力。有些應屆畢業生常常在進行專業測試時暴露出他們在校園中虛度時光的事實。

  二是培養獲取這種職業的意識以及這種職業要求的綜合能力。在大學我們就要關注有關這種職業的資訊,瞭解相關行業的最新發展動態,根據變化及時調整自己的就業計劃。最後1~2個學期可以選擇自己中意的單位去實習,獲得實際的操作知識。很多石油院校的大學生畢業時對中國有幾大石油公司、世界排名前十名的石油公司是哪些都不清楚,就業時很難去主動應聘理想的單位。一般用人單位都會考察三種能力:口頭以及書面的表達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的能力。大學期間應當參加學生團體,那裡有大量需要當眾陳詞、解決問題、組織協調的機會,可以培養這些相關能力。有關性格方面的缺陷也需要在大學裡進行完善,以便就業後更好地適應工作的需要。

  社會人員也可以參照上述要求來進行自己的職業準備工作。

  5.你是否也想過跨專業發展?

  跨專業就職需要尋找合適的就業領域和職位。一般而言,非理科專業的人要進入理科比較困難,而理科專業的人進入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的相關職業比較容易一些,但是一些需要功底比較深厚的文科專業也難以進入,而近年來發展出來的新興專業,如行政管理、企業管理及相關的職業,相對容易進入。另外,相鄰專業比較容易進入,如數學專業畢業的學生比較容易進入物理、計算機,甚至金融等專業,經濟學、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社會學甚至政治學等專業容易互相進入。

  跨專業就職需要提前準備。“機會青睞有準備的頭腦”,跨專業的職業機會需要進行預先的準備,才能捕捉到機遇。對於在校的學生而言,可以跨學科選修,也可以自學其他專業,但是許多學生選修第二專業的本來願望是增加一條擇業的途徑,在實際過程中卻對原有專業鬆懈,沒有在實際上學到兩個專業的知識,結果在面對同一個職位的時候,在本專業方面技不如人,第二專業方面也沒有形成優勢。

  對於已經就業的人而言,跨專業發展是一件需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的事情,面對繁忙的工作,只能“白天謀生活,晚上謀發展”,在業餘時間學習有關跨專業必需的知識和技能,謀取個人職業的發展機會。

  6.你永遠無法估量第一份工作有多重要

  常常會有職業指導者強調,畢業生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可以“先就業,後擇業”,市場形勢誠然如此,但這只是面對無奈結局的自我安慰而已。

  第一次就業影響整個職業生涯

  第一次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每一次就業都需要我們投入時間和精力,而人生是有限的,每一次不能符合職業規劃的就業都使我們落後於那些和我們同時畢業,但是已經奔跑於職業計劃中的人們。他們的這種先發優勢會一直影響我們與他們的競賽。

  對於很多人而言,都是“一次就業定終生”。因為,我們跳槽時,往往付出雙倍的成本——為應付現有工作的投入和離開這份工作的賠償。事實上,跳槽也不是一個完全取決於個人主觀願望的行為,現行的勞動法治環境對跳槽制約影響較大,包括戶口、高額違約金等內容在內的違約成本使很多人都難以從第一次就業中解脫出來。久而久之,他們的進取心就會逐步衰弱,成為失去職業規劃的人,以致終身碌碌無為。

  第一次就業也會影響第二次擇業,一般著名大企業的員工更加容易獲得第二次就業的機會,而中小企業員工的第二次就業付出的成本相對更高一些。從一個行業進入另外一個不相關的行業要面臨與那個行業先入者的競爭,要遇到的困難很多,付出的代價也更大。

  第一次就業時的機會難得,不容錯失

  第一次就業,也就是從學校畢業時面對的機會往往是真正的空缺,同等條件下優秀者得,我們應當在市場中充分尋找,發現那個我們具有優勢地位的職位。如果職位被別人填補了,即使你很優秀,也很難獲得那個機會。這就是著名的“擠公車理論”——先上車的人會排擠後上車的人。所以,把握好人生的第一個工作機會是非常重要的,儘管這個過程很辛苦。許多著名的中外企業,包括中海油、寶潔、GE等公司,都很注重應屆畢業生的吸納和培養,比如GE公司的CEO,包括韋爾奇等都是在公司內部成長起來的,有時外?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焙苣淹ü?緇嵴釁傅男問澆?脛匾?牟棵擰K?裕?綣?弦凳輩荒芙?胄囊塹牡ノ唬?苡鋅贍苷獗滄釉僖裁揮謝?幔?傭?Ш噸丈??/p>

  7.經濟形勢不好,降低期望值?No,你已經犯了致命錯誤

  有的職業指導者建議求職者,包括應屆畢業生降低期望值。我們要根據自己的條件反覆地問自己:如果我具有做這件事情的能力,我為什麼降低期望值,而屈就於不適合發揮才能的工作?

  屈就會影響手頭的工作

  “屈就”給予我們錯位的幻覺——似乎我們應該去做更好的工作,掙得更高的薪酬,而我們因為種種因素犧牲了自己的理想,降低了期望值,做了別的事情,拿了更少的工資。長期這樣想,會造成思想上的誤區、精神上的波動,不利於我們做好手上的工作,失去在這個職位上成長的機會。

  事實上,現代社會已經進入市場經濟,人力資源是以市場配置為基礎的,如果我們經過了充分的尋找與選擇,那麼我們之所以獲得這份工作,不是因為我們降低了期望值才獲得的,而是在選擇的市場上,我們的價值就在這個位置上。如果我們要提高對職位的期望值,那麼可以選擇對體現我們的價值而言更具有稀缺性的市場,比如去一個人力資源供給還不是十分充足的行業、地區。

  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不存在屈就之說

  如果我們有一份職業規劃,我們就應當不斷努力,使規劃變成現實,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一個人的職業目標是大學老師,不能因為供大於求,他就選擇中學老師的職業,他不會喜歡這樣的職業,於人於己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而且,在現實的條件下,要從中學老師變成大學老師,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所以,如果因為暫時的一些因素不能選擇合適的職位,那麼可以選擇這種職業的一個較低職位開始,同時需要繼續努力,提高自己與職業目標的匹配程度,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努力返回到自己規劃好的職業路線上去。

  小結

  選擇職業不僅僅取決於我們想幹什麼、我們能幹什麼、我們適合做什麼,還要考慮社會上需要什麼、我們可以選擇什麼樣的捷徑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才能、我們如何為這種捷徑做準備。第一份工作是重要的,好比選擇了一個合適的跑道起點,會影響以後的競賽。

氣質與職業測試
企業員工職場測試題
相關知識
氣質與職業測試
氣質與職業
個人氣質與即興演講
祕書禮儀與職業形象設計
個人自我認知與職業生涯規劃2017
員工基本素質與企業發展的關係
商務禮儀與職業形象塑造
女人的氣質與素養
性格與職業測試結果
關於氣溫與農業的實用諺語精選